以色列-哈馬斯戰爭評論國際深度

險被剝奪的漢娜·萼蘭獎,和「歷史之外」的大屠殺記憶

大屠殺(Holocaust)被賦予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人類歷史的任何其他事件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與它都有本質區別。

2023年12月16日,德國不萊梅,《紐約客》雜誌專職作家瑪莎·格森(Masha Gessen)出席漢娜·萼蘭獎頒獎典禮。攝:Morris MacMatzen/Getty Images

2023年12月16日,德國不萊梅,《紐約客》雜誌專職作家瑪莎·格森(Masha Gessen)出席漢娜·萼蘭獎頒獎典禮。攝:Morris MacMatzen/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蔣亦凡

刊登於 2024-01-08

#阿倫特獎#在大屠殺的陰影下#瑪莎·格森#猶太大屠殺#漢娜·萼蘭獎

12月13日上午,《紐約客》雜誌專職作家瑪莎·格森(Masha Gessen)準備飛往德國不萊梅。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Heinrich Böll Stiftung,德國綠黨旗下基金會,綠黨為當前德國三黨執政聯盟一員)和不萊梅市參議院即將在兩天後向格森頒發「漢娜·萼蘭政治思想獎」,表彰其對「美國和俄羅斯社會對政治潮流與衝突」,其中的「權力博弈」、「極權趨勢」、「公民不服從」和「對自由的熱愛」的書寫。但是,格森發現,頒獎儀式被取消了。

伯爾基金會稍早發布了一則聲明,宣布由於格森在四天前發表在《紐約客》的一篇文章將加沙比作納粹佔領下的歐洲的猶太人隔都(ghettos,又譯作「猶太人聚居區」),並將以色列當前對加沙的進攻比作納粹對猶太人隔都的摧毀(liquidation),因此決定退出原定於15日在不萊梅的頒獎儀式。緊接着,當地一所大學也取消了依慣例在頒獎次日在校園舉行的討論會,理由是因為格森的文章會讓學校觸犯一項法律。據格森所知,德國並沒有這樣的法律,他(格森自我認同為中性性別,新興的英文中性第三人稱代詞為「they」,但中文中沒有中性第三人稱代詞,這裏姑且用中文原先不分性別的「他」——作者注)估計學校指的是他文中討論的德國議會2019年通過的一項關於譴責「BDS運動」(針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的「抵制、撤資、制裁」運動)的決議。

這可能是對同一天早些時候漸強的呼聲的反應。德國以色列協會不萊梅分會主席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呼籲主辦方取消頒獎,表示把獎授予格森是表彰一個「思想與漢娜・萼蘭形成強烈反差的人」,向其頒發這一榮譽「與對抗上升中的反猶主義的必要決定相沖突」……格森能將加沙與納粹的猶太人隔都相比「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他懷有一種「對猶太國家的根深蒂固的和根本性的負面偏見」。萼蘭獎的兩位創始成員也呼籲取消頒獎,他們的公開信寫道:「瑪莎·格森用他有關中東衝突的表述取消了自己的資格,以一種敗壞所有參與頒獎儀式的人的名譽的方式,尤其是德國猶太裔思想家漢娜・萼蘭。」

失敗的噤聲企圖

格森的批評者們聲稱其思想與萼蘭牴觸,因此不配得獎,但只要對萼蘭有基本了解,便知道她本人也是猶太復國主義和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的激烈批評者。

觀察者很快指出這起事件包含的諷刺。因為這些德國機構的反應恰恰印證了格森那篇成為衆矢之的的文章《在大屠殺的陰影下:歐洲的記憶政治如何阻礙我們今天看清以色列和加沙》的一大主題,即當代德國關於二戰大屠殺的特定的記憶文化,及其對「向猶太人負罪」這個「國家人設」的表演性塑造,使其用「反猶」指控壓制一切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的批評和譴責。這種官方立場並無法律基礎或效力,卻經常以拒絕或剝奪德國政府慷慨的文化資助的形式來發揮作用。格森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清醒地意識到將加沙的人道慘劇與大屠殺相比會讓自己陷入麻煩。而結果正如他所料。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