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女人沒有國家?深度

屠殺與紋身:女性的恥辱,或女性的救贖

抹不去的創傷記憶,與最小的抵抗。

2023年3月15日,伊拉克,一名曼達婦女參加洗禮儀式,曼達社區成員聚集在底格里斯河,慶祝開齋節。攝:Ameer Al Mohammedaw/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3月15日,伊拉克,一名曼達婦女參加洗禮儀式,曼達社區成員聚集在底格里斯河,慶祝開齋節。攝:Ameer Al Mohammedaw/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茉莉

刊登於 2024-01-06

#女人沒有國家#紋身#女性#戰爭

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岸邊,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山間,總能看到許多戴着各色頭巾、身着各式長袍的中老年女性。她們的皮膚雖因風吹日曬而變得褶皺,但在她們裸露的面部與手部,常有些青色的紋身清晰可見。不同的紋樣已融入她們的身體,成為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些紋身如同日記,從她們的身體裏發散出快樂、希望、痛苦或恐懼。

紋身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四千多年。在美索不達米亞,紋身也被認為起源於伊斯蘭教出現之前。傳統上,通過混合女嬰母親的乳汁(現也用羊乳替代)、菸灰、甚至動物膽汁,紋身得以着色,因為人們相信母乳可以使紋身永久化。通常,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婦人先在皮膚上畫出圖案,再用縫衣針打上一些小孔,而後塗抹混合物,使之滲入皮膚。繪製紋身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而這種印記將持續一生。

除了起到裝飾作用,不同紋身式樣往往反映了不同的族群身份,人們能夠通過辨認傳統紋身圖樣來確認擁有者歸屬的部落、家族或民族。雖然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紋身也成為被禁止的對象,但其仍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庫爾德、貝都因等族群裏作為身份的符號得以延續。

然而,並不是每一種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的紋身都象徵着自己族群的驕傲。對於從亞美尼亞大屠殺中倖存下來的女性而言,銘刻在她們身上的紋身是野蠻的標誌,是過去被囚禁或同化的記錄與再現。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