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芳這個名字,是和1990年代華語金曲畫上等號的。出道33年,她唱的《新不了情》曾響在大街小巷。從1990到2002,她發行了十多張專輯,破百萬銷量的所在多有,〈猜心〉、〈試著了解〉、〈愛上你給的痛〉、〈割愛〉、〈愛情限時批〉、〈就值得了愛〉這些傳唱度頂天的時代金曲,定義了萬芳的第一個十年。
今年年初,萬芳的名字在對岸重新火起來,熱播陸劇《狂飆》使用了她原唱的〈我記得你眼裡的依戀〉做為插曲,令這首1992年的老歌在大陸抖音世代中重新翻紅;可是年底在台灣,她的名字出現卻是一個演員的萬芳,馬來西亞電影《五月雪》在本屆金馬獎成為大熱影片,而萬芳以片中「阿英」的角色入圍最佳女配角。

芭樂歌有價值
「看到阿公阿嬤,他們也有他們聽歌的歲月跟浪漫,我唱過三十多年,這些歌經歷了很多人的生命。」
說起來,即使是那個唱歌的萬芳,也不僅僅是1990年代那個大眾情歌手。其實2003到2009年,她幾乎消失在主流音樂的視野中,理由是她覺得「出唱片可不可以不要永遠都是這類情歌?」、「很厭倦離自己越來越遠的商業環境」。那些年,她跑去主持電台節目、演戲、唱在書店或民宿舉辦的小型演出,還在獨立廠牌「大大樹」的「流浪之歌音樂節」擔任了四屆的現場主持人,汲取來自草根民謠和世界音樂的養分。
2010年她回歸歌壇,開始獨立製作專輯,在邁入出道的第三個十年,成長與療癒成為她最想探索和分享的主題,她以友人面對孩子長大的心境寫下〈Michelle的第一天〉,也邀請各界好友為她作詞,於是有了關照疾病的〈阿茲海默〉、感念至親的〈練習失去〉,以及入圍2021年金曲獎「年度歌曲獎」、刻劃離別的〈阿峰今天沒有來〉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