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十首台語獨立音樂場景:藉由語言時刻重新定錨自我

台語獨立音樂要如何面對當代的新議題?如何深化和定位?這十首歌告訴你

圖:Mantha Mok / 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張嘉祥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11-19

#台語音樂#台灣獨立音樂#台灣流行音樂#台灣獨立音樂人

1. 謝銘祐〈行〉kiânn

經過90年代的新台語歌的爆發和批判,2010年之後的台語創作者越發沉澱回歸自省與土地,不再刻意強調族群與國族的主體性,而是回歸到創作者生活的城市與土地,將地方地域的氣味忠實呈現,語言與文化的自信也就不需強調能自然呈現。

〈行〉收錄在謝銘祐《台南》專輯(2012),專輯獲第24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獎」以及「最佳台語男歌手獎」;第四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謝銘祐曾說,〈行〉這首歌是他在台南巷弄行走穿梭的時候得到的靈感,是身體和雙腳走在故鄉土地的創作。

行 沿路行 行 慢慢行
經過少年的囡仔伴 也經過失戀的亭仔跤
閣行 繼續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