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我關心的生命,被你關心的傷害」:一場遊行,能否開啟台灣野動保對話?

「我們必須了解動保團體在想什麼,要合作才能解決。」

2023年10月29日,台北,「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3年10月29日,台北,「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攝:唐佐欣/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李奕萱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11-12

#遊蕩貓犬#野生動物#野保法#十二夜#動保法#動物福利

10月底的秋日午後,在台北立法院前的一場「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正準備啟程。眾人大聲吶喊著口號:「野生動物正告急,犬貓有家不遊蕩」,突然,隊伍中一陣騷動。有人指向剛飄過雨、還有些陰鬱的天空,隨之望去,兩隻深褐色、帶著魚尾的黑鳶恰好劃過天際,大家歡呼不歇——畢竟那是在台灣被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的野生動物,在這場保育遊行中,無疑是最佳代言人。

在遊行正式開走前,捷運站內早已出現以動物為主題穿搭的人群,有些在背包上掛著穿山甲、鳥類布偶,有些穿著立刻到野外探險也不奇怪的卡其色衣帽。幾人駐足在捷運站內的地圖前,似乎在研究要從哪個出口出去。

慢慢地,他們匯集到立法院旁的濟南路上,「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台北市野鳥學會」等團體的旗幟在會場飄揚,巨大的青蛙充氣娃娃、台灣黑熊的全套裝扮、帳篷下的展覽,讓現場有種嘉年華般的氣息。參與這次遊行的,除了一般民眾,還有許多長年投入生態、保育的工作者及志工,大概正因如此,才能辨識出空中的兩個小黑點就是黑鳶。

遊行結束這晚,不少參與者在臉書上發文: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社會運動。這場遊行就是這麼「素」,從參加者到主辦方,很多人都是生平「第一次」上街,為什麼這群「素人」會起身響應這場遊行,又是如何號召四千人走上街頭?

這一切的原點,與今年7月在台大校園發生的一起「冰箱犬殺事件」有關。

2023年10月29日,台北,「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3年10月29日,台北,「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攝:唐佐欣/端傳媒

從校園延燒到社會,不得不為之的抗爭

白鼻心「冰箱」遭到遊蕩犬的「犬殺」,僅是長年來台灣野生動物厄運的縮影。

今年2月,一隻臉上有著白色縱紋的白鼻心在台大生命科學館遭人拾獲,彼時牠還是隻未斷奶的幼獸。

白鼻心又稱果子狸,是台灣特有亞種,在遇危時,臭腺會噴出尿液驅敵,味道與臭鼬頗為相似。與臭味相衝突的,白鼻心也有烏腳香的稱號,牠的後腳底腺體,會散發花生油的香氣,以沿途標記領地。

這隻被撿獲的白鼻心後來取名為「冰箱」,先由台大救傷團隊收容,再轉由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照顧,等冰箱成年後再送回台大,由救傷研究團隊規劃野放;不料,7月中,剛野放滿一週的冰箱,竟在校園中遭到犬隻攻擊而喪命。

團隊成員莊博鈞於26日將消息發佈到臉書,細數過程:照顧幼獸的忙亂疲勞、訓練冰箱自己爬樹和找野果的成就感,以及最後,目睹牠失去生氣、躺在地上的悲痛。他強調:冰箱絕對不能這樣白白死去。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