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之際,森林深處傳來三聲槍響,在昏灰未明的天色中,一隻黑熊應聲倒臥在林地上。
當時,一名在山林中的森林護管員聽見了槍響,一開始以為是當地農民在驅趕入侵果園搗亂的猴子或山豬。又過了一陣子,繫在這頭黑熊身上的衛星頸圈失去訊號,追蹤黑熊的團隊人員這才警覺大事不好,緊急派人出動尋熊。
追蹤團隊先是前往最後失去訊號的地點搜尋,但不見黑熊身影,認為黑熊只是失去訊號但依舊活著的團隊,拿出黑熊愛的蜂蜜希望吸引牠的現身。兩日後,團隊依舊不見其身影;參與搜索的成員郭彥仁猛地想起,曾在溪谷隱隱約約聞到一股不尋常的臭味,一行人便起身前往溪谷探詢一絲希望。
傳來一股濃烈的刺鼻臭味。在探尋味道來源後,團隊發現一旁的土堆上爬著埋葬蟲,他們先以除草刀向土裡一掘,清出覆蓋地面的土壤,黑白相間的肚子逐漸清晰在眾人的視線中,接著,團隊清開覆蓋其上的泥土,先是前掌,接著,則是黑熊的軀體。已失去生命的黑熊,遭埋在山林溪谷旁的一隅。
這頭黑熊沒有擬人的名字,只有兩組編號。研究團隊以又順又發的意涵給牠568編號,但牠卻沒能逃過厄運。實際上,這並非568第一次上新聞,此前,牠已因二度中陷阱而聲名大噪,最先,誤入果園陷阱的牠,在媒體前因疼痛而瘋狂嘶吼的畫面傳遍台灣,後在收容治療後獲得野放;再前次,黑熊在重獲自由後,未料又於竹林中身陷陷阱,只好再次收容治療。但此次,被野放後的568,卻就此長眠大雪山。
在長眠大雪山前,568原先在南投縣的丹大地區活動,此後一路北上,團隊研判568似乎要朝原先的棲息地大雪山前進,這樣的行為被稱為「返家行為」。團隊遂將原定計劃中的異地野放機動變更為「護送返家」。但最終仍舊功虧一簣。568在返家途中,遭到布農族獵人「誤殺」——之所以是「誤殺」,在於原住民族多有不獵捕黑熊的文化。
這起發生在2022年5月6日的黑熊槍殺事件,在台灣社會引發廣大關注。在台灣,黑熊屬於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一般認為數量可能僅有數百隻,而在黑熊保育的觀念逐漸普及之際,如今卻再有黑熊被「槍殺」,讓輿論大感驚訝。
事發一年後,端傳媒記者與黑熊追蹤團隊重回大雪山區域,追索568生前的活動範圍,在牠最終落入陷阱前,牠經歷了什麼樣的生活,而這起槍殺事件,又為何是各種遺憾堆疊出的遺憾?

從711到568,命運多舛的台灣黑熊
前往山區的路程遙遠。我們先是從位於雪山坑的桃山部落驅車,躍上一段陡上的山坡,接著抵達中繼站後,再轉乘工寮主人張永星的貨車,顛顛簸簸地晃蕩無數處果園後,一行人終於抵達一處位於中低海拔的山中聚落;這裡,曾有一隻黑熊,為了覓食而多次流竄此地。
工寮中的冰箱已換成新的了,風乾的豬肉條懸掛在門口,雞隻在雞寮中來回走動,工寮內,甚至裝設起暖燈孵育起小雞。眼前景象已不復見當時568將工寮內的食物席捲一空的殘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