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水漫涿州:極端天氣與區域政治下,一個華北平原小城的水患

一位當地餐館的老闆反覆表達,希望涿州的熱度不要就此停止,因為熱度能帶來輿論,促進災後賠償和重建。

2023年8月2日,中國河北省涿州,一名女士抱著她的寵物狗乘坐橡皮艇通過洪水疏散。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2023年8月2日,中國河北省涿州,一名女士抱著她的寵物狗乘坐橡皮艇通過洪水疏散。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雨婷

刊登於 2023-08-08

#河北#暴雨#涿州#極端天氣

【編者按】中國北方的這個夏天,可能改寫人們對南北氣候特徵的「刻板印象」。

從6月北京連續數天40­°C的極端高溫,到7月底8月初華北平原罕見的暴雨洪災,再到最近的山東地震,一連串異常的自然現象,提醒着普通人氣候變化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抽象議題。

7月29日,中央氣象台發布12年來第二個暴雨紅色預警,華北平原京津冀地區遭遇了真正百年罕見的暴雨與洪災。

接下來的三四天,北京連下90個小時暴雨,總雨量相當於306個西湖。皇城根兒腳下的河北,卻在暴雨初發的三天裏,消聲於北京的陰影之下。直到「救救涿州」登上微博熱搜。

當各大媒體記者從北京趕往涿州,當地第一波洪災已經過去。缺乏洪澇應對經驗的北方村民驚訝於水患的異常,開始質疑「放棄涿州,保北京、保天津、保雄安」才導致瞭如今的慘況。

8月2日,河北省委書記在檢查保定和雄安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時的表態,也加強了村民們的這一不滿。他稱,要有序啓用蓄滯洪區,減輕北京防洪壓力,堅決當好首都「護城河」。

然而,在涿州水患期間,我們看到的大多是各地趕來的民間救援隊和村民之間的互助,理應承擔預警和災後協調工作的當地有關部門始終缺席。自救,因為認知、經驗、物資和協調的缺失難免陷入混亂,卻是散落在各個村莊的村民唯一可倚賴的支持。河北省委書記此時的表態,可能是效忠,也可能是卸責。

涿州水患,相較以往中國洪災有更為複雜的糾葛。極端天氣下的罕見暴雨,讓缺乏洪澇應對經驗和基礎設施的華北一片狼藉;而京津冀地區河北的尷尬處境,也讓涿州這個位於沖積平原的小城,承擔了單純自然災害之外的犧牲。

2023年8月1日,中國河北省涿州被洪水包圍。攝:Zhai Yujia/China News Service/VCG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8月1日,中國河北省涿州被洪水包圍。攝:Zhai Yujia/China News Service/VCG via Getty Images

從門頭溝到涿州:暴雨與洩洪

盧溝橋附近小清河橋的坍塌,才讓不少北京市民開始嚴肅看待這場罕見的暴雨。起初,未受太大影響的城區居民,還處於暴雨帶來的新鮮感與興奮中。

小清河橋位於北京南部的豐台區,東側與盧溝橋相接。7月31日,因永定河分洪,小清河橋在洪水衝擊下中部坍塌,五輛汽車落水。

這是一次有充分預警的極端暴雨天氣。7月29日,中央氣象台發布自2010年預警發布機制啓用以來第二個暴雨紅色預警,上一次是2011年9月29日。

此後三天,颱風「杜蘇芮」餘威波及北方。從7月29日北京發布紅色預警至8月2日解除黃色預警信號,極端暴雨持續長達83個小時。累計雨量遠超2012年「7·21」特大暴雨,是140年來最大降雨。西南部地區門頭溝區、房山區多個村莊發生山洪及泥石流,受災嚴重。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