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林夕令粵語詞首次入圍:金曲獎的資產是多元與自由|2023金曲獎前瞻

台灣金曲獎以自由為資產傳承,但畢竟至今仍以「語言分類」為主,香港作者多年霸榜,粵語歌詞卻從未被提名、獲獎。

香港填詞人林夕在TED Talks上演講。YouTube截圖

香港填詞人林夕在TED Talks上演講。YouTube截圖

特約撰稿人 陳玠安

刊登於 2023-06-30

#華語音樂#金曲獎

這個獎有反映時代嗎?它是否給了最亮眼的人鼓勵,以至於,不再只是獎項去鼓勵音樂人,而是音樂人照亮獎項。

金曲入圍名單公佈幾天,遇上朋友,直接問我「你⋯⋯有評吧?」我當作稱讚收下了。確實是與我的品味很相近的名單,也符合我認為當今「金曲獎」的存在價值。這個價值,本文細細說。

最重要的是,我的擔心沒有發生,「流量 vs INDIE」,只要這擔心沒發生,一切都好討論。談金曲,還是得先談談獎項的樣貌。

資產與傳承:自由以及更多?

創作自由,在台灣做音樂,不需顧忌無謂的政治議題,金曲獎的話語權,隨著交流與自由,有健壯的本錢。但這也是最大的挑戰:如何一次次擴張版圖,聽見更多地區的華語音樂。

若說金曲獎累積的資產,是一種普遍性與關注度,與其讓「所有人」都聽過名字、但其實沒有那麼多人「真的」在聽的音樂被彰顯,不如鼓舞各種場景裡、各擁其眾的音樂人。讓他們走上伸展台,以不同主題,被看見,或者,再一次被看見。

那麼,金曲獎的傳承與資產,就在於「設計與創造」,不再是「傳播與娛樂」。這是當今真正需要被實現的「社會責任」。

金曲獎當然有其顯著的資產。八零、九零年代、華語唱片榮景極盛,台灣成為「國語」(此處指mandarin)系統歌手的核心,不只促進、引發樂迷對於其他華人地區音樂的好奇,產生了極具風格的歌星,還有歌星背後的魔法師——製作人、詞曲創作者、編曲者⋯⋯「歌星」們的王牌班底。除了台灣樂壇的厲害角色,也不乏跨國合作。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