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专访热田敬子:从战争性暴力到性产业,我用交叉视角认识东亚、国家与女性

如果人们只关注国家历史,不关注女性个人历史,那若战争再发生,性暴力也可能重演。

专访热田敬子:从战争性暴力到性产业,我用交叉视角认识东亚、国家与女性
2007年3月6日,日本大学生在观看慰安妇的肖像照片。摄:Ahn Young-joon/AP/达志影像

华语区颇有热度的上野千鹤子,曾经是热田敬子的指导教授,两人一度是好友,为日本的女权论述和女性运动出力。不过二人现在没有了联系。敬子说,裂痕主要体现在她们对日军性暴力受害者的观点差异上。

自1991年第一位日军性暴力受害者、来自韩国的金学顺向国际作证以来,“讨回公道运动”已历超过30年。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受害者,二战时还是荳蔻年华(13、14岁),首次现身时年逾六十,如今已近百。3月21日,菲律宾一名受害人离世,在世者剩约20位;5月3日,韩国一名受害人离世,在世者仅剩9位;5月22日,台湾最后一位受害人离世;中国今年暂未有离世者,幸存者12人。跨国战争性暴力受害者中,不被知晓名字的人数以几十万计。

她们从来没有得到日本在国家层面的道歉。

热田敬子是毕业于东京大学本科、早稻田大学硕博的八十后社会学学者,受第三、第四波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主张用交叉视角看待性别、阶级、民族国家等问题。为研究东亚的“慰安妇”受害者,她最早在中国的山西、海南、上海等地做田野,也去过韩、台,与老人阿嬷们感情深厚。历史以外,她也留心时下各国女权运动的进展,2022年付梓新书《ハッシュタグだけじゃ始まらない:东アジアのフェミニズム・ムーブメント》(不仅仅是标签:东亚的女权运动),汇编了中、韩、台、港四地研究者的观察。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