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悲情城市」對「烈火青春」:台港影評人把脈兩地電影,前世今生大不同?

兩部經典修復版上映,《悲情城市》為何在台引發「作文比賽」?而香港跟台灣,電影上最大的分別竟然是錢?

《悲情城市》33週年4K數位版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悲情城市》33週年4K數位版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刊登於 2023-05-12

#悲情城市#經典電影修復#烈火青春

【編者按】自春徂秋,台港兩地大銀幕上的重要事,便是侯孝賢導演拍於1989年的電影《悲情城市》(下稱《悲》)上映4K數位調光版。它曾於今年2月24日全台上映,4月底又來到香港。而4月在港上映的,還有香港導演譚家明拍於1982年的電影《烈火青春》(下稱《烈》)的4K修復導演版,並且這部片會在今年的台北電影節渡海來台播映。

兩部電影一部被譽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一部被稱作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重要經典,出現的時間也都是各自所在地域可能面臨轉型的年代。歷史命運的脈絡,或在作品中凝結了一些各自的集體意識。而今日修復版上映後,在台灣和香港也都引起一些新的反響(或爭論)。

文化版因此請來兩位重量級影評人:台灣鄭秉泓與香港朗天,對談兩部電影,文本細讀、當年掌故,與脈絡鋪陳,他們都娓娓道來。語帶機鋒,又或前緣警世,再盪開來談台灣與香港電影工業在早年至如今的交流——那些可能、或不可能的部分。

朗天:作家、影評人、編劇、商業電台嘉賓主持、活動策劃、大學講師。師從牟宗三,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參與創立香港人文學會,香港鮮浪潮電影節董事會成員。著有《後九七與香港電影》、《香港有我——主體性與香港電影》等多種。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