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白日青春》劉國瑞專訪:為什麼有的人能被當成「香港人」,有的人不行?

將對社會邊緣族群的關切和對身分認同議題的理解,融入兩個家庭故事之中。

導演劉國瑞。

導演劉國瑞。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賈選凝

刊登於 2023-04-21

#香港難民#香港電影#少數族群#移民

《白日青春》被公認為去年金馬獎最大贏家,入圍六獎並拿下了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男主角三項重量級大獎。現居香港的馬來西亞籍導演劉國瑞,從自身的移民視角出發,將對社會邊緣族群的關切和對身分認同議題的理解,融入兩個家庭故事之中,再以公路片的形式呈現。作為新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這部別具一格的作品,顯現了創作者的不凡潛力。

所有的社會都處在移動狀態

「邊緣」與「移動」是劉國瑞切入「異鄉人」題材的獨到視點。

從初執導筒拍短片開始,他就很關注「少數群體」。無論是《末路窮途》裏的巴基斯坦移民、《夜更》裏的單親媽媽、還是RTHK紀錄片《海上的吉普賽人》裏的無國籍船民,劉國瑞認為這些人要面對的是共同的問題。「他們是一個社會中的邊緣族群,那種邊緣,可能是國籍的、身分的或是社會階層的,我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故事。」

劉國瑞拍的,大部分都是窮人。「一個社會裏的minority其實有不同處境。比如性取向的少數,可能社會階層並不低。」但他會關注的群體,不但社會位階處於弱勢邊緣,在種族或身分層面,也往往屬於少數。「因為我覺得他們的生活通常和我比較接近,都會有某種程度的匱乏。雖然在物質生活上,我不會完全匱乏,但我會把那種困境連接在一起。」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