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深度

中國政權的新合法性危機:剛性監控維穩體系的「脆弱性」

人民怒吼的一句「下台」瞬間擊穿意識形態合法性,動搖了色厲內荏的維穩監控體制。

2022年11月25日,北京,一名防疫工作人員對接受健康監測的人進行核酸檢測,她穿著防護衣並看著手上一份名單。

2022年11月25日,北京,一名防疫工作人員對接受健康監測的人進行核酸檢測,她穿著防護衣並看著手上一份名單。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卷土

刊登於 2023-02-20

#中國監控#中國政治#評論

卷土,左翼視角的中國政治與社會觀察者,關注勞工,性別,族群等議題

去年年底,在毫無科學依據、違反全球學術共識、近乎荒誕的COVID-19清零政策實行近三年後,被高度政治化的疫情防控最終點燃了反噬的民怨。2022年10月,鄭州富士康和廣州海珠區多次發生農民工衝破防疫護欄和警方封鎖線的抗爭事件,憤怒的人群向警察投擲各種雜物,身穿防護服的警察向抗議的人群投擲催淚瓦斯,這樣的場景顯示出防疫封控最緊繃的狀態。11月底,中國多個主要城市和近百所高校爆發了市民和大學生參與的抗議活動,他們手舉白紙,高喊四通橋抗議者寫下的口號,最終人民的憤怒之聲震驚了高舉「自信」和「鬥爭」旗幟的最高領袖,令他不得不放棄對「動態清零」的執念。

路透社後來的報道稱,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其他歐盟高級官員在12月1日會見習近平時,得到的回應是「在經歷了三年的疫情後,人們感到沮喪,主要是大學裏的學生或年輕人」;在之後的元旦新年獻詞中,他非常罕見地說道「中國這麼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商凝聚共識」。他發表的這些跟以前迥異的講話間接表明農民工、市民、大學生等不同社會群體連續不斷的抗爭行動撼動了中國經過十幾年建設的「剛性維穩」和「數字監控」體制。

2019年9月24日,監控攝像頭在中國北京一條道路上。
2019年9月24日,監控攝像頭在中國北京一條道路上。攝: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執政合法性的弱化

這些年來,中國耗費極多的資源建立的剛性維穩體系已經趨近於完美,它混合了傳統的社會主義和威權主義,以壟斷政治權力實現全面社會管制為進一步目標,追求僵硬的政治穩定,把一切抗議行為,如遊行、示威、罷工、罷市等都視為無序和混亂,都要採取一切手段壓制或打擊,以國家暴力為基礎,對意識形態和社會組織進行嚴密監控。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科技的幫助下,中國已經建成了無所不在的既全面又高度個人化的的「數字監控」系統,包括全球最大的由5億多個攝像頭組成的遍布公共和私人場所的天網系統,也包括內置到手機用於蒐集所有個人信息的健康碼、行程碼、反詐騙APP等程序工具。政府具備了一天24小時監視人民的能力後,就能糅合了多種機制,根據認定的對國家威脅程度,對不同的群體和人員施加不同程度的監督和約束。

建立這種監控維穩體系的邏輯起點,是政府對異議毫不容忍,並且試圖杜絕一切反對能力,因此,過去十年間一度活躍的公民社會遭遇嚴酷打擊,女權倡導者、獨立記者、維權律師、勞工NGO、左翼青年等不同類型的行動者都經歷過被抓捕、審判、認罪、流亡的厄運。表面上看,政府將這些職業活動家「連根拔起」的行動是成功的,他們被認為是受「境外勢力」操控的代理人,是各種維權事件的幕後推手,只要把這些「吵鬧的烏鴉」剷除就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但事實並非如此,解決掉提出問題的人並不能解決問題本身,中國社會各個層面的問題矛盾依舊存在,像定時炸彈般隨時都會引爆。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建立的再強大的維穩監控體系都必然存在一個「阿喀琉斯之踵」。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