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阿凡達:水之道》:地球人繼續不長進,潘朵拉星人卻更像人類了?

這一次,電影刻畫的父嚴母愛,要遠大於他們的納美性,納美人變得像是好的人類,對抗著貪婪、墮落、冥頑不化的邪惡人類。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木衛二

刊登於 2022-12-19

#阿凡達2

若有人宣稱,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港譯占士·金馬倫,陸譯詹姆斯·卡梅隆),是好萊塢大片發明者,也是3D電影技術發明者——我並不會感到奇怪。

資料信手點擊可得:中國大陸正式引進的第一部好萊塢分賬大片,是《亡命天涯》(The Fugitive,1993,又譯《絕命追殺令》),而在1980年代,不少影迷也在電影院,看過3D技術為噱頭的動作片。但正如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詩作《歡樂》(La Dicha)所描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次,卻是那種永恆的第一次。」

北美觀衆的保鮮記憶是《大白鯊》(Jaws,1975)和《星際大戰》(Star Wars,1977-,又譯《星球大戰》),而卡麥隆,他正是那個人——帶給大陸影迷觀衆「永恆第一次」體驗。《鐵達尼號》(Titanic,1997,又譯《泰坦尼克號》)定義了好萊塢大片,《阿凡達》(Avatar,2009)定義了3D。大片中的大片,提升了紙面票價,令卡麥隆的電影神話,在大陸順理成章(何況找不到其他選項)。

觀看卡麥隆,就是中國影迷的登月童年。縱然現象級票房數字,在如今單片動輒近60億人民幣的大陸市場看來,《阿凡達》是化石存在。但這批大陸電影在海外的票房,可忽略不計。當目光放遠,跨度變長,《阿凡達》的票房紀錄,至今仍是全球制霸。它以29億美元票房,高居影史桂冠。在香港的榜首位置,一直到2019年才被《復仇者聯盟4》(Avengers: Endgame)取代,而在台灣,它仍是第一。考慮到這是部13年前的電影,卡麥隆被封神,並不足奇。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