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屆金馬獎風物深度電影

《海鷗來過的房間》:如何書寫不一樣的澳門故事

除了賭場和奢華布景板之外,澳門的真實生活中集結了怎樣的焦慮和壓抑?

《海鷗來過的房間》電影劇照。

《海鷗來過的房間》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黃小雅

刊登於 2022-12-02

#2022金馬獎#澳門經濟#如何拍電影#澳門研究

猶記得去年初來台灣,在金馬影展看到《花果飄零》,澳門的景致出現在大銀幕時的感動,喚起好多對城市地方的記憶。今年金馬也把另一部澳門電影帶來台灣,《海鷗來過的房間》入圍三項金馬提名,它不止讓我看到熟悉的澳門,更在其中看到一種對澳門人狀態的深刻描寫,這種描寫非常稀見,尤其在過去的澳門電影中很少看到。

在台灣要和朋友談澳門電影很不容易,要麼是他們不知道澳門有電影,要麼就只知道澳門的故事都和賭場或娛樂有關,或是充滿葡式風景的旅遊布景板。對於他者而言,澳門總是帶有獵奇色彩的,無論是官方論述,還是歷史記憶,澳門這個城市好像總離不開黃賭毒的主題,葡殖時期下的煙花場所地下賭庄,到回歸後賭業名正言順成為經濟支柱,從無名小城變成東方拉斯維加斯,奢侈旅遊更是官方的大論述。因而在文化符號上,電影也挪用這些特色,塑造著外地人,甚至澳門人觀看和理解自身城市的形象。從早期荷里活電影裡的異國東方賭城,到作為香港電影中黑幫警察徘徊之地和避難的後花園,再到賭權開放大量商業類型合拍片,作為豪華賭城主題的布景板,澳門一直都是以一種比較單向,平面刻板的形象存在於影視作品之中。

近年開始有本土的「澳門電影」出現,如本地導演徐欣羨的《骨妹》或陳雅莉導演的《馬達蓮娜》,她們所描繪的澳門,也都離不開賭場或因賭業直接關聯而生的故事。述說與賭業有關的故事的確很重要,尤其由本地導演書寫,更能提供一個內部人的角度,去重新詮釋澳門與賭業之間的關係。但這篇想要談的,是今年作為澳門電影代表的《海鷗來過的房間》,它最特別之處,正是其電影故事不單與賭場沒有直接關係,更是連任何可見的賭場元素都沒有拍攝到,但它依然是一部非常能反映現今澳門狀態的電影。

我在戲院觀賞完的首個瞬間,有一份微妙而強烈的感覺,這電影深深捕捉到一種非常澳門的狀態,但這種狀態難以言說,除非你是曾在澳門生活過,或有過很親近的澳門朋友,才能明白那種洋溢於城市空間及人們之間的一種狀態,我試著借《海鷗來過的房間》來描述這種狀態,以及電影如何借其角色,劇場文本,去梳理這種狀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