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無底洞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2-11-15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NTisyou,回應《幼童悲劇揭開的蘭州疫情黑洞:無限封控、數據失實和混亂治理

不是文章寫得混亂,是當前的社會就是如此混亂。為了一個人心中的秩序,讓大部分人的生活陷入無序。同一天,同一個地方,發出的哀鳴我們都難以想象。爛透了的防疫政策與執行者們,像畢志飛的《逐夢演藝圈》一樣,一部電影爛出十幾條故事線,還怪受衆水平不夠。荒唐到讓人絕望。

2. rhrm、EricChan,回應《幼童悲劇揭開的蘭州疫情黑洞:無限封控、數據失實和混亂治理

EricChan:@rhrm:西部省份沒有錢 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上海廣東等沿海大省也被疫情折騰到沒錢。西部省市本來就相當以來東部省份的財政轉移。上半年上海疫情爆發時就有人預言:那些嘲諷上海疫情處理不當的西部人,很快就會吃業力迴旋鏢的。

rhrm:以往疫情只在個別省市爆發,國家和其他地區尚有餘力指導支援,當前病毒四處開花,各地只能自力更生,西部各省治理能力的短板就暴露無遺了。而很可能更重要但難以確證的原因,是西部各省的財力人力已經山窮水盡了。我今年去過三次甘肅,到過的所有地市的核酸檢測都是收費的,做檢測的人員很直接地表示政府沒有錢。現在連續數月放棄流調放棄檢測放棄保障,只搞封城+瞞報的擺爛式做法,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地方財政在三年經濟下行中捉襟見肘、基層人員在三年反覆防疫中精疲力盡喪失鬥志之下的無可奈何之舉。其實不僅是防疫,中共整個社會管制手段的飛速升級進化,實際上也是三十年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成果,離開了源源不斷的財力投入,很快就會無以為繼。將來中國如果能有什麼變化,在我看來,唯一的可能就是從經濟衰退開始。

3. SCDS,回應《《正義迴廊》火爆:泛華語影視新世界,K先生是誰一點也不重要?

文章提出一個很好的反思點: 香港電影是否只有單一輸出市場呢?

另外,我也認同港產片不能單獨賣情懷或者賣慘。 要「走出去,走遠啲」發掘多些能吸引海外觀眾的題材,才能令電影文化產業長遠發展。我有入場看正義, 認同算較高水平作品。法庭戲內有較多陪審團辯論是一個驚喜。這套值得較多關注及支持。

希望今年的香港電影票房能令投資者發覺,以前電影成功模式已改。 只要導演有實力, 冷門題材也能有合理投資回報

4. EricChan,回應《能源、經濟與軍備——德國與法國矛盾背後歐盟內部的撕裂和危機

德法兩國在能源路線上的不同選擇跟兩國在能源技術產業上的技術儲備有很深的關係,法國核能技術和產業發展完善,德國則押寶可再生能源技術。如果只是單純地覺得背後只是綠黨的激進政策導致未免也太天真了點。

至於軍事層面,中歐西歐國家自冷戰以後缺乏直接威脅,各國又因各自原因(如德國因為兩德統一)急需節省政府開支,軍事支出肯定是大砍特砍的。現在中歐西歐各國軍備不整無須贅言,而這又跟後面作者提到的歐洲軍事工業一體化是相關的。正因歐洲軍事工業需求和投入下降,使得歐洲的軍事工業與美國的差距越拉越大,市場甚至被韓國,以色列等新興軍工出口國威脅。也導致了文中提到的德法兩起在軍事裝備採購上的衝突,背後的現實是歐洲的軍工產業缺乏貨架產品也缺乏產能在短時間內做出加強。

話雖如此,儘管歐洲在軍事上有很多歷史欠帳,但我們不能只把軍事上的合作只著眼於軍事裝備上的合作,軍事制度,作戰上的整合也許更重要,現在的歐盟的問題在於法德兩國基於自身利益不能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罩住「小弟」,經濟上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惠」又或者是「收買」人心。而在軍事上,北約的存在與在俄烏戰爭後的加強使得歐洲,特別是東歐不需要另闢蹊徑搞一個歐洲的軍隊。一方面緩不濟急,另一方面也架床疊屋。

5. Liuhuiming,回應《美國中期大選特稿:面對2024後的台海危機,美對台的「戰略模糊」還能持續嗎?

近期一些跡象都指向台灣必須盡早做好應戰準備,黑熊學院場場秒殺,很難搶到名額,只能先自己蒐集資料、規劃儲存物資。國防部先前表示還在研究兵役修改,最好別因憂慮選票流失而遲疑不決了,現在連45歲以下女性都該接受短期訓練,45歲以上自願參加。沒有人不怕戰爭,可是面對獨裁者以暴力威脅,企圖改變我們世代努力建構的生活時,必須要有自我防衛的決心,身為女性,不僅不想成為受保護對象,也必須為下一代奮戰。我們不一定會成功,但一定要讓施暴者付出最大程度的代價,團結抵抗是唯一選擇。

6. TheWhovian,回應《美國中期大選特稿:面對2024後的台海危機,美對台的「戰略模糊」還能持續嗎?

作為大陸人,我想說台灣一定要儘早準備好應對大陸攻台,美國也必須盡一切努力履行它對台灣的防禦承諾。習近平會不會出兵,核心考量在於他是否需要利用對外侵略來轉移國內矛盾,就如同當年的希特勒和如今的普京一樣。當下習近平作繭自縛,以防疫為名的極端社會控制政策已經使大量原本支持他的普通民衆心生不滿,加之經濟下行,未來幾年內習的統治根基一定會動搖,到時對台灣動武、禍水外引,一定會成為他的絕望之舉。台美尤其要拋棄對大陸的綏靖思維,不要以為只要不主動刺激大陸就可以相安無事,相反這會更加使習近平以為台美軟弱,促使他更加肆無忌憚地大舉出兵。只有台美對大陸保持強硬,絕不屈服,對習近平維持足夠的震懾力,台灣才有可能爭取到最好的結果。

7. Ron324,回應圓桌話題《港府未有回應推出動物友善車廂,你如何看背後的動物權益議題?

設立動物友善車廂在香港而言實在遙不可及,又或者即使設立了我個人還是會選擇自行駕車或電召計程車,因為實在不想折磨自己和家中寵物一起擠公交。香港的動物友善條例本身其實還好,當然比起鄰近的例如台灣還是有差距, 但最主要的問題不在法例,而是執行上的力度不足,經常有一些個案最後是證據不足沒辦法控告(先前神棍殘殺動物那宗是少數)。 另一方面香港仍舊有很多用完即棄的例子例如地盤或貨倉飼養狗隻作為免費保安.

Ron324 ;另外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仍然只停留在民間自發,結果令流浪貓狗的慘劇永遠不會終止,而政府似乎未能有更強力措施介入。個人感覺香港人現在普遍是越來越重視動物權益, 不過受限於很多現實問題,例如居所面積不夠大,康文署轄下公園多數禁止溜狗,商場、餐廳很多時亦未能提供寵物友善措施…只能說香港的動物權益 仍然有漫漫長路要走。

8. baby,回應圓桌話題《港府未有回應推出動物友善車廂,你如何看背後的動物權益議題?

動物權力或友善都是假標題,問題永遠是,權利衝突之下,誰應該受到優待,而誰應該容忍受害的問題。

就如同跨性別權利,生理男跨女可以參與女性運動、使用女性廁所,受到傷害的就是生理女性,這種權利衝突才是本質。

9. 月見貓咪,回應圓桌話題《中共新一屆政治局缺女性常委,權力頂層無女性政治家折射出何種問題?

在改革開放後進入政治局的女性,如文章中提到的陳慕華、吳儀、劉延東、孫春蘭,他們在仕途上都按循著從地方幹部,到黨中央直屬機構(例如劉延東、孫春蘭)或國務院正部級機關(如陳慕華、吳儀),最後才進政治局的規律。因此,諶貽琴沒有進政治局而是擔任中央委員,並未偏離這項規律。按這規律最樂觀的預測是,他會在二十一大進入政治局或成為候補委員。

話說回來,記得端之前有一篇談申紀蘭的文章,大意是面對中共裡的女性政治人物,應該避免落入二元對立的陷阱,例如不是政治花瓶就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窠臼。簡言之,就是避免用一個人去定性一個體制,畢竟那樣完全忽略了女性在特定政治條件、歷史情境下的受到的限制和能動性。不過弔詭的是,似乎越遠離權力中心,女性官僚才越有機會成為女性主義官僚。

10. zephir,回應《鄭州富士康「逃疫」潮:工廠內外,被疫情撕裂的兩個世界

文中員工的敘述會讓我實在不太能理解中國人的想法。如果按照他們的敘述說不怕病毒,那為什麼會去恐懼富士康園區成為降級實驗區?這不恰恰就是在恐懼病毒?

嘗試用他們的敘述梳理一下:天天核酸,密接次密接就給他們明確的隔離指示似乎是他們的舒適圈。似乎這才是他們所謂「不恐懼病毒」的真相。那中國人在這三年裡被調教出來的扭曲認知還真是令人感到無法同理。

中國的決策層必然在不遠的將來就要鬆綁一些目前的防疫舉措,恐怕到時候我們局外人還能看到種種民眾因為一下子放鬆了管制而無所適從的混亂。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