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大陸

幼童悲劇揭開的蘭州疫情黑洞:無限封控、數據失實和混亂治理

沒有人再相信官方通報中的確診數字,他們用「4例7艙,確診4例住7個方艙」的笑話嘲諷官方的瞞報。


2022年7月12日,甘肅省蘭州,民眾排隊接受核酸檢測。 攝:Yang Zhibin/VCG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7月12日,甘肅省蘭州,民眾排隊接受核酸檢測。 攝:Yang Zhibin/VCG via Getty Images

「我給你講個事情,你把手機地圖打開,輸入『忠華手抓大王』,」11月4日電話一撥通,記者還未來得及詳細自報家門,妥先生便在「放大、往里一點、往那邊拖、縮小、對面」等方向描述里,細緻地講述起妻兒煤氣中毒事發的具體位置。

在甘肅蘭州經營一家手抓餅店的妥先生,是煤氣中毒後因防疫延誤救治去世的3歲幼童的父親。事故發生後,「他生命的三年,就是疫情的三年」在網絡中熱傳。妥先生也先後在社交平台自述和媒體訪問中還原事發經過,質疑社區封控人員不願放行、不理會緊急求助等行為。

蘭州市七里河應急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則於11月1日晚、3日兩次通報稱,當事人因煤氣中毒發生意外,送醫後不治身亡,並承諾「對此次事故處置過程中暴露出的救助機制不暢通、應急處置能力不強、工作僵化刻板的單位和幹部,將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

「孩子的死亡是意外等原因我都接受,」描述完事發地,妥先生表示,受宗教壓力,自己不再回應更多事故細節,「但客觀事實還是要說一下,通告上封控事發地是錯誤的,幫我去求助的唐某也不是親戚,是熱心群眾,是第一個幫忙急救的。」

在蘭州市有關部門於11月3日發佈詳細事件調查通報後,妥先生在社交平台中發文指,事件已處理,接受處理只因自己是一名穆斯林,處理細節無法詳說,只「希望大家相信我、相信事實」。

然而,外界的討論卻並未因此平息,有關防控的次生災害、蘭州疫情亂象以及事故時間線甚至民族問題,仍爭論不休。

這起悲劇也撕開了如黑洞般蘭州疫情的一角:混亂的防疫、被民眾質疑的確診數字、可由社區任意實施且看不到盡頭的「靜默管理」……

這座未曾下發過全城封控正式通知、媒體報導稀少、甚至每日新增病例為個位數的西北城市,在今年一整年實際上已經經歷了至少4次1個月以上的封控。10月中下旬起,蘭州的各個社區又默契地相繼進入新一輪的「靜默管理」(注:社區封控的另一種說法),封控至今未解。

解封無望的蘭州人開始流傳一些黑色幽默,「4例7艙,確診4例住7個方艙」「七里河拉得只剩下河了,駱駝巷拉得只剩下駱駝了」「靜默三天是春天夏天秋天」。

事發

2021年10月20日,甘肅省蘭州,因疫情被封鎖期間,工作人員在一個社區入口處安排食品。

2021年10月20日,甘肅省蘭州,因疫情被封鎖期間,工作人員在一個社區入口處安排食品。攝:Yang Yanmin/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11月1日,網絡消息指,蘭州一名三歲幼童突發暈倒,其母煤氣中毒,其父不斷向急救中心及社區求助,卻因地處「高風險區」遲遲未有回應,幼童最終因就醫不及時不幸離世。當晚,蘭州市七里河有關部門發布通報,稱一戶居民液化氣灶使用不當,2人一氧化碳中毒,送醫後兒童搶救無效死亡,另1人生命體徵平穩。

妥先生此前的受訪描述、在社交平台發布的自述,與蘭州市官方通報的時間線基本吻合,唯細節有部分差異。

當日中午12時左右,妥先生準備午飯时,在浴室洗澡的妻子忽然摔倒在地,並伴隨痙攣、抽搐等症狀。12時15分至18分,妥先生慌忙下連續4次撥打120、110等電話求助,同時對妻子進行人工呼吸急救。通報稱,前三次急救電話均因撥打時長不足未接通,12時18分接通後因地處「高風險區」,而安排「線上診療」。

「前面一直佔線打不通我就掛了,」妥先生說,「我當時可能意識不太清楚,忘記打通一個,後面他們打給我說線上診療,我覺得可能會耽誤時間,一開始沒聽進去,在網絡上學的急救措施。」

通報稱,線上診療醫生在12時32分接到信息,並於12時32分至13時06分期間撥打求救人電話,電話未接通。13時07分電話接通,13時19分,醫生在群組中回覆表示已開展急救指導,病人病情好轉,但仍需到醫院救治。

而在妥先生的視角,線上診療醫師打電話期間,他在對妻子進行搶救,妻子臉色好轉後,卻發現3歲的兒子不醒人事、臉色通紅,於是開始對孩子進行人工呼吸並在社區微信群組中求救。12時40分左右,妥先生希望向社區防疫人員借用車輛送孩子去醫院,被工作人員拒絕。13時15分,因搶救效果不明顯,妥先生抱著尚有呼吸的孩子衝出家門,希望能出社區前往附近醫院急救。

關於社區卡口,官方通報稱13時15分妥先生因未戴口罩被勸返;13時23分,其親屬唐某再次反映情況,工作人員表示抓緊撥打120、110,並詢問核酸檢測情況。13時47分,再有群眾反映情況;13時53分,妥先生抱著孩子衝出卡口,值守民警攔停一輛出租車,妥先生及孩子乘車到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救治。

然而妥先生指,所在社區已連續10天沒有安排核酸檢測,因此被詢問核酸情況時無法回答,而13時23分再次反應情況的唐某並非親屬,而是一名前來幫忙的市民。同時,由於等待時間過長,急救車遲遲未來,他便扯開圍欄衝出門,在一位好心人幫忙下叫了出租車。

官方通報則在「緊急派車」部分表示,120急救調度中心於13時23分再度收到反應該事故的電話,核實與12時18分呼入的為同一件事;13時32分、34分分別又收到2起急救呼叫,36分要求急救車停止防控消殺工作,13時44分發出派車指令。

救護車於14時03分到達現場,此時,妥先生與孩子早已在出租車上,2分鐘後抵達了附近的急診醫院,被托付給在場群眾的妥先生妻子,14時21分乘救護車離開。15時,男孩被宣布死亡。

封控

妥先生與妻兒是8月底到蘭州和這條巷子的。

此前,他在上海兩所高校做餐飲業,年初因家中長輩過世返回甘肅臨夏老家,又因疫情而滯留。8月底,妥先生在七里河區馬忠華道開了一家手抓肉的門店。然而很快,9月底,門店便被城管以疫情為由要求暫停營業,妥先生與妻兒也自此被封控其中。

門店所在的馬忠華道,是一條佈滿自建房的小巷。封控初期,巷口先是被簡單設置了一條鐵皮牆,居民常因物資採購等生活需要翻來翻去,之後,巷口改成了鐵大門,並設置類似停車場的電動導桿,社區工作人員及值班民警在導桿的小帳篷處駐守。偶爾有購置物資的居民,就等候在導桿後。

早在鐵皮牆時,居民在清晨和夜裏偶爾還可以出去,10月換成大鐵門後,妥先生一家就再也沒出過巷子。

蘭州市自8月起實施核酸常態化,進入居民區需7日內核酸檢測證明,進入各類行政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及聚集性場所等需72小時內核酸檢測證明。但妥先生居住的區域並未設置核酸檢測點。防控後,巷內陸續做過幾次上門核酸,由於自建房沒有統一的物業管理、核酸採樣人手不足,事故發生前的一週多,巷內居民就沒有了核酸紀錄。

不過,據妥先生所說,巷口的管理也並非十分嚴苛,若是與社區管理者「有關係」,取得有社區蓋章的出行證,便可自由出入。

蘭州人林晨所在的小區也有類似的「關係戶」現象。

20歲出頭的林晨還是一名學生,10月中旬的一天,社區管理者忽然在小區業主群中發布通知,稱社區內有一人核酸檢測異常,因而全體「靜默三天」。然而三天之後,小區始終沒有解封的跡象。

「說『靜默』但沒有政府文件,管理還很混亂,和社區關係好的甚至可以天天出去買菜,」林晨有些無奈,「被隔離兩週還能出現陽性就很離譜,管了,又沒有完全管。」11月2日清晨,業主群突然通知小區核酸混檢異常,又出現一例陽性患者。

不同於妥先生所在社區,林晨小區的核酸檢測一直很規律,物資則由社區管理者拉入群組的不明賣家供應,雖然價格較平時翻了一倍,但總算「有得吃」。林晨的朋友中也有人居住在類似妥先生的社區,長時間未測核酸,物資則依賴社區內的居民自治聯絡、互相幫忙。

「看小區,看緣分。」林晨半調侃半認真地總結。

蘭州衛健委將本輪疫情命名為「0909疫情」,吊詭的是,在每日通報中,9月24日還在統計計算的「0815疫情」,第二日便換成了「0909疫情」,感染源及傳播鏈均未能明確。10月,沒有一份官方文件顯示全城或部分城区封控,一名男子還因在微信群稱蘭州10月10日將實施靜默管理,被警方以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行政拘留10日。

但自10月21日左右,端傳媒接觸到的5位蘭州受訪者及其身邊親友,都「不約而同」地處於封控之中。

社區給出的理由均是區內核酸檢測混檢異常,但無官方文件,最正式的一份是社區是轉發蘭州政府宣傳部10月30日發布的《再敬市民書》,稱這就是「全城靜默的意思」。有的受訪者甚至無法在蘭州發布的「風險區」列表中找到自己的居住地,就這樣莫名奇妙地被要求「靜默三天」,三天後則是更沒有明確盡頭的封控。

事實上,自2021年10月至今,蘭州陸續在去年10月、今年3月至4月、7月、10月經歷了至少4次疫情反覆和封控,實體經濟也因此承壓。林晨說,蘭州曾是中國大陸人均酒吧數量最多的城市,然而9月時他到酒吧一條街閒逛時,已是大批量關門的景象。

早在10月初,中共二十大召開前,蘭州文理學院就被曝指校內發生群聚感染,人數上千。但因時期敏感,各地被要求「不發生規模性疫情」,校內感染的消息被壓制,甚至在蘭州官方通報中,都未提及「文理學院」,而用「城關區雁園街道雁北路400號」代替。

端傳媒試圖聯絡文理學院內學生,均因擔心校方處分而拒絕。

與此同時,蘭州的社交平台中開始流傳一些關於封控的黑色笑話,「靜默三天是春天、夏天、秋天」「10月21日的去年今日,都在封控」。值得一提的是,蘭州疫情多區封控時期,正值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後。

甘肅蘭州文理學院爆發疫情,列為高風險區遭封校,學生在教室隔離。

甘肅蘭州文理學院爆發疫情,列為高風險區遭封校,學生在教室隔離。圖:網上圖片

方艙

「4例7艙」是又一則流傳甚廣的「蘭州笑話」,是指在蘭州通報的「0909疫情」中,自9月9日至10月27日,該輪疫情累積確診病例始終為「4例」,但住滿了至少7個蘭州的方艙。

事實上,悲劇發生前,妥先生一家已經歷了抗原檢測確診,上報及自癒。期間,有關部門曾兩次通知妥先生及家人在巷口等待轉運,然而他們收拾好行李等了1小時不見車來後,便返回了家中。

11月3日,21歲的曉陽在蘭州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裏,看完了3歲幼童事故的調查通報。

曉陽是在蘭州讀書的甘肅臨夏人,與兩個朋友在校外租住。10月22日,她所在的十人混檢樣品檢測異常,翌日,工作人員上門對她做了單管測試,24日確認陽性,並讓她收拾行李準備前往方艙。

然而,轉運的大巴車直到25日晚11時才到,車上大概坐了40餘人,每個人都穿著防護服,偶爾聽到一兩聲不知誰傳出的咳嗽。26日凌晨1點多,曉陽等一行人被安置在蘭州國際會展中心被改建而成的方艙醫院中。

曉陽回憶,當晚與她一同進入方艙的有兩百多人,都是確定單管核酸陽性的患者。不過,她自23日發燒一天一夜後,便再無其他明顯症狀,與她一同進入方艙的患者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進入方艙後,他們只是集中隔離,沒有被分配藥物,甚至直到31日才開始做核酸測試。

曉陽所在的會展中心共有六個展廳,每個廳可容納350人左右,床位用隔板隔開,餐飲尚可,但無法洗澡,艙內年齡最小的僅8個月大。

「我的方艙環境算好的,」曉陽說,「我有朋友在新建的方艙,甚至沒有隔板,是將床拼在一起的通鋪。」

10月26日微博上流傳出一張蘭州隔離者在露天停車場過夜的照片,當日氣溫約10°C,網絡消息指該處為蘭州西站的萬輝停車場,不久後這些隔離床位被收走。

沒有人知道蘭州確切的確診數字是多少,也沒有人再相信政府通報裏的數字,即使計算入無症感染者,還是與市民們的感知相差甚遠。人們一面流傳著「僅七里河區就有10萬陽性」「七里河拉得只剩下河了」「蘭州要實現群體免疫了」等傳言和玩笑,一面等待著疫情的消散。

曉陽進入方艙後不久,社區內的工作人員前往她租住的屋內進行消殺,桌子上的化妝品、冰箱裏的食物、衛生間的洗漱用品被盡數扔掉。曉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有朋友的寵物貓被撲殺的消息。

「小孩都能耽誤,寵物就更不用說了。」曉陽感嘆。

尾聲

蘭州只是近期中國大陸西北和中部省份疫情的一個縮影。在社交媒體中,青海西寧、新疆烏魯木齊、內蒙古呼和浩特、河南鄭州等多個城市的市民,質疑當地疫情數據瞞報、封控無期限。與此同時,墜樓、物價飛漲、緊急情況求助無門等社會事件也不時穿透網絡平台的封鎖屏蔽,引起輿論波動,又很快被壓制或遺忘。

端傳媒記者試圖聯絡了網傳疫情嚴重的甘肅臨夏積石山縣居民,在文字回覆中,他們有的表示家中老人到醫院復診的批文等待半個月才拿到;有的指封控耽誤了秋季農耕收成期,有村民種的土豆爛在了地裏;有人轉發當地隔離點視頻,人們在沒有隔板的毛坯房裏互助隔離。

部分文字回覆記者的網絡帳戶,後顯示「用戶自行關閉帳號」。

11月5日,甘肅衛健委發布「九條措施」,表示「堅決杜絕120打不通、無車可派情況。」

妥先生所在的微信社區群則在事發後被不明原因解散重組,群主由名為「韻達快遞」的人,更換成了一個五星紅旗頭像的人。同時,事發地附近在近期設置了常態化核酸的檢測點。

11月6日,林晨所在的城關區發布「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通知」,有居民在業主群中轉發該通知,詢問翌日是否能夠出門,然而他們不僅沒能得到確切的答覆,甚至被管理員踢出了群組,理由是「總是抱怨,在群內傳播負能量」。

11月7日,曉陽終於出艙了,醫護人員稱,出艙的標準是連續兩日核酸陰性、且CT值高於35。曉陽回憶,與她同一批的隔離人員,最早第七天就離開了,最晚的直到第13天還未能達到標準,還有一個兩天前出去又復陽返回的患者。

然而出艙後的曉陽,又被租住小區的物業要求繼續在酒店自費隔離十天,本就氣不過物業扔掉自己化妝品的曉陽與他們大吵一架,目前仍在爭取物業支付自己的隔離費用。

端傳媒實習記者鄧曉雯亦有重要貢獻

應受訪者要求,均為化名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瞞報 蘭州疫情 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