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出男孩的小镇女人:我后悔生二胎,更后悔嫁到这个家

“那时候我确实希望二胎是男孩......我想,只要生个男孩就结束了,就好了。”
吴秀莉带著小渔和阿雯散步。
端传媒七周年 大陆 世代 女性与女权 家庭 身体自主

后悔的情绪,在二女儿阿雯出生后,一直困扰着吴秀莉。

七月的一个午后,吴秀莉走上木制楼梯到二楼卧室,把午睡刚醒的阿雯抱了下来。午后的巷尾很寂静,她走得很轻,生怕惊醒二楼另一房间里的公婆。

几分钟前,她刚叫大女儿小渔上楼去,看看阿雯醒来没有。小渔重重踩着一阶阶楼梯,噔噔噔一溜烟跑上去,发出沉重的回响。小渔九岁,这学期刚升上三年级。不一会儿,她又噔噔噔飞快跑下来,“她(阿雯)醒了,自己坐在那里呆呆的。”“小声一点!”吴秀莉十分警觉。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评论区 14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這樣的家庭環境,除了離婚沒出路

  2. 看到最后一部分描述女方家庭部分,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和同情。她的处境不仅仅是她婆家和丈夫那边造成的,她的家庭和这个社会才是将她推上这条不归路的推手。如果她从小能被教育自爱,就不会因为一个男人“老实”就觉得他是一个合适结婚的对象。如果在她没结婚前,她的家庭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心,而不是在她吵架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只是骂她或者在和男方沟通后反过来说没什么大不了是你无理取闹。原生家庭的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她好,实际上却一步一步地将她推开,让她觉得嫁出去要比在家里好,因为家里也没有人真正在意她。于是她从一个魔窟逃到了另一个魔窟,她以为老实的丈夫能为她提供庇护,而事实不过是在结婚后“老实人”显示出了原本的面目。
    同时我看评论也感到悲哀,没有人真正理解她的处境,怒其不争的忽略了她从未被人告知过她拥有主宰自己人生的权利,她的一生都在pua中度过;更别提在这种文章下还得扯些中国人劣根性的冷漠评论。

  3. 中國人,皆為奴,黨要你當生育機器時,你就需要去當。

  4. 很多小镇女性的真实生活状况,我身边就有这种事情。

  5. 吳秀莉坐在沙發上熟練地「衝茶」……
    寫錯字。

  6. 莫以為在中國大陸做到高收入女性就可保身,污名化、偏見、隱性障礙is still everywhere. 如果只是怪女性本身不努力,似乎恰如在說,「妳/你買不起房,是因為妳/你不努力」。然而,真的主要,或只是因為妳/你個人不夠努力嗎?這樣就中了某些群體很愛用來洗腦轉移視線焦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圈套了。

  7. 工资只相差1/4,夫家比娘家条件差,却还要经受这些,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经济基础决定高层建筑”在女性问题上真的是有解释力的吗?能赚钱就不会被夫家剥削打压吗?好像并不完全是。中国现代女性的困境之一,就是读书受教育有了赚钱能力,按理说撑起半边天了能得到尊重吧?可是习俗上还是那一套,传宗接代相夫教子。以前相夫教子的女人至少不需要赚钱养家啊!

  8. 「丈夫連衝奶都不會衝」,應為「沖」

  9. 我就尋思老公賺四千多老婆賺三千多,也就差四份一,怎麼老婆就容許老公當大爺呢?夫家經濟條件也比娘家差,為甚麼要跟公婆同住?我了解許多人受社會環境制約,但有時也覺得好多事是自找的

  10. @Endichang 从观念入手是无效的。如果不改变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女性地位永远得不到实质改变。老一辈的前现代观念,即重男轻女,已和资本主义对高效劳动力的需求达成了合谋,所以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因其生理上的劣势失去了实质性的劳动权。而她们的家务劳动因其公共价值的被忽视,又使她们的社会价值遭到怀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唯有打破传统家庭制,让家务和育儿成为公共活动,这些劳动才会被社会重视,那时掌握了生产资料的女性也有了参与其他公共生产活动的权力,男女的平等才能得到保证。

  11. 这是大多数女人所处的现实困境,还是觉得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人是会善变的,只有依赖自己和倚靠自己,未来的安全感才能有很好的保证

  12. 能怎麼辦?不就是要思想上改變嗎?生男生女都是自己的孩子,不要再那麼重男輕女吧!到男多過女時,找不到老婆了,還不是一樣苦惱嗎?

  13. 这种故事多的是,幸福的家庭也多的是,能怎么办呢

  14. 那又怎么办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