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不被允許的死亡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整理

刊登於 2022-09-27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西川,回應《香港安樂死合法化之路還遠,他們只想無痛生存、安詳離世》

沒有社會可以為所有人提供充足支援(雖然增加支援是必須的,香港的系統沒有把人當作人)。就算社會有充足支援,為了維持生命,病人依然要承受不成比例的痛楚。問題是「死亡」本身不被認可,彷彿只有永生不死才符合人性。諷刺的是,癌細胞就是永生不死的生物。

2. 楊子榮,回應《貴州一轉運隔離人員大巴凌晨側翻,27死20》

最近在讀墓碑,才體會到共和國地方對於貫徹中央政策之高,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之前秦朝雖然是郡縣制,但也沒像共和國一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上面講大躍進,下面就力拼完成指標,吳芝圃的糧倉絕對不是空的,卻可以餓死幾百萬人。真的大家都在同一台大巴上。

3. miaaawen,回應《轉運大巴事故後,貴陽隔離居民自述:我也可能成爲凌晨大巴上的人》

「因爲從貴陽發生疫情到現在,還沒有出現過因爲物資短缺快餓死或者有病不能醫治的情況,不像上海那麼嚴重。」從這句話就能看到信息封鎖的可怕之處,若不是大巴遇難的人和受訪者產生了真實聯繫,想必後者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大不了,只是一樁和自己無關的新聞罷了。

4. ena,回應圓桌話題《AI畫作奪美國藝術比賽首獎引爭議,你認為AI創作是否原創藝術的一種?》

其實AI成為一種繪畫工具已經是大勢所趨,插畫家要麼趁早學習,要麼只能慢慢被淘汰。MJ我看友人玩過,要用對關鍵字或者挑圖讓AI繼續算其實也需要花費時間和技巧,只是老闆會不會產生「我找隻狗來做也能算出好棒棒的圖」的錯覺,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我對這個拿獎的疑問,大概就是作者有沒有好好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和想法之類。如果單從畫面很漂亮細緻來獲獎,我就覺得那獎就該頒給AI算了。

然後用AI算圖對藝術家的傷害,大概就是某些藝術家經過長時間錘鍊而成的獨特風格可以輕易被複製,舉個例子,慕夏風在AI算法下可以生成無限張圖,那現行法律有沒有方法保障慕夏的權益,假如他是現代人的話?如果能發展出類似版權稅的概念,我想會對藝術發展比較好。畢竟AI不會自己創新,改用AI算圖大家只能得到差不多風格的東西,如果沒有人持續創作去增加素材的話,長久下去也會看膩的。

5. 自由風,回應《被打壓、解散、重組——香港的大學學生會能看到曙光嗎?》

學校從來不會害怕學生,因為學校對學生的權力就擺在學生守則裏。解散學生會的學校並不是害怕學生,而是害怕政權。政權掌握了學術的命脈——簡言之就是錢,所以學校害怕的是學生「搞事」而導致的後果,而不是學生本身。因此,這裏仍然有一定的空間,用各種民選委員、學會的方式,比較低調地對校政跟學生事務施加一定的影響力與認受性。

然而,政權害怕的不是「學生會」的牌子,而是學生自治的權利與意識,因為自主的思想就是對政權最大的威脅。因此,這種空間可以維持多久實屬未知之數。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上至校務委員,下至興趣學會、運動校隊,都要安插黨委。然而在那之前,能做的盡量做,種下最多的「自治意識」種子。這樣,在「那一天」來臨的時候,有更高的機率成為波蘭,而不是俄羅斯。

6. 西川、Bd,回應《三十幾歲﹑「母胎單身」:沒有戀愛為甚麼就是問題?》

西川:單身是因為自己醜、對情侶抱有敵意,這些都是INCEL的表現喔。檸茶和那些男性大魔法師一樣,都是被迫接受單身,只是態度躺平而已。

Bd:這些可能是表現或者說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Incel的字面意思指的是「非自願獨身」,而且這裏的「非自願」還包含了一種強烈的「應得」意味。

後文也提到:「跟很多以單身男性為主的「非自願單身」(INCEL)次文化群體不同,檸茶從來沒有覺得擁有親密關係是她應有的權利。」

西川:@Bd 但那不是她的心底話啊。對情侶抱有敵意,還有後面不禁覺得有拖拍是某程度的優越,正正是「應得而未得」的表現。檸茶的自我形容甚至符合一些對Femcel的定義(比男性傾向自我怪責,雖然我覺得這些標簽都在加劇單身羞辱,也沒有檢討檸茶的意思)。資本主義教人用資產換取性吸引力和權力,進步主義教人自我肯定就是愛(即所謂愛自己,人人都值得被愛),現實卻是有些人無論做什麼都「暫時」沒有人愛。過了30歲,這個「暫時」就彷彿永恆了。

7. NTisyou,回應《三十幾歲﹑「母胎單身」:沒有戀愛為甚麼就是問題?》

母胎單身這個名稱就隱含了一個人應當在成長到某個年齡就要戀愛的觀念,因爲母胎是生命開始之前,這是一種過度強調法。從另一個角度說,母胎也指涉了生殖,即一個從母胎裏誕生的人,卻沒有戀愛,這真是荒誕。所以母胎單身一詞,本質上是生殖崇拜。

8. 月影,回應《三十幾歲﹑「母胎單身」:沒有戀愛為甚麼就是問題?》

我同意評論區大家說的,這篇選題可以很有趣,但是寫的非常有問題。如果不是平鋪直敘的描述幾位被採訪者的個人想法,而是穿插分析(可以是社會學理論的,也可以是中國以及世界各國的社會現狀分析,擺數據等等),肯定會有深度的多。

尤其這一選題本來就非常有爭議,敏感且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不加任何解釋說明直接把採訪甩上來,相信幾位採訪者的想法大部分讀者也都聽說過,對讀者來說並不能獲得多少新信息,反而可能因文章中出現的對不戀愛群體的偏見觀點,而看的不太愉快。

就日本社會的情況來說,近年無論男女終身未婚率都是在上升的。且日本對影視劇中必不可少的戀愛情節有開始反思,是不是戀愛就一定是影視劇中必須描寫的要素?推薦nhk拍攝的日劇"戀せぬ二人",不戀愛的兩人,就對這個話題有很有趣的探討。

期待端後續能寫出更好的對這一話題的深度分析文章~

9. madlex,回應《受邀請報導中國,一名尼日利亞記者眼裏的「中國道路」和中非未來》

不僅非常有必要對非洲領導人進行如何與中國接觸的培訓,同時也需要擴大非洲的公民空間,以便民眾能夠讓與中國打交道的政府負起責任。

一方面對西方要求政治改革之條件嗤之以鼻,一方面仗住自己讀過幾年書,覺得自己憑空即可對非洲領導人指指點點。

一方面覺得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可兼得,一方面又落入中共的話術,將人權與發展對立起來。

一方面覺得反對種族歧視是普世價值之一部分,一方面又將與白人之歷史私憤帶入,不正視中國的歧視問題,配合中共搞黃黑一家親的把戲。

這些記者留學光顧住與學伴玩,未讀過書嗎?

10. Minagi,回應《受邀請報導中國,一名尼日利亞記者眼裏的「中國道路」和中非未來》

「中國做了一些正確的事,而太多的非洲國家則走上了浪費了希望的道路。」

恰恰相反,中國正是利用了腐敗才能在非洲大肆攫取自己的利益。中國的「援助」到底給當地帶來了多少的就業?恐怕大部分利益都流進了統治者的腰包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