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被打壓、解散、重組——香港的大學學生會能看到曙光嗎?

「若果沒有辦法動員或去團結一班人,是不會有這一些類似公民力量的東西存在。」

2022年8月15日,浸大學生會在新生註冊日的攤檔。

2022年8月15日,浸大學生會在新生註冊日的攤檔。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王紀堯、葉家潤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9-21

#學聯#學生會#學生運動#中大學生會#公民社會#港區國安法

「長遠而言,我都不知道應如何處理。」城市大學學生會被逼搬遷,外務副會長何卓朗無奈看着堆滿物資的會室,非常苦惱。「學校Wi-fi、廁所等問題,以前很容易察覺到,現在根本不知道學校發生甚麼事情。」失去有形的空間,無形的關係都悄然消失,「以前在學校,我們有屬於自己的房間,大部分討論都會在那裏發生。現在會室很偏僻,也沒有以前那麼舒服,沒有家的感覺。」

港區國安法落實,社會運動消亡,連帶讓積極參與其中的香港各大學學生會從興轉衰——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被逼改名;城市大學學生會會室遷到工廠區;因中文大學學生會解散,旗下的《中大學生報》改名為《大學社區報》;嶺南大學校長指學生會認受性不足收回場地......八大院校中,有四間校方曾表明拒絕承認學生會;六間院校收回學生會會室和民主牆等空間。

近日,中大傳來學生會有望重組的消息。九間書院學生代表成立重組學生會架構工作小組,召集人羅竣彥說:「社會上很多公民團體都消失了,我有身位(位置)去重組學生團體時,更加珍惜這個機會。」

曾承載着幾代人的理想公民社會實驗所,如今何去何從?在強權掌政的社會現實下,學生會存在的意義又是甚麼?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