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香港安樂死合法化之路還遠,他們只想無痛生存、安詳離世

「在支援不足情況下,社會可以如何幫到你?在心理、醫學及照顧層面也要自求多福。」

香港的一間安老院,一名長者躺在床上休息。

香港的一間安老院,一名長者躺在床上休息。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實習記者 汪樂霖、記者 余美霞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9-19

#紓緩治療#長期病患#安樂死#照顧者#安老

【編者按】9月初,香港一宗照顧者殺死患癌妻的案件判刑,引發公眾討論安樂死立法,惟特首李家超回應立法意向時強調,現時應聚焦強化治療能力及支援,並未承諾就立法與否進行公眾諮詢。上月底,端傳媒刊出另一名殺死長期病患母親的照顧者專訪報導,希望藉此探討照顧者支援,以及老人、長期病患者如何死得有尊嚴。安樂死這個議題在香港已探討多年,惟立法之路仍未見開端,而社會安全網又未能好好接住病患者生命以及照顧者眼淚。本文則述說這些年來,仍未被政府正視的吶喊。

「我們以為他想能生存多久便多久,能吃到多少頓飯就吃多少頓。但想像不到原來這種辛苦程度,是會想立即了結自己的生命。」回憶爸爸自殺的那一晚,阿如不斷低聲油泣,雙手抖震,淚水把半個口罩滲濕透。

2020年8月,阿如爸爸確診末期肺癌,因為肺部長期積水,呼吸會「好像遇溺一般」。缺氧的感覺一開始只維持幾分鐘,但會隨病情惡化慢慢延長,「一天比一天更難呼吸,」阿如具體地形容,「最終令到你呼吸不到」,走向死亡。

可以預視的窒息感,給爸爸帶來無限恐懼與絕望。於是,在一次出院後的晚上,他想以自殺結束一切痛苦。那天,全家人吃過晚飯,阿如早早入睡。直到凌晨2點,媽媽聲撕力竭的尖叫聲讓她在熟睡中驚醒。一打開房門,爸爸坐在窗的邊緣,一直說「很辛苦,我只是在等死,跳下去比活着好過。」 媽媽痛哭緊抱爸爸,說:「你跳了下去,我會跟着你跳。」

爸爸冷靜過來,「我不跳了,我根本不夠力跳出去。」肺癌及化療的副作用早使他腳腫、身體虛弱無力。天開始亮了,爸爸問阿如:「香港有沒有安樂死?」

照顧末期肺癌父親的阿如。
照顧末期肺癌父親的阿如。攝:林振東/端傳媒

陷入尋找支援的迷宮

確診末期肺癌以後,阿如爸爸先到私立醫院接受化療,每針費用為10萬,每3星期要打一針。面對近50萬的醫療費用,阿如已經把樓宇抵押。直到2個月後,才排上期見公立醫院的腫瘤科醫生。

治療方案算是定下來,卻無助減少爸爸的痛症。肺癌使爸爸的胸腔積液,每星期都要到醫院排積水。化療的副作用令他吞咽困難,只能進食流質食物。無法進食又導致長期便祕,腹部脹痛,加上腳腫,他無法行走,連上廁所都不行。阿如搖搖頭說,爸爸每晚根本難以入眠,渾身疲憊乏力。

他們曾向公立醫院的醫生求助。「是這樣的,你現在病情如此,是會有這些不舒服,解決不到的。」醫生說。爸爸在求救中受挫,覺得「連醫生都不幫自己,當自己患了絕症。」

同年年底,爸爸在一次化療時暈倒,醫院通知阿如即使換藥,有效性也僅兩成。2020年12月,阿如爸爸最後一次入院,他在出院後的一個晚上,試圖跳樓自殺,結束一切折磨。

「自己的病醫不好,醫生又沒有理會他的不適。你要我這麼不舒服地死,不如我自己先死好了。」阿如猜想爸爸當刻的想法。在爸爸自殺不果的第二天,阿如媽媽便哭着找公立醫院的醫務社工求助。但社工卻表示自己僅負責申請經濟援助,幫不到她。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