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廣場影像被疫情改變的生活

半封城下的澳門,大三巴剩下核酸檢測站

「相對靜止」實行前一天,市民於超市排隊大量購買生活所需;街上亦湧現人流,呼吸着最後一口「自由的空氣」。

葡京酒店。

葡京酒店。攝:麥雋華/端傳媒

端傳媒實習記者 馬碧玉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7-12

#動態清零#封城#covid-19#攝影#澳門

澳門自6月18日爆發新一波疫情,單日確診個案由數十到逾百宗不等。7月11日,澳門累計有1692例確診個案,惟當局仍未找出疫情源頭。澳門同日開始實施嚴格防控措施,包括為期7天有限度禁足,所有非必要工商業場所及30多家賭場停運;所有市民如非必要亦被禁止外出,而核酸採樣、超市及醫院等必要工種的員工則獲豁免。澳門政府強調相關措施並非「封城」,而是「相對靜止管理」。

6月下旬開始,市面人流比以往更疏落。昔日遊人滿至的大三巴、噴水池等旅遊區,再沒人叫賣牛肉乾,只剩一片寂靜。現在街上最響亮的,是衞生局安排的流動廣播車,車上大喇叭不斷播送,呼籲市民不要外出、齊心抗疫。

禁足期間,當局規定市民只可因買菜或緊急事宜才可出門,且必須戴上N95或KN95口罩;而在街上做運動、放狗等「跟維生活動扯不上關係的」活動則違法,警方表示會分派人手到全澳門各區巡邏,「了解市民去向」,違者可被判監2年或每日罰款澳門幣240罰金。

而實施首日,當局對市民發出905宗勸喻;有2人分別因跑步及於戶外閒坐不戴口罩講電話收告票。

堅持「清零」,不斷檢測

「相對靜止」實行前一天,多間超級市場大排長龍,不少人大量購買生活所需,更有人買紅酒、芝士等食物避世,街上亦湧現人流,爭相呼吸着「靜止」前最後一口「自由的空氣」。目前全市禁堂食、停工停市,街上食肆落下半閘。部份市民轉戰外送市場,外送車手在街頭穿梭,穿着橙紅外套在各大廈之間進進出出,顯眼非常。

確診個案緩緩上升之際,防疫措施不斷加碼,當局堅持「全民核酸檢測」,於全澳設立63個核酸站。目前,澳門政府已開展第七至十輪檢測,市民想要保住「綠碼」,以防受防範或封管限制,就必須每2日進行一次核檢。

利瑪竇中學核酸檢測站(大三巴)。
利瑪竇中學核酸檢測站(大三巴)。

早在2020年5月,澳門衞生局便推出健康碼系統,予市民用於出入境和進入本地場所。當中綠碼表示與肺炎個案無關;黃碼指自我聲明中出現症狀、需要自我健康管理的人士;而紅碼則為確診肺炎人士、密切接觸者、或近期曾到過高風險地方的人士,不可外出。隨後,當局亦加設金框、銀框、紫框於健康碼外,代表已接種疫苗的劑數。

2022年7月,當局更新健康碼原則,其中沒有參與全民核酸檢測的人士,如及後與確診個案有共同軌跡,都會被列為黃碼,需要自主管理;至於當局多次無法聯繫、或認為其有風險的人士,都會被列為紅碼,無法進入所有場所。

日間的檢測核酸站大排長龍,不少人為了避開高峰,在凌晨時分進行核酸檢測。有市民為了掃描「場所碼」而圍在告示前,亦有市民刻意與他人保持距離,完成檢測後匆匆離去。

昔日被稱為「抗疫優等生」的澳門,在6月18日「破防」,次日已發現31宗社區確診個案,當局馬上宣布進入即時預防狀態,開展首輪全民檢測。但社區隱形傳播鏈不斷蔓延擴散,累計確診數字在4天內破百,2週內破千。

5日後,行政長官賀一誠見記者,形容疫情形勢比以往「更複雜、更嚴峻」,但強調不會「躺平」或與病毒共存。「如果我們不想與內地通關,你可以這樣想,有鄰埠(香港)的樣辦,對嗎?」他反問。

議事亭前地。
議事亭前地。
祐漢。
祐漢。
祐漢。
祐漢。
荷蘭園大馬路。
荷蘭園大馬路。
荷蘭園馬路。
荷蘭園馬路。
大炮台。
大炮台。
祐漢街市。
祐漢街市。
新口岸觀音像休憩區。
新口岸觀音像休憩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