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安倍之死:他的經濟、外交、政治遺產,與日本的未來

無論是否喜歡安倍,若要論之後日本的變與不變,仍須從日本人的角度出發。

安倍之死:他的經濟、外交、政治遺產,與日本的未來
2020年3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橫須賀特國防學院畢業典禮。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日前在助選時遭到槍擊身亡。各界在表達哀悼之意以外,也極為關注此事將如何影響日本政局。然而,在華文世界,許多人以「抗中親台」作為安倍的歷史定位,並以此為主軸討論日本往後的走向。但這就如日本多以「親日」化約李登輝一樣,若僅關注政治人物面向自己方的那一面,往往會忽略了其思想與實踐的多重面向。

無論是否喜歡安倍,若要論之後日本的變與不變,仍須從日本人的角度出發,好好盤點這位戰後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究竟在日本留下了什麼?

「安倍經濟學」:日本人過得更好了嗎?

安倍晋三在2012年重返政權時,記取了首次執政時的教訓,放低了自身在歷史與憲法議題上的聲量,打出「安倍經濟學」的口號,矢言要讓日本脫離長年的通貨緊縮。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