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2022金曲獎總評:贏家是多元,自由,與做自己

「如同我們不斷嘗試發出的聲音,自由、多元,那就是你原本最美麗的樣子。」

最佳華語女歌手蔡健雅。

最佳華語女歌手蔡健雅。圖:大會提供

特約撰稿人 因奉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2-07-04

#金曲獎

日本前輩音樂人山下達郎近期在難得一見的訪談(見註)裡,被提問:是何時決定要製作一張專輯的,是歌曲累積到一定數量的時候?還是先從概念成形?他回答:那個時代(1980年代)一年出一張專輯是常識,其實根本沒有想那麼多,手腳快一點的還能出到一年兩張以上。

提問者是日本的音樂新銳,這段對話反映了音樂工業從三、四十年前到現在的變化:對於「專輯」的認知,以及產業能量的消長。

7月2日晚,第33屆金曲獎於高雄巨蛋舉辦。這是金曲第四次移師高雄,空氣中除了興奮,還有潮濕的水氣,看得出連日高溫和烈陽對每個紅毯上的藝人都是考驗,汗滴透到螢幕這頭,走一段星光,有如大道苦行。

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簡燕春。
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簡燕春。圖:大會提供

金曲與金音:不同方向的山巔

今年從台語、客語、新人乃至華語獎項,金曲獎幾乎泰半以上都是音樂人自己的創作。即使是華語男歌手、女歌手這些傳統上詞曲精緻分工、唱著闊氣大歌的領域,如今也因產業結構鬆動,而由音樂人掌握了更多主動權,甚至自己嘗試製作。

金曲獎(Golden Melody Awards)時常會被視為中文世界的葛萊美。差別在葛萊美與奧斯卡相同,後面是專業人士組成的學院。而既有「金」字掛帥,金曲獎是台灣官方舉辦的活動,在沿革與體質調整上,得花上多一些時間。而重視創作、獨立先行的金音獎(Golden Indie Melody Awards),是否能和慧眼獨具的水星音樂獎做比較,期待日後發展。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