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美好世界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raeye2,回應《豪賭人生下半場:移民路上的中國中產

文章有一點非常打動我,那就是「潤」對於大多數選擇移民的中產來講,其實是一個過於輕佻的詞。我前些天看到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如果你是爲了追求幸福而移民,那你多半會失望,因爲鹽在哪裏都是鹹的;而如果你是爲了擺脫痛苦而移民,那你幾乎一定能滿足,因爲此間的不義決不是世間的常態。 我覺得一個現實就是,很多潤學的擁躉心裏對移民的期許是追求一個更美好世界的理想。而對於大多數移民的中產來講,移民不過是爲了逃離沉悶的空氣——二者看上去是一回事,其實完全不是。

潤這個詞本身就發明自神系貼吧,在其萌芽過程中,我們既可以看到「逃離此地的不幸」的樸素情感,也可以看到「逃到一個月亮更圓的地方」的一種摩西開海式的狂熱願望。但自從那張寫着「run!」的米老鼠表情包逐漸成爲網絡迷因之後,這個詞就在許多場合被高度符號化爲了一種對應許之地的狂想。各位可以去看一下GitHub上面的潤學項目,看它到底是在追求改善自身無法接受的大環境,還是在追求一個不可能存在的烏托邦?我本人是覺得很多內容實在是太鼠了,完全接受不能。

我覺得這些潤學的擁躉和那些民粹左翼在追求的東西本質上是一樣的,那就是「反動派人頭滾滾,新制度拔地而起」——只不過潤友的方法更消極,左小鬼的言論更直球罷了。但問題在於,舊世界之所以能綿延上百年,恰在於其能夠穩定的再生產;而這些理想主義者的狂想無論多麼精密,多數時候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完全沒有辦法成爲一種穩定的新生活。我在這些話語體系中看不到對於移民新生活的具體構思,只能看到「只要能逃離那個地方……」的執着。我想,我們終究得意識到,國外的月亮不一定圓,而移民只不過是爲了擺脫你不可接受的不義罷了:它可能終究是不能使你幸福的,但它至少能讓你在舒適中痛苦。

2. ubd,回應《豪賭人生下半場:移民路上的中國中產

很喜歡文章中對於中產移民動機的描述:爲了一些永遠不可能在這裏獲得的東西。也喜歡文章中對於追求的、未定的生活和現實的、已有的生活之間的拉扯。這樣的拉扯在中國的土地上已經上演很久,也將會一直繼續,只不過未來大家都猜測會以一種更沉默的形式進行。

昨天重看了《人物》對張小樣的採訪《平原上的娜拉》,不滿足於「僅僅是一個好媳婦」的張小樣二十年來努力走出農村、去各地打工,最終還是回到了家。張小樣說:有時候覺得遇到這樣一個人(老公)是幸運還是不幸,如果他是一個不好的人,我也就直接飛(走)了。

和平原上的張小樣一樣,不管是選擇移民、還是最終留在國內中產,「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走,都免不了時時凝視「墮落或回來」的深淵。

3.Prisoner,回應《豪賭人生下半場:移民路上的中國中產

說我自己吧!我曾經也有這樣的想法,畢竟我自己也是這代人,雖然擁有的不止於文中訪問對象那麼多,但畢竟也是自己一點點經營起來的,更還有父母,妻兒。這樣感情的羈絆更是難以放下。在走或者留之間,和太太始終無法達成共識,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最後分道揚鑣。過往所經營的那些,現在也一一不見,沒有了這些羈絆,讓我更加堅定。錢,可以再賺;在異國他鄉,也可以從零開始,在國內能吃苦,出國之後還是可以吃苦。

並且,作爲中文寫作者,並不一定就一定要從零開始,相反,在北美,華人的數量依然不少,相應的平面媒體,出版物也依然不少,比如方方在國內無法出版的講述武漢疫情的《方方日記》,就是在美國出版的,如此等等也不勝枚舉。除此之外,不是還有台灣嘛!餘傑雖然人在美國,但他的書也是在台灣出版的啊,這也是一條途徑啊!

至於自媒體平台,從微信轉戰到其他平台如Matters也不是不可以啊!你可以自己先寫一段時間,了解了新平台的遊戲規則,再組建團隊啊。一切的習慣,渠道,都是可以有新的應對措施的,就是看你換一個國家之後,願不願意重新探索。

4. anxinmiaomiaomiao,回應《唐山往事:鋼廠、黑社會與公安局門前的上訪長龍

我本身就是生長在這片土地的80後,從小到現在。也會在長輩的笑談中了解到這座城市發生的故事,所以很多本地人憤怒於「抹黑了這座城市」的話題,我從來沒有憤怒過,因爲這就放佛一個個屬於自己的平行時空,你沒在裏面就感覺平平淡淡,你遭受過鐵拳,你就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想象的烏托邦。

5. 第十一個觀察者、人生若只如初見,回應《被毀約、去西部、進體制,大陸逾千萬畢業生如何「上岸」?》

第十一個觀察者:無論是數據還是觀點都相當精準的文章,可以看出端的記者切實的做過周密的調研和採訪。

不過文章裏有一部分沒提到:爲什麼中國大學生如此重視「應屆生」身份?

這也算是中國就業市場的一個特色「處女膜」制度,首先就是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崗位,許多崗位限制僅供應屆生報名,如果保有身份,就可以避免和「社會考生」競爭,從而提高上岸率。

社會上來說,很多大廠,包括騰訊,阿里,百度等IT強企招聘往往會限制往屆生參加求職,這些企業需要「新血」(New Blood),或者有2-3年工作經驗的員工,這就導致如果錯過應屆生身份,而又沒有工作滿2-3年,就會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既不是應屆生,也沒有工作經驗。

不得不說對比成熟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中國企業是急功近利的,他們更希望得到「毋需培訓即可發揮最大性能」的員工,或者配合政府指標的「應屆畢業生」,而畢業1年左右的大學生正好卡在兩者皆不符合的夾縫之中。

而這薄薄的「處女膜」就是被稱爲「三方協議」的東西,三方協議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它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三方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的書面表現形式,能解決應屆畢業生戶籍、檔案、保險、公積金等一系列相關問題。

如果你覺得難以理解,那麼簡單的來說,這張紙就是「應屆生身份證明」,與公司簽訂後應屆生身份隨即消失,這麼一來「公司毀約」就不單單是經濟或者合同問題,而是一個重要身份留存的問題。如果企業毀約,很多應屆生會失去身份進而失去大廠面試機會和考公機會。

觀察:教育培訓行業遭到的毀滅性打擊與考公之間的直接關係

文章中提到了,教育培訓行業遭受毀滅性打擊之後「7-9千」收入崗位消失,這當然是從經濟上分析的,我從大學生課程專業上進行分析,本來「教培」行業是一個容留「文科生」的緩衝地帶,許多教育類專業,漢語言文學,對外貿易,國際語言學,英語專業等學生,畢業之後第一年因爲缺乏職業規劃以及疫情下對外貿易萎縮導致的崗位不足等問題,他們往往會選擇成爲教培老師,首先這發揮了他們的專業優勢——語言類專長,其次也是作爲考公考編的跳板,極大的容留了這些專業大學生們。

但是在「雙減」鐵拳之下基本上教培都完蛋了,大學生們開始全力衝刺事業單位和公務員考試,使得近年的考試競爭非常激烈,以至於某些區縣的小學老師都將「研究生及以上」作爲硬性門檻。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十一個觀察者:感謝朋友如此詳細和準確的補充!不過據我了解並不是「與公司簽訂三方協議後應屆生身份隨即消失」,而且開始繳納社保後應屆生身份才會消失。

另外補充一點: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在明年起,也就是2023年就要消失了,參考如下: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穩妥有序推動取消就業報到證。從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報到證》,取消就業報到證補辦、改派手續,不再將就業報到證作爲辦理高校畢業生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的必需材料。」

6. jonathan11572,回應《社會主義是門好生意?他在台灣經營朝鮮粉絲頁

我也短暫關注過這個專頁,剛開始是滿足好奇心,看他的貼文也能了解北韓,起碼很多東西都是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的。

而後來慢慢就變味了,偶爾還聽到為極權辯護的發言,一副我知道我國家政治上有不足,那又如何?我管不了政治,你們來旅遊就對了,也別想管太多。誠然,我並不會用好壞來區分人事物,譬如北韓有各種各樣的人,這不能單一而論。

但是這世界是有是非黑白的,你可以避而不談,你也可以中立客觀,但是為極權辯護是我永遠無法忍受的。我能理解作為北韓人想宣傳自己國家,為自己國家自豪,但我觀感上接受不了,甚至這種情況下連說服都懶得去說服,直接unfollow。

7. Hsiachin,回應《困在燕郊的人

遙想起前幾個月,部分縣將全縣的交通燈設置為紅燈,民怨沸騰,如今竟已成為一個政治正確了,不忍讓人唏噓。

行政區劃的分割導致了兩地的政策無法直接銜接,如果是一個地級市還好,但一旦牽涉到跨省、跨市通勤,這些跨市通勤的打工人,是更脆弱的。

這些人往往會出現工作地不管,居住地不幫的困境之中,不過北三縣算是幸運的,這些通勤客多到當局不得不重視的地步,如果換做其他的地方,他們還會等到那一紙「通行證」麼,顯然不會。

8. Vicc,回應圓桌話題《大陸網民偽造過百中文維基古羅斯史條目,你如何看「人人均可編輯」的背後問題?

作為一名有10年編輯史的維基百科編者,只能說這件事給大家呈現了維基百科混亂中的冰山一角。縱使維基百科有同行評審機制,但針對這種冷知識,大家都沒有慾望,為了條目數而得過且過。去年基金會封禁了一群親共/粉紅管理員,雖說我是對此拍手叫好,但這些人裡也有我認為不錯的編者。只能說,中文維基百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懂得保質,而非追求假大空。

9.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非洲人舉牌被揭涉產業買賣、虐待和剝削兒童,你如何看短片生產背後的問題?

其實在「我是黑鬼智商低」這件惡劣的事情出來之前,我就在淘寶(網絡購物平台)刷到過類似的「黑人慶祝生日」之類的商品(2018-19年左右),一開始以爲是網絡ps之類的商品,結果點進去看到是真實的黑人拍攝,其中除了文中的小孩慶祝之外還有類似於請肌肉發達的健壯黑人手持步槍鳴槍慶祝生日/慶祝公司xx週年之類的內容,當時我沒怎麼思考,當成一個搞笑類型的服務一笑而過了。

現在想想,即使是這類沒有明面上歧視的服務,實際上潛藏了隱形的民族中心主義陷阱,這一過程在社會心理學中被廣泛研究爲內隱聯想和內隱態度,內隱認知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繼續深入之前,我其實想更正一下用詞,其實與美國那種移民國家所常討論的種族歧視(Racism)相比,中國的族群組成比較單一,且主體民族佔比高,所以我覺得用「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來分析會比單純的討論Racism分析更爲合適。

用通俗的話粗略區分種族歧視和民族中心主義大概就是「我是白種人/黃種人,討厭黑人」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區別。當然這兩者不是完全分離的,而可能是嵌套的。

排除少部分極端種族主義者和明確的種族歧視行爲,比如文中指揮非洲黑人小孩說出嚴重歧視性話語的那批人,那麼其他購買這類產品的人又是何種心態?這裏就引入「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來進行分析。

其實很多帶有輕微民族中心主義思維的中國人乃至是亞洲人對黑人並沒有十分明顯的敵意,但是內隱認知(Implicit attitude)中體現出的情緒體現是輕蔑和認爲其文化是bizarre的(奇異的,怪誕的,不尋常的),在這種內隱認知中,非洲的黑人似乎是一種神秘奇異的,但文明程度低的群體。如果從這裏考慮,淘寶的「黑人服務」的確很好的滿足了這些人的獵奇心理和輕微的優越感,能夠有市場也不足爲奇。

這種認知不僅僅出現在現代的亞洲國家中,事實上在19世紀的歐美人類學家中也流傳過一段時間,甚至連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曾爲西方帝國主義辯護,理由是非西方社會是「原始的」和「不文明的」。這種投射除了黑人,還反應在對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等群體的態度上。

民族中心主義可以廣泛的植入群體的內隱認知中的原因是:相對於種族歧視那麼顯性化的觀念,民族中心主義是每個民族多多少少都帶有的、且並不完全負面的東西。也正是民族中心主義帶來本族群的文化認同使得群體內的個人有更深的忠誠感,更有可能遵守規範並與相關成員建立關係。社會認同方法表明,民族中心主義信仰是由對自己文化的強烈認同引起的,這種認同直接創造了對該文化的積極看法。

所以如果各位在自己身上看到了類似的影子,也大可不必擔心,在東亞這種受儒家文化、大家族制影響,偏保守文化認同的地區,產生這類思維無可厚非,重要的認識其產生的原因。也正是如此,雖然被中文互聯網嘲弄的「白左」常在一些問題上矯枉過正,但其確實在歐美社會上將民族平等理論傳播開來了,而中國乃至東亞社會,其民族和人種結構單一,也不屬於移民國家,往往最受民族中心主義影響。

希望各位意識到種族中心主義雖然有其誕生和存在的正當理由,但其並不是完全溫順無害的思潮,如果意識到卻不加反思,任其狂暴起來,那麼帶來的最有害的影響就包括但不限於種族滅絕、種族隔離、奴隸制和許多暴力衝突了。種族中心主義的這些負面影響的歷史例子有如種族大屠殺、十字軍東征、眼淚之路(英語:Trail of Tears,又名血淚之路,是迫使美國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從美國東南部的家鄉遷往密西西比河西岸印第安領地的一系列強制性人口遷移。)等等。

最後放一點私貨,也是我作爲左派的無奈感嘆,隨着國際共運的退潮和逆全球化的加速,民族主義的逆流也回到了中國大地,也許它不曾褪去過,但是我們曾經確實有機會團結全世界的無產者們,無論種族,膚色,爲了解放全人類奮鬥。但我們的媒體現在卻空有紅色的名號,散布的卻都是些「入關」和仰視一切的民族主義的形左實右的東西……只讓我感到可悲。

10.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維珍航空容許空服員展示紋身,傳統制服所展示的是專業還是守舊的職場文化?

雖然這一點確實和社會文化有關係,以我的觀察,歐美普遍對紋身比較寬容,大街上也常看到大面積紋身的人士,維珍作爲英國航空公司放鬆限制可以說在可以預料到範疇內。

但是相反,亞洲地區對紋身文化就比較保守,日本對紋身人士的限制就有許多,比如禁止進入公共浴池等,主要是因爲在日本紋身常與「暴力團」(中文互聯網常譯做作「黑社會」)相關,裸露紋身被視爲展現其組織身份和威脅意味,可能使其他人感到不舒服。

說到高跟鞋,我個人是堅決反對「強制穿高跟鞋作爲職業規範」的,特別是空中乘務員,這一點尤其不合理,高空服務的特殊性導致乘務員會面臨氣流顛簸,艙室不水平等諸多問題,高跟鞋帶來的站立不穩定性更顯突出,相比辦公室等場景帶來更多風險,更甚可能在緊急情況下妨礙機組人員逃生。我強烈建議廢除空乘人員強制穿高跟鞋的額外規定。

另外「服儀鬆綁浪潮」不代表大家都不穿制服,文中的意思是給機組換上更輕鬆的服裝,這一點我極度支持,因爲常座飛機,從個人經驗是寬鬆的服飾絕對能帶來更良好的心情,因爲飛機本身作爲一個封閉的載具,且考慮到航空燃油經濟性的考量,除了747之類的大型客機,很多支線客機都是十分狹窄的,座位也十分狹小,在這種環境悶上幾個小時,還要穿修身的服飾,真的會很不舒服,至於服務質量我不太擔憂,畢竟寬鬆服飾帶來的舒適性說不定還能帶來更好的心情以及更好的服務。我支持這一點的重要原因是其本身的解放意義是人道且合理的。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