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端對談

瘋狂對談:媽的多重宇宙,還是媽的多重悖論?

在虛無內在於真實的戲碼中,電影提出了什麼政治問題,又是否給出了有效的解方?

《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劇照。

《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劇照。網上圖片

端傳媒記者符雨欣 發自主宇宙

刊登於 2022-06-08

#奇異女俠玩救地球#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瞬息全宇宙#媽的多重宇宙#評論

港譯《奇異女俠玩救地球》,台譯《媽的多重宇宙》,在大陸沒有官方譯名但被網民稱為《瞬息全宇宙》的奇幻題材獨立影片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製作成本2500萬美元,目前的全球票房超過了7800萬美元。兩位導演關家永、丹尼爾·施納特自己給電影起的名字叫《天馬行空》,預告片前置了關於亞裔、女性、母女、科幻的題材期待,但清奇腦洞、刺激失控與讓人又哭又笑的大愛結局,著實還是震撼了一票觀眾。中港文化評論人楊不歡是科幻迷,閒時也做劇本創作,她戲稱導演不知道磕了什麼來呈現出這樣的想像力,「不管那是什麼,我都想來一點」。

從班底面孔到電影主題,生活在美國的「亞裔」都是最外顯的元素。令許多移民家庭感到痛苦的報稅場面,和開場五分鐘裏鏡頭中的一捲Bounty牌廚房紙巾,一下子擊中在美國生活多年、現已返台在中研院擔任助研究員的學者劉文,她感受到這部電影是有具體指向的——不是亞洲城市的總和,而是亞裔所在的美國。她專長酷兒理論、批判種族主義,也研究亞太平洋地緣政治,在她看來,電影所依賴的文化資源,就是亞美脈絡對於世代的紛爭以及對亞洲的想像。

我們大膽提出這樣的討論:這個三位主角中兩位都是女性、關隘一代華人和二三代華裔的世代張力的反離散故事,彷彿在處理娜拉出走的意識,並且是兩代娜拉。

在電影文本令人目不暇接的互涉性外,影片的意識形態是否保守的問題,很快成為社會文化場域閱讀電影的主要話題。香港文化研究者、評論人李薇婷,同時在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兼任講師、教電影,是肯定電影的酷兒性的評論者之一。她不掩飾對電影中熱狗手指女同性戀宇宙和女版Joker的喜歡,認為電影最糾結、也最值得一再重申的性別問題是異性戀生理女性和性小眾生理女性之間的張力,與此同時,不太滿意於男性角色在電影中成為女性角色的負累。

在貝果式的生存危機之外,許多人喜歡電影裏沉默的石頭對答,那安靜的以字幕對話的時刻,輕撫過不少人的心頭,令人感到驚喜又動容。而電影最終離開了石頭的老莊空寂,落腳於主宇宙中的母女情緒,並提供「愛」的和解,又恰恰是許多觀點爭論電影保守與否的基礎。這是母女書寫的再造嗎?「愛」真的那麼萬金油、老土嗎?影評人張書瑋屢屢跳出文本,提醒電影工業的製造環境,也提出了多方妥協的可能。

端傳媒組織這四位評論人進行了一次對談,討論在虛無內在於真實的戲碼中,電影提出了什麼政治問題,又是否給出了有效的解方。我們大膽提出這樣的討論:這個三位主角中兩位都是女性、關隘一代華人和二三代華裔的世代張力的反離散故事,彷彿在處理娜拉出走的意識,並且是兩代娜拉。

以下為對談節錄
端=端傳媒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