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麥當勞的牌會換成毛主席像」?華語獨立紀錄片在2022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在紅色到粉紅色之間,似乎也暗指共產主義從紅軍到「小粉紅」的板塊位移,「共產主義」在當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麥當勞的牌會換成毛主席像」?華語獨立紀錄片在2022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野草不盡》劇照。

2022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今天進入最後一天。其中,「敬!華語獨立紀錄片」(Salute! Chinese Independent Documentaries)單元,是TIDF 作為今日可以立足東亞、泛華語世界,最支持自由創作的舞台的展現。每屆TIDF皆選入多部泛華語世界具代表性作品,可說是串連以台灣、香港、中國為基地的紀錄片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場域。今年這一單元,則首度將華人紀錄片獎調整為「再見真實獎」,力圖在政治歷史錯綜複雜的當代,褪去以語言、族群和地域的分野與藩籬,鼓勵當下離散世界各地的泛華語文化社群的創作。

回望此單元設立之初的2014年,正是中國獨立紀錄片經歷一個十年的蓬勃發展後,面臨鉅變的關鍵時間點。就在那一年,長期推廣獨立電影、主辦北京獨立影像展的栗憲庭電影基金會被政府查抄,機構收藏的上千部獨立電影被沒收——2012到2014年被稱為中國獨立影展的「拆遷年」,許多放映活動與獨立影人接連被噤聲,中國各地大大小小的獨立影展被迫取消。隨著中國官方更多「關切」獨立電影,創作者面臨的生存處境越趨艱難。2017年在《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下,沒有電影公映許可證(「龍標」)的電影不得發行、放映,自此各種「技術問題」頻傳,對於不能取得「龍標」的獨立電影,此法規幾乎宣判其死期。2020年,最後一個獨立影展中國獨立影像展(CIFF)也宣告停辦,而17年來該影展一共放映逾千部未曾在主流電影院放映過的劇情片和紀錄片。

曾經被視為中國獨立電影避風港之一的香港,在2020年國安法通過後,也難再作為例外的存在。如今,無論是在香港或中國,中國獨立電影要能被看見,可謂難上加難。
《憂鬱之島》劇照。
《憂鬱之島》劇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