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來,4月27日,香港老演員曾江(1934-2022)溘逝於尖沙嘴防疫酒店房間。八十六年忽忽,曾江演太多角色了,而且演藝生涯跨度極長,由1955年學生時代拍《同林鳥》開始,到2022年逝世還有等着未放映的作品,除了讀書及從事建築那段日子,拍足60年。此所以,不同年代觀眾看到的,會是不同的曾江。
我的金手書生,你的黃老邪
我那個曾江,是兒時看粵語長片《碧眼魔女》中的金手書生。上世紀70年代香港電視台,常有這批大致是60年代生產的黑白片re-run 。雪妮飾演魔女,戴着女鬼面具從棺材中起來,卻被曾江這大俠取笑她那麼優雅,叫快把面具脫下,要看下這美女。那帶點恐怖但又化為笑料的一幕,現在回想,他帶點傻氣邪氣,實在是一種對大俠小生的顛覆。曾江常常就有這種傳統文武小生定型以外的off-beat特色,把他和同輩的同是一綫男星如謝賢(鐵漢柔情)、胡楓(樸實戇直)區分起來。
《碧眼魔女》已是1967年的老片,同樣難以想象,那一年他拍了起碼12部電影,市場蓬勃可想而知。這距他重返影圈,只不過是三年前的事。1964年他演《大馬戲團》,穿著緊手演出服,像美國superman 一樣,做空中飛人。
可在中國大陸,曾江普遍為大家認識,卻是因為TVB《射鵰英雄傳》(1983)中演東邪黃藥師。那是港劇引進大陸的最先幾部,與更早的《大俠霍元甲》、《上海灘》,成為了某個時代的全國記憶。
90後年青人怕都沒經歷過每周準點鄰里圍觀看一部電視劇的經驗,以至當提起曾江,冷不妨得知,他們是跟爸爸去看《007》 才知道這個人(演一個北韓軍官),多少還有點驚訝。但的確如此,不能期待新一代了解老一輩的前世今生了。雖然那故事不乏再次重溫的價值,因為那也大可看成為那一代香港人的故事。
現在回想,實在是一種對大俠小生的顛覆。曾江常常就有這種傳統文武小生定型以外的off-beat特色,把他和同輩的同是一綫男星如謝賢(鐵漢柔情)、胡楓(樸實戇直)區分起來。
渡江涉海,第一代香港人
到很後期才知道曾江原本出生在上海。那是2012年曾江參與大陸新劇的發佈會,上世紀30年代故事《海上孟府》,他現場颷了一段上海話,談起他與出生地的淵源。他說和女主角陳冲閒談時,也是講上海話。1934年出生,經歷都大江大海。1949年前後到香港的上海南移家庭,後來當然也匯聚成為香港故事的一部份。大家落地生根,以呂大樂「四代香港人」說法,成就了這框架下的第一代香港人。
而這第一代確實有濃濃的外來氣息,曾江家族(華僑和廣東家族往上海發展)代表的正是那南來資本移民組成的重要部份,帶來有資本、人材、技術(其中不少工業界和電影界)。結合廣東省內到港的力量,才組成當年香港發展的資源原型。
曾江家族(妹妹林翠)南遷到香港後,住過的半山巴丙頓道,經張愛玲《傾城之戀》提及,已成了一種離亂暫且容身的蒼涼比喻,但那小小一條街泛著老派的優雅。隨後遷到香港的小上海北角區,偶流連皇都戲院,不難想象後來找他來宣傳保育這古老戲院的原由。1955年就有機會演出電影《同林鳥》,尚算新人而合作的皆大牌,如何看來,怎會不是條件優越。
就讀過的港島華仁,或後來轉入九龍華仁,至今仍是香港名校。華仁1919年創校近一百年歷史,兩所華仁將會生產出五屆香港特首中的兩位(曾蔭權就讀港島華仁,無人競爭篤定上位的未來特首李家超就讀九龍華仁)。可以想像成舊日精英學府如上海聖若翰的那種氣派,精通各科的神父,學生訓練有素參與各式運動或劇社。
這一代,未是全部土生土長,卻是在這裹成事。「那時候,我們少計較一個人的出身,而多留意他最終可到達哪個終點。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更重要的是,這個人能否倒下之後重新振作,努力翻身⋯⋯」
而之後有機會赴美國修讀建築,在其時更算天之驕子。這家庭背景和教育使他跟訓練班出身的同代演員都不一樣,當然也塑造了日後的戲路及發展空間。譬如謝賢是1936年香港出生,廣東番禺人,入訓練班出道;胡楓1932年廣州出生,1953年考入電影公司。
這一代,未是全部土生土長,卻是在這裹成事。
「那時候,我們少計較一個人的出身,而多留意他最終可到達哪個終點。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更重要的是,這個人能否倒下之後重新振作,努力翻身⋯⋯那時候,我們還相信很多事情都在離開校園,踏足社會之後才發生。」
這是第一代人成功的基礎,而今天,他們陸續退出舞台。
香港電影第一代高峰:半世紀前預演的香港大瘟疫
曾江和他的一代,恰好處於香港粵語電影第一個高峰時代,雖有些濫制片得用「七日鮮」去形容,但無可疑問同時意味那日子類型繁多,給到極大的發揮空間。
不同的明星小生滿足着多片種的需求。文藝小生只在文藝片中出現,但同一個演員,又可任意替換演別的角色。胡楓謝賢以外,還加上曹達華的正直,鄧光榮的學生王子到江湖大哥,呂奇演員時期的脂粉味男兒。在這些比較之下,曾江就顯得更靈活,翻起來像本活的角色選單。他和雪妮可能是最另類的CP組合,除古裝,還有時代動作片《女黑俠木蘭花》;甚至可夥拍馮寶寶拍《小武士》(馮寶寶同樣演小白龍),配上陳寶珠也很稱職,只是或多或少都是陪襯女明星的男星。
曾江另一系有別於同代男星的演出,是《黃飛鴻》系列演凌雲楷,相比曹達華演的死板,他的世故甚至輕微的反叛,老像挑戰著關德興這黃師傅的道統。可戲路太多,反而間接說明,他沒有屬於自己的主戲路,以至担起主角的代表作。
胡楓謝賢以外,還加上曹達華的正直,鄧光榮的學生王子到江湖大哥,呂奇演員時期的脂粉味男兒。在這些比較之下,曾江就顯得更靈活,翻起來像本活的角色選單。他和雪妮可能是最另類的CP組合。
1970年曾江演出了一部沒太多人提及,但今天看來極有意思的龍剛導演作品《昨天今天明天》(龍剛可能是香港影壇最被低估的導演),影片雲集大批其時重要明星,可是看起來,也像是提前預告了他們這個電影世代的消亡。後來龍剛拍過前新浪潮先驅作品《廣島28》 (1974),用更激進的拍法,表現其時香港導演從來沒做的事:對世界宏大主題的關注,《廣島28》 是有關原爆後遺和反戰;早前《昨天今天明天》放到今天來看更是先見,因寫的竟是莫名其妙的一次發生在香港的大瘟疫,市民搶購日用品,全城危機,得把染病者關起隔離。有卡繆之風之外,其隱喻更是敏感:是否可作為對之前67暴動的影射?
曾江在片中演一位樸實帶粗黑框的處長,統籌對抗那場瘟疫。但導演花了大量空鏡頭,交代香港的街頭戶外實景,從公司商場、擁擠交通、新建的公共屋邨到山中的水塘都有。
事實上,之後整個70年代,文藝小生都沒大出路了。呂奇轉拍風月片,謝賢拍過黑幫片。功夫熱潮過後,許氏兄弟才是票房新保証。曾江在影圈中得拍起《應召名冊》(73 ),甚或後來大胆演出去拍《狂情》(83)。直到70年代終結,《瘋劫》(79)正式與舊的香港電影拍法和演出方法告別。小生到了這時候,年紀也不小了,得另外尋找出路。
《昨天今天明天》放到今天來看更是先見,因寫的竟是莫名其妙的一次發生在香港的大瘟疫,市民搶購日用品,全城危機,得把染病者關起隔離。有卡繆之風之外,其隱喻更是敏感:是否可作為對之前67暴動的影射?
黃藥師之英雄本色:進過黑道,可以邪,但不能壞
出路在電視台。
70年代電影,留給接近四十歲的中生們的機會不多了。曾江轉到電視發展,演過《獅子山下》(早期版本有固定角色),民間電視台方面,他最早加入的並非TVB而是拍佳視版本的《射鵰英雄傳》(76年,演郭嘯天)。但進到TVB才真是他電視時代開始。由此才造就了繪炙人口的《射鵰英雄傳》83年版黃藥師一角。謝賢則延續他的蕭灑形象,以《千王之王》作為他為數不多的電視時代代表作。
今次曾江找到令人有印象的戲路了,但那不是某部劇的某角色,而是在眾多劇中,他也像演同一類角色:那個七分邪三分正的父親,或絕大部份是奸的大富人家企業老板。那是TVB群起造星的年代,五虎將到更後期的家庭倫理劇,都需要父親形象的奸角被打倒。這是曾江的機會。隨之而來是一大串給人印象的角色。那是TVB開始大批拍攝武俠劇的時代,他演過《笑傲江湖》岳不群、《鹿鼎記》陳近南。90年代跟着劇種由武俠轉至家族商場鬥爭類,再有了另一批高辨識度角色:《誓不低頭》陸國榮、《我本善良》齊喬正、《大時代》龍成邦。
今次曾江找到令人有印象的戲路了,但那不是某部劇的某角色,而是在眾多劇中,他也像演同一類角色:那個七分邪三分正的父親,或絕大部份是奸的大富人家企業老板。那是TVB群起造星的年代。
他在香港電影的復甦時刻,要等到《英雄本色》(1986),曾江才以堅叔一角回歸眾人視野。那句:「坐監就坐監啦,做咩嘢生意吖(做什麼生意啊)!......有人鍾意收留孤兒,我就鍾意收留監躉。」依然浩氣干雲,是他中期不多的仗義角色的極緻。挪到今時今日,這些適合對牆內青年講的話,顯然別有一番意義。可以進過黑道,可以邪,但不能壞,這角色像東邪一樣展示一種江湖的世故。父親形象絕非完美,可就是人生。
守到最後:直把他鄉做故鄉
同一階段,80年代中後期,港片的瘋狂育養了遠方另一代新電影人。塔倫天奴們由追捧吳宇森林嶺東徐克,到找來香港電影人合作,由袁和平到周潤發,亞洲面孔在90年代政治正確風潮下,得到步步為營的進展,出現了吳宇森周潤發李連杰的荷李活作品之餘,亞洲面孔作為荷李活劇中綠葉也有了明確需求,這很快也變成曾江的新領域。當然了,論英文溝通,演員視野,硬演出技術,曾江都是不會犯錯的選擇。於是才有了《血仍未冷》(1998) 、《安娜與國王》(1999) 、《007:誰與爭鋒》(2002)等的機會。也標誌著香港電影對荷李活電影注入的新能量。
他就是這樣,成為那個走了最多路的過來人,從黑白粵語片時代到港片的高低潮,出入電視小熒幕,再轉身回到電影。是否衝出荷李活已不重要,整個華語地區都記得他是黃藥師。
2000年代,第一代人已步入老年。在流行的商場、江湖鬥智片中,往往需要一種老成持重的奸角,代表一種其時興起的新民間敵人,去被顛覆或打倒,那可以象徵地產霸權、幕後造王者、江湖阿公、官僚系統的大BOSS黑角色。這種角色必須要的生命閱歷、霸氣、老謀深算,幸運地也被曾江接過來。於是才出現了如《竊聽風雲》系列、《寒戰II》、《追龍》中的角色。
直到最後幾年,曾江以同代人比較,依然算多產,跨步至網劇,新電視台ViuTV,甚至參加大陸真人秀,可以說在同輩演員中,沒有另一位可以守到最後還那麼多產的這一步,只有謝賢罕有再出鏡演了《殺手的黃昏》可相提並論。跨越半世紀的一綫男明星,已沒有還活躍演出的了。曾江是最後一位。他因疫情隔離導致的欠藥失救的結局,重複了他得獎作品《竊聽風雲3》的戲劇人生。為這地方與自己奮進一生的老人,把他鄉變成故鄉。計劃是按著指示靜待隔離後便返抵家園,可現實比他拍過的「瘟疫」更荒謬,最後孤獨中逝去。
當問到他自己的水平,曾江很明白,他是A級尾,B級頭。他其實沒有最大的野心,不像謝賢很早就自己搞電影公司。他更像個技術型人員,而非那種天才萬人迷的明星。相比起當影帝,他可能更享受自個兒駕飛機、揚帆和開電單車。但他就是這樣,成為那個走了最多路的過來人,從黑白粵語片時代到港片的高低潮,出入電視小熒幕,再轉身回到電影。是否衝出荷李活已不重要,整個華語地區都記得他是黃藥師。從上海至香港,香港到美國又回來,中國大陸、南洋,游走遍。是否明星也不重要,我們看到的,更多是身邊長輩的影子。
好文章,但請作以下修改:
八十六年"匆匆"
《殺出個黃昏》
穿著緊手演出服
應該是「穿着緊身演出服」
好文章,資料詳盡。
曽先生活出精彩人生,代表大中華演藝事業發展,令人欽佩。
RIP
大家的評論都精彩
曾生去逝全国知悉,李卓人被加控干犯国安法入狱3周,不知道是否同一个年代的,谁是香港上一代?不知道,但我知道香港不单单只有tvb和电视剧,还有理想和坚守。(曾经)
除了影視方面,曾江是UC Berkeley建築系畢業生,少提了他對香港空間、建築發聲的身影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