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悲傷與快樂結局都廉價:時代劇《茶金》真正追尋到的⋯⋯

《茶金》整齣劇在那個片刻便很明確告訴觀眾,這是一齣找尋國族精神的時代劇⋯⋯

《茶金》劇照。

《茶金》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鄭秉泓

刊登於 2021-12-25

#茶金#台劇

風神是客家語常用的詞,意指威風霸氣,形容令人既恭敬又畏懼的氣勢。《茶金》劇中不僅常聽到,吉桑的辦公室就有一塊大大的匾額上面即是風神兩字⋯⋯

流水時而平緩時而洶湧流過平地山陵,形成如葉脈般崎嶇神秘的紋路;湍急而起的水珠在陽光之下燦燦生輝,滿山遍野的茶葉在夕陽籠罩下褐紅如火,深綠覆金的葉脈不斷竄出金色火光⋯⋯這是2021年11月首播的台劇《茶金》每集開場片頭。

《茶金》由公共電視台、客家委員會及過往作品包括《麻醉風暴》、《誰是被害者》的瀚草影視共同製作,是台灣首部海陸腔客語劇(註1),故事始於1949年窮途末路的國民政府轉進來台,終於1950年代初期白色恐怖,全片透過日光茶葉公司的盛極而衰,進而帶出隱喻二戰之後台灣人的悲情命運。

首集爭議:背後的苦心?

進而引出真正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其實沒有話語權,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無奈,以及苦思細想將「建設臺灣」變成國民政府和美國雙方共識的努力。

由於故事涉及大量財經專業,製作方遂邀請擁有財經背景的作家黃國華加入編劇團隊(另外一位編劇是徐彥萍)。黃國華是眾所周知的日本通,不僅足跡踏便日本大小地方,還出版東京及京都美食書,在他的書裡,美食不是價格高貴便好,他追求吃得道地、吃得即時、他注重各種美食細節又兼顧文化底蘊,找來這樣一位具財經背景的美食家來塑造《茶金》的時代風情、職場氛圍和商戰過程,真是一記高招。

《茶金》故事靈感來自新竹北埔知名茶葉世家姜阿新(註2)的生平事蹟,必須注意的是這個劇本距離「改編」還有一大段距離,因為基於戲劇需求,片中對於姜家角色描述已經過大量更動。至於相關史實部份,例如首集涉及「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片段,劇中讓美國人親口建議國民政府發行新貨幣,切斷台灣與中國貨幣的往來以改善台灣經濟的舉動,便與後續出版的同名小說不同(儘管小說作者即是編劇之一的黃國華),而首播之後亦遭諸多網友質疑此段與一般史實認知不符,甚至質疑編劇團隊是否蓄意將過錯全推給美國藉此幫國民黨緩頰。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