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與快樂結局都廉價:時代劇《茶金》真正追尋到的⋯⋯

《茶金》整齣劇在那個片刻便很明確告訴觀眾,這是一齣找尋國族精神的時代劇⋯⋯
台灣 影視 風物

流水時而平緩時而洶湧流過平地山陵,形成如葉脈般崎嶇神秘的紋路;湍急而起的水珠在陽光之下燦燦生輝,滿山遍野的茶葉在夕陽籠罩下褐紅如火,深綠覆金的葉脈不斷竄出金色火光⋯⋯這是2021年11月首播的台劇《茶金》每集開場片頭。

《茶金》由公共電視台、客家委員會及過往作品包括《麻醉風暴》、《誰是被害者》的瀚草影視共同製作,是台灣首部海陸腔客語劇(註1),故事始於1949年窮途末路的國民政府轉進來台,終於1950年代初期白色恐怖,全片透過日光茶葉公司的盛極而衰,進而帶出隱喻二戰之後台灣人的悲情命運。

首集爭議:背後的苦心?

進而引出真正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其實沒有話語權,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無奈,以及苦思細想將「建設臺灣」變成國民政府和美國雙方共識的努力。

由於故事涉及大量財經專業,製作方遂邀請擁有財經背景的作家黃國華加入編劇團隊(另外一位編劇是徐彥萍)。黃國華是眾所周知的日本通,不僅足跡踏便日本大小地方,還出版東京及京都美食書,在他的書裡,美食不是價格高貴便好,他追求吃得道地、吃得即時、他注重各種美食細節又兼顧文化底蘊,找來這樣一位具財經背景的美食家來塑造《茶金》的時代風情、職場氛圍和商戰過程,真是一記高招。

《茶金》故事靈感來自新竹北埔知名茶葉世家姜阿新(註2)的生平事蹟,必須注意的是這個劇本距離「改編」還有一大段距離,因為基於戲劇需求,片中對於姜家角色描述已經過大量更動。至於相關史實部份,例如首集涉及「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片段,劇中讓美國人親口建議國民政府發行新貨幣,切斷台灣與中國貨幣的往來以改善台灣經濟的舉動,便與後續出版的同名小說不同(儘管小說作者即是編劇之一的黃國華),而首播之後亦遭諸多網友質疑此段與一般史實認知不符,甚至質疑編劇團隊是否蓄意將過錯全推給美國藉此幫國民黨緩頰。

根據製作單位在全劇播畢後於官方臉書刊登的說明啟事,團隊認為國府對於貨幣改革的態度反覆,該會議的結論乃是國府與華府為抑制通膨互相妥協的結果,重點不在於誰甩鍋誰揹鍋,團隊編寫該密室會議的目的,是為了讓在場的男主角美援顧問公司特別助理KK說出:「我確實想幫國民政府重返中國大陸⋯⋯唯有建設台灣、才能夠提供國府龐大的軍需。也唯有建設台灣,才能夠真正地防堵共產勢力的擴張。」這段話,進而引出真正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其實沒有話語權,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無奈,以及苦思細想將「建設臺灣」變成國民政府和美國雙方共識的努力。

《茶金》劇照。
《茶金》劇照。

台式時代劇:尋找國族精神

時代劇這個名詞並非台灣獨創,而是借自日本。解嚴以後,各種禁忌紛紛解除,台灣電視黃金時段八點檔無論題材還是語言不再受限制,於是從語言到內容皆力求本土化⋯⋯

《茶金》講製茶與賣茶,但不甘於只做成一齣職人劇,歷史背景對於這個故事來說雖是框架,卻也是延伸視野格局的基地,當會議上的美國人脫口而出「你問問有幾個台灣人想反攻大陸?」被點名回答的KK巧妙回應「每個人都有想活下去的理由,國家和政權也是一樣。」並進而指出建設台灣才是美方利益與國民黨尋找出路的唯一交集,《茶金》整齣劇在那個片刻便很明確告訴觀眾,這是一齣找尋國族精神的時代劇。

2021年對於台灣時代劇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年份,2月有刻劃1980年代末期中華商場舊日生活的《天橋上的魔術師》,8月有記述羅妹號事件及南岬之盟的歷史劇《斯卡羅》,9月有以聚焦1994年至1996年間中華民國首度總統直選及台海危機的政治職人劇《國際橋牌社2》,11月初則有《茶金》和以1980年代台灣林森北路的酒店為背景的懸疑推理劇《華燈初上》,加上在《茶金》有吃重演出的薛仕凌以2020年首播、描述戰後助產士職涯的168集長篇時代劇《生生世世》中衣櫃男同志角色拿下戲劇節目男主角(成為金鐘史上「戲劇節目主角獎」這個項目首位以同志角色獲獎的演員),可謂盛況空前。

時代劇究竟是什麼?描述三十年前台灣社會的愛情片算不算時代劇?時代劇跟歷史劇、懷舊劇、大河劇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六集、十集、二十集跟一百集篇幅的時代劇差異在哪裡?公視將故事同發生在戰後的《茶金》和《苦力》稱為時代生活劇,那跟所謂時代劇又有什麼不同?

時代劇這個名詞並非台灣獨創,而是借自日本。根據wiki上的說法,時代劇是指以日本歷史為背景的日本戲劇、電影和電視劇,主要敘述日本歷史事件和人物,展現當時武士、農民、工匠、町人的生活。多數時代劇以日本戰國時代、江戶時代為故事背景,但也有劇作把背景設定在更早的時代。台灣以前並沒有時代劇這個說法,比較習慣的分類法是根據年代分成古裝劇、清裝劇和民初劇,不過以二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來台為時代背景的劇集,就沒有特定稱呼。

解嚴以後,各種禁忌紛紛解除,台灣電視黃金時段八點檔無論題材還是語言不再受限制,於是從語言到內容皆力求本土化,華視連續劇《愛》在1990年率先打破台灣電視史八點檔的語言藩籬,採用雙聲帶自然語發音,由於該劇叫好叫座,進而開啟各台競相製播以臺灣光復後為背景、標榜台語和華語雙聲帶、描述社會變遷及族群和解的時代劇。只不過因為跟風者眾多,品質良莠不齊,而且在意識型態上對於各種族群的刻劃仍流於刻板。

雙語發音連續劇的盛行,對於許多台語流利的演員亦成為轉變契機。例如今年9月因病猝死的金鐘獎視帝龍劭華,1994年在徐進良製作的《牽手出頭天》演出拋妻棄女赴美淘金的投機商人,可鄙可悲卻讓人討厭不起來的真小人角色詮釋,加上與飾演糟糠妻的陳美鳳充滿火花的對手戲演出,讓他從三場客串變成在首尾共計七集現身,一躍成為小螢幕上「反英雄」男性角色首選,進而促成與陳美鳳共同主演《台灣水滸傳》(1994-1995)及《台灣演義》(1996)兩齣大格局時代劇,而他和陳美鳳也成為解嚴以來首對以台語談情說愛的螢幕CP。

《茶金》劇照。
《茶金》劇照。

台灣人自己的定義

《茶金》從人性情感看政治現實遠比《斯卡羅》細膩動人,也未如《天橋上的魔術師》對特定議題過分傾斜而流於自溺,在疫情持續的2021年底觀賞《茶金》,我們好像不是在觀看七十年前的歷史,更像是從裡頭找到今後繼續生活的動力。

台灣時代劇的發展,始終與政治息息相關。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台灣半世紀以來首度政黨輪替,三立趁陳水扁勝選熱潮製播《阿扁與阿珍》奪得先機;公視亦開始規劃由本土文學改編、以戰後台灣社會變遷為題之精緻文學劇和歷史大戲,代表作包括《鹽田兒女》、《寒夜續曲》(與客委會合作)、《風中緋櫻》、《孽子》等;至於台視則是製播以白色恐怖時期綠島政治犯故事集《台灣百合》,倘若再把當時甫開播不久的大愛電視台改編真人真事的劇集也算進去(因為是傳記,時間跨度極長,故事往往從戰後說起),以台灣為主體的時代劇自解嚴後開始發展,世紀轉換之交類型及表現手法漸趨多元。

台灣時代劇發展,在2016年蔡英文選上總統之後,迎來另一波高峰。2017年,民視製播改編楊青矗文學作品的迷你劇《外鄉女》;2018年,客家電視台製播的《台北歌手》運用大量劇中劇形式呈現集作家、聲樂家、劇作家於一身的「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的生命歷程和文學作品,是台灣時代劇史上突破框架之作;同一年,公視公開徵選的兩齣時代迷你文學劇(各四集)《奇蹟的女兒》和《憤怒的菩薩》首播,這批時代劇類型題材各異、表現手法多元、製作成本不盡相同,可喜的是台灣影視人似乎開始抓到訣竅,把借自日本的「時代劇」三個字找出屬於自己的定義。

製作時代劇,往往需要更高額的拍攝預算,以因應大量時代服裝製作及場景搭建,加上各種生活細節的考究非常勞師動眾,從田調開發到勘景搭景都要比當代背景的劇集曠日費時,尤其呈現時代細節、還原時代風情,以當代角度加上本土情懷來重新回顧、反思歷史,更是耗費心思。偏偏海外版權銷售與回收極不容易,所以有心要拍攝時代劇,除了取得輔導金奧援,倘若因題材使然爆增製作費,甚至必須如《天橋上的魔術師》和《斯卡羅》那般傾國家之力將資源投注進去才能完成。

《茶金》得以問世,與客委會資金的挹注脫不了關係,不過《茶金》並沒有如馬英九時代國防部與三立合作的軍教片《勇士們》在意識形態上顯得樣板僵硬,它從人性情感看政治現實遠比《斯卡羅》細膩動人,也未如《天橋上的魔術師》對於特定議題(同志、新電影)過分傾斜而流於自溺,在COVID-19持續蔓延的2021年底觀賞《茶金》這樣一齣設定在1949動盪年代的風神台劇,無論對於身處亂世只想要為家族茶行找到出路的張家父女,野心勃勃想要讓人另眼相看的文貴,還是尋尋覓覓渴望安身立命的KK和夏慕雪,我們好像不是在觀看一段七十年前的歷史,我們更像是從裡頭找到今後繼續生活的動力。

《茶金》劇照。
《茶金》劇照。

成就與遺憾之間,滿足與失落的交界

黃國華和林君陽沒有給我們一個廉價的悲劇結局或是快樂收場,那是介乎成就與遺憾之間,位在滿足與失落的交界,勇敢踏步出去而後才能堅定回返。

《茶金》的主角張薏心是個無法代表家族在宗祠上香的客家女兒,她歷經二度退婚,一手撐起數度瀕臨破產邊緣的家族茶行,單薄的身影力抗詭譎難測的政商算計,靠著不服輸的意志加上果決的判斷力,她不只要贏得父親信任更要超越父親,把茶推到全世界不只是代工更要創立品牌。編劇黃國華說他希望透過微觀一個茶商、一個茶廠,讓觀眾看見一個產業,甚至一個國家的宏觀視野,導演林君陽則是用「一片茶葉,看到大江大海」這句話來概括《茶金》整齣劇。

當日光茶廠的首席製茶師死於大火,他的屍體依舊牢牢抱著當年為日本天皇製茶時留下來的茶樣,這是一個時代結束的隱喻;當KK肩負使命來張家商談合作,薏心提醒他歷經政經劇變的張家此刻再也禁不起任何折騰,KK回答「時間會證明,我所說的會落實在這片土地上。」讓我們看見台灣人對於夢想溫柔而堅定的決心追求;當吉桑帶著女兒來到事業起點的大坪山,他責問薏心為何對第二個未婚夫不滿意,薏心回說如同父親不甘心只當聽話的養子,她也無意成為相夫教子的平凡女人,她就是不想認命,林君陽的影像調度有節奏有底蘊更充滿詩意,從手提攝影到中景再到特寫鏡頭,陽光從樹林間恣意灑落,父女間的對話造就了台劇的「亂世佳人」時刻。

《亂世佳人》就是Gone with the Wind,主人翁郝思嘉與父親在故事開場曾經有一番關於土地的對話,父親告誡她「土地是世界上唯一最值錢的東西啊!將來你會懂得愛這塊土地的。只要你是愛爾蘭人,你便沒法擺脫它。」大坪山是張家父女的一切,最後走投無路的吉桑卻親手將它奉還給張家大房,曾經風生水起的吉桑如今做出這個決定也只能苦笑自己至少已經狠狠走過一遭。

作為一齣時代劇,《茶金》檯面上運籌帷幄和檯面下暗潮洶湧,以一種優雅的節奏微妙交錯著,既有日本NHK大河劇的雄渾氣勢,亦有女性作為敘事主體的柔性抒情(例如薏心有怨的不能說的,都透過每晚彈的鋼琴曲洩漏出來了),這部分頗為接近日本NHK的晨間劇,晨間劇通常透過一個女性(晨間劇常常取材真實人物傳記,偶有虛構的文學作品等)的成長,帶出時代價值觀的衝擊與社會變遷。台灣比較接近此片型者應是慈濟經營的大愛電視台製播的大愛劇場,透過形形色色師兄師姐的苦難遭遇與走出困境來呈現台灣的近代變化。

台灣沒有晨間劇,公視將《茶金》定位為時代生活劇,從日常細節去重現時代氛圍,本劇有著台灣電視史上對於吉桑所代表的日治時期台灣仕紳階級最傳神的影像素描,飾演吉桑的郭子乾在1995年台片《阿爸的情人》中飾演窩囊的兒子,這二十年來在綜藝橋段、偶像劇、大愛劇場、甚至楊麗花歌仔戲中皆有演出,從未如這回在《茶金》的表現如此令人折服。明明瘦小的身軀,卻是劇中的巨人,明明時不我予,卻總是心懷村里為大眾謀福利,這是一個勉力頂住時代巨變的悲劇角色,他是仕紳階級的最後教父,他是沒法力挽狂瀾只得放手let go的花豹親王(維斯康堤《浩氣蓋山河》主角),郭子乾把吉桑此角詮釋出了大度寬容中仍帶著剛愎脆弱的複雜性。

《茶金》最後,KK與夏慕雪難逃白色恐怖整肅,文貴接手北埔茶業事業,薏心帶著獨家新創的東方美人茶遠赴英國參賽並獲獎。薏心與山妹做不出父親念茲在茲的天皇茶,豈料一片無人看守的茶田卻重現日治時期「著蝝,滿山紅火」奇景,那是經歷許多人的鮮血、眼淚、汗水和勞動付出,因緣巧合終至柳暗花明而來的茶葉。

雖然有著悲傷、苦痛和悔恨,但是黃國華和林君陽沒有給我們一個廉價的悲劇結局或是快樂收場,那是介乎成就與遺憾之間,位在滿足與失落的交界,勇敢踏步出去而後才能堅定回返,《茶金》其實是一個關於放手的故事,唯有懂得適時放手,才能找到機會儲備再出發的能量。吉桑和薏心和日光茶廠的每個人都是,這片土地上的每個台灣人都是。

註1:海陸腔是台灣客家語五大腔調之一,多數集中在新竹縣全縣,其他則分布在桃園市西南境和苗栗縣臨新竹縣之北境鄉鎮,以及花蓮縣鳳林鎮。

註2:姜阿新在1946年籌組永光公司,以紅茶、膨風茶(東方美人茶)外銷為主,賣出的茶葉佔全臺灣三分之一出口量,當時在茶葉界掀起一陣旋風,因此有台灣「茶虎」的美譽。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若看過黃國華的小說”茶金”可以發現黃國華對此故事的劇情和結局都和最終呈現的戲劇作品不同。相比之下戲劇呈現的格局和韻味高明許多。這部份要歸功給徐彥萍帶領的編劇團隊,而非黃國華本人。

  2. 真的特別推薦這部劇,近三年華語劇後最佳。原本以為《一把青》之後再也沒有這麼蕩氣回腸又充滿細膩情感的劇了,但《茶金》劇本的完成度和小人物的刻畫,基本上是華語劇的天花板。未來五到十年,華語文化的中心無疑是在台灣。

  3. 好片!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