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演員張哲瀚被全網封殺近兩個月後,他的外國粉絲群組管理員呂蓓卡開始逐步放行那些試圖為偶像澄清事實的帖子。
在此之前,歐洲人呂蓓卡參與管理的三個Facebook群組聚集了超過10萬名張哲瀚的粉絲,其中大部分是不會說中文的非華人粉絲。在偶像被指控傷害民族情感而遭全網封殺的一個多月裏,這些群組遵循「閉麥對偶像處境最好」的共識,沒有發出反對封殺或試圖澄清封殺的理由不成立的聲音。
「Stay in your coffin.」(不要說話,待在你的棺材裏。)
這句不知起源何處的「箴言」讓張哲瀚的外國粉絲把握到了這場娛樂偶像輿論危機的關鍵之處:這位男演員遭遇的不僅是不可觸碰的愛國紅線,更是一條不容討論的紅線。
迅雷不及掩耳的塌房
對中國內地的粉絲來說,張哲瀚的塌房(指因某種原因短時間內形象崩塌)來得猝不及防,但對生活在紐約的26歲美國女孩薩凡納來說,張哲瀚的塌房來得尤為令人困惑。
薩凡納對中國耽改劇(指根據描寫男性之間愛情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的痴迷始於今年疫情封城期間。作為一名剛起步的編劇與短片導演,她被中國武俠世界中的東方意境瞬間圈粉。而發行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耽改熱劇《山河令》是她今年最大的快樂。身為酷兒群體的一員,薩凡納也對耽改題材中的性別概念有着更深的共鳴,「雖然故事發生在萬里之外,但這就是我的故事。」
順理成章,扮演劇中主角周子舒的中國演員張哲瀚也成了她的偶像。他在劇中的自我放逐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和身為性少數群體的她建立了某種情感鏈接。和一般劇粉將其女性化不同,她感知到的角色有一種父親的能量,這種能量並非來自傳統的父權敘事,而是一種理想的性別關係中守護的力量。
而這位遠在中國的男演員也和她的現實生活發生了交叉,8月初,身為尼爾·蓋曼書迷的父親發給薩凡納一則新聞:受益於張哲瀚的推薦,蓋曼的小說《煙與鏡》登上了中國6月圖書暢銷榜。
薩凡納激動地轉推了新聞:「言語不能表達我對張哲瀚,我爸爸和尼爾·蓋曼的愛。」
然而,成為粉絲不到半年時間,她就經歷了這場聲勢浩大、牽連甚廣的偶像塌房事件。
今年8月中旬,Reddit、Facebook等中國電視劇討論群中,有人開始實時搬運翻譯中國微博關於張哲瀚的動態,用詞非常激烈。同時,薩凡納所在的Twitter追劇小社群陷入爭吵,有人斥責張哲瀚為「愚蠢的漢奸」。她意識到,似乎有大事發生了。
導致張哲瀚塌房的是一組2018年拍攝並由他本人微博公開發布的照片。照片中,與張哲瀚同時出現的,還有粉色的櫻花,和一片日式建築。時隔三年,有用戶翻出照片,指認這片建築屬於靖國神社的一部分,並由此指證張哲瀚為「漢奸」。
同日被翻出並熱傳的還有一系列指證張哲瀚為精日分子的「證據」。4個小時之內,這位當紅演員丟掉了所有的代言,並被中紀委、《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半月談》、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等眾多機構或媒體發文斥責,其所有作品在中國下架,其中不少直接變成了敏感詞。
而張哲瀚本人也就此從公眾視野中消失,截至發稿之日再無公開發言或露面。
「為什麼?這張照片看起來人畜無害。」薩凡納的第一反應是困惑。作為美國人,她對二戰的了解大多集中在德國戰場,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靖國神社。她努力理解中國人的憤怒反應,意識到這裏可能存在她不了解的歷史背景和戰爭創傷,「如果克里斯·伊凡斯(美國隊長扮演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前面大笑拍照,他也會受到抨擊吧?」
但是薩凡納仍然理解不了為何這組照片導致的偶像塌房,速度如此之快,程度如此之徹底,並且不留任何辯駁空間。
相對於薩凡納的困惑,同為張哲瀚粉絲的呂蓓卡更多的是生氣。呂蓓卡是一名自己經營生意的歐洲人,疫情期間開始接觸中國娛樂產品。她自認是一名演員性格粉,認為張哲瀚雖然早先拍了不少挺平庸的電視劇,但訪談和真人秀非常陽光可愛,就像一個可以在美好夜晚閒適聊天的朋友。看完了YouTube上張哲瀚的各類節目後,呂蓓卡關注了張哲瀚的Instagram賬號。
這個賬號的畫風在8月中旬瞬間改變。8月13日起,留言區出現了大量「狗漢奸滾出中國」、「你怎麼還不死」等辱罵性言論。搞懂了刷屏的諸如「瀚桑,故鄉的櫻花開了,你不回去看看嗎?」的意思後,呂蓓卡非常憤怒。從張哲瀚各類採訪和隨拍中,她能明顯感受到這名年輕人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她無法相信一個這麼驕傲對世界展示中國的人會被罵成漢奸:幾張賞櫻的照片就可以判斷一個人嗎?如果有人這麼挖我兒子一堆亂七八糟照片,這還不得鬧出大事?
何至於斯
與此同時,中國的網民也開始紛紛擔憂此事的國際影響。
照片被揭發之日正值8·15日本二戰投降日前2天,「外媒」的反應也迅速在網絡流傳,進一步激發了互聯網的怒火。在一條被轉發高達六千多次的微博中,一個機器翻譯中文爆貼的網站被當成了日本媒體傳入了輿論場,並且被加上了文字:「日媒發新聞了,中國知名公眾者參拜靖國神社!這他媽諷刺的?」不少人甚至開始擔心隨後的外交記者會,中國外交官會被外國記者質問:中國人自己都參拜,日本政客參拜不是很正常麼?
然而作為年初剛爆紅的演員,張哲瀚在娛樂圈外的名聲非常有限。和8月底對趙薇的封禁激起的國際反響大為不同,各大外媒除新聞類簡短報導外,並沒有太多評述性文章,而有限的討論也沒有傳入中國。9月初,《外交學人》網站的一篇文章寫到:「認為張哲瀚的照片會造成任何國際影響顯然荒謬至極,但做出這種假設的思維,正在重塑中國的外交模式。」
作為微不足道的「國際影響」之一,薩凡納開始查閲二戰期間中日交戰的歷史。雖然了解了靖國神社的爭議性,但她的疑惑並未就此消除。「太快了,為什麼這麼快?明明還有太多的事實缺失。」擁有媒體研究碩士學位的她察覺到了張哲瀚塌房事件背後假新聞的驅動作用。
短短兩天不到,微博和豆瓣等各個平台揭發了張哲瀚全家近30條精日叛國的「證據」,包括在乃木神社參加「右翼」婚禮,母親公司的名字「亞太榮」看起來像大東亞共榮圈、logo像日本國旗和軍刀,父親住在日本人多的小區,本人做「納粹」手勢等等。張哲瀚本人去靖國神社的次數也從一次很快變成了兩次、三次直到年年都去。
不少官方媒體也在未經核查的情況下采信了網絡流言。《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8月18號發表文章《「愛讀書」人設不容失德藝人糟蹋》,表示張哲瀚立讀書假人設,他推薦的書籍《海邊的卡夫卡》和《刺殺騎士團長》中明明就寫了靖國神社的背景介紹,而失德藝人薦書是對「書香的褻瀆」,專業媒體和機構需要有「理性專業的甄別」,「守護文化的淨土」。這篇文章同步在紙媒發布,並且被收錄知網。
事實上,《海邊的卡夫卡》和《刺殺騎士團長》中並沒有任何提及靖國神社的文字。 整個事件中涉及的知識點過於偏僻,連以政治敏感著稱的《環球時報》也沒能理清。其英文版在對張哲瀚事件的報導中寫到「臭名昭著的乃木神社供奉了在二戰侵略中國的日本帝國主義將領」。但該神社祭祀的日本陸軍大將乃木希典,實際死於1912年。
相較於薩凡納基於傳播常識的推斷,呂蓓卡對假新聞的判定更多是基於對演員本人的認知。身為有德國血統的歐洲人,她對演員行納粹禮的的傳言尤其敏感,對她來說,納粹禮是完全的禁忌,而正因為如此,對此的判定絕對不能脱離相關背景。而看過張哲瀚過往劇集的她發現這個手勢是出自演員演過的一則短片,根本不是什麼極右政治聲明。在她來看,如此輕易地給人貼上行納粹禮的標籤,反映了這些人對歷史和政治的無知。
到底是誰推動了這場抹黑運動也讓呂蓓卡感到困惑。在外界看,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脱粉回踩引起的風暴。但呂蓓卡不能接受這個說法:「我知道粉絲可以極端到什麼地步,但不是這樣。粉絲怎麼有能量去更改百科?」
呂蓓卡指的是百度百科中,乃木神社、黛維夫人等詞條在事件發酵早期被提前創建或期間多次修改,刪除了黛維夫人怒砸日本右翼分子事件等信息,增添了她在節目中的爭議言論。結合同日出現的大量水軍賬號,呂蓓卡認定,這是一次實力雄厚的資方有組織的抹黑行動。
在缺乏正式調查的情況下,很難證明呂蓓卡的猜想是否正確。在微博,一個自稱是脱粉回踩的賬號,被人揭發後承認用水軍牽引官方「搞輿論」,但堅持稱自己是自來水。
不管是資方的蓄意,還是普通人的惡意,毀星比造星更能刺激觀眾的腎上腺素,而愛國主義給流量穿上了最好的盔甲。一個黑粉事後的剖白或許可以很好地解釋這種互聯網時代的群體能量:「你站的地方也許我們永遠上不去,但別忘了我們可以把你從那個地方拉下來。」
「閉麥」的粉絲
幾乎在封禁令下達的同時,關於各種流言的澄清開始陸續出現在中國各個網絡平台,但它們幾乎立刻被刪帖消失。張哲瀚的各國粉絲們或被迫或主動地選擇了一種特別的應對方式,就是一個字都不說,一句澄清的話都不再講,簡稱「閉麥」。
吳亦凡因強姦案被刑拘時,瘋狂粉絲意圖「劫獄」的流言傳遍網絡,並且被央視等媒體作為飯圈有毒的例子痛斥。雖然很明顯號召劫獄者是幸災樂禍的網民反串,但這種對粉絲的嚴厲抨擊依然震懾了所有粉圈。
「我們只是想你偶像糊,而你是想你偶像死,」類似指責粉絲的發言,完全斷絕討論可能的話術在每一個明星塌房之後出現,也迅速出現在了張哲瀚事件之中。因為事件本身鮮明的政治性,粉絲很快被貼上「瀚奸(音同漢奸)粉」的標籤,任何發言都被視為對國家的背叛。
儘管沒有愛中國的義務,但閉麥的號召也迅速席捲了張哲瀚的外國粉圈。
雖然相隔大洋,薩凡納和呂蓓卡都立刻從Twitter、Facebook或Instagram的帖子裏收到了訊號,一個她們認為奇怪的英文表達:
「Stay in your coffin.」
中文直譯是「待在你的棺材裏」,意為閉嘴裝死。儘管並不了解中國官方對娛樂圈的管理權限,也不理解中文社交媒體的輿論潛規則,但張哲瀚的海外粉絲們迅速接受了這條呼籲。
薩凡納不再在Twitter上分享張哲瀚的信息。身為美國人,她有自己的擔憂:「中國政府可以控制此事的敘事方向,而它看起來已經做了決定。我是一個美國人,美國人在中國眼裏可能是墮落的,我對他的支持會給他造成更大的傷害。」
整整一個月後,她才發了一條與之相關的一條推,稱呼其為「一件我們不能說的事」。
此事之前,僅僅是在閒暇時間看劇打發時間的呂蓓卡則陷入了憤怒之中,她無法接受一個在無數場合表達自己愛國的人會被叫做漢奸。從不參與飯圈事務的她開始小心翼翼地發帖表達自己的熱愛。因為發帖積極,她很快成了3個Facebook粉絲團的管理員,團內成員加起來有10萬之多。
儘管從來不能理解為什麼不能澄清,但呂蓓卡也嚴格遵循了「待在棺材裏」的指示。
呂蓓卡參與管理的Facebook群組對內容的審查程度,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中國內地平台。因為恐懼中國新鮮出爐的限娘令和禁耽令,呂蓓卡在群組內禁止公開了所有將張哲瀚修改得過於女性化的圖和暗示其有同性戀傾向的帖子,並且在長達近兩個月內,粉絲只能夠發「正面」的帖子,不可以情緒激動,不可以負面,也不允許任何澄清內容出現。
因為恐懼群內被人潛入截圖,再傳回中國用來進一步攻擊演員本人和國內的粉絲,Facebook上,呂蓓卡所在的粉絲團紛紛轉為私密,有的甚至不再接受任何新成員。
偶像面前知國家
如果說國家面前無偶像是中國飯圈的鐵律,那偶像面前知國家便成了外國粉絲不得不去做的功課。
海外平台開始流傳中國各種敏感日期列表,918是滿洲事變紀念日,921是國際和平日,930是烈士紀念日,這些日子中國政府都有重大安排,因此是不能說話的日子。
10月有國慶節,不能給中國歡樂的氣氛添堵;11月有六中全會,中國共產黨今年最重要的會議;而展望12月,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必須保持肅穆。
似乎沒有一天是可以發言申辯的日子。
粉絲內部開始猶疑分裂。有人堅持待在「棺材」裏,認為是資本和黑粉在故意煽動粉絲情緒去攻擊中國政府,以此引來對張哲瀚和其粉絲更大的打擊;也有人覺得從一開始「閉麥」就是資本故意捂嘴的圈套。終於,近兩個月後,在閉麥派和澄清派激烈的爭執中,呂蓓卡所在的管理群開始嘗試放行澄清內容。
然而即便是相對主動的澄清派,所發布的內容也極其小心。10月中旬,一個支持澄清的英文帖得到了不少轉發,貼中反覆提醒粉絲一定要冷靜,分辨身份不明的YouTube博主發出的任何澄清信息,並且堅決反對粉絲向廣電寫信陳情。帖子甚至也支持了閉麥派的看法,認為有人在試圖製造粉絲和中國政府之間的矛盾,但聰明的粉絲識破了這點,大家接下來務必要更加小心。
10月下旬,粉絲間開始流傳一份被翻譯成了近十種語言的關於此事的澄清要點指南。文件相當簡練地介紹了事件的時間線、歷史和現代政治背景,以及部分涉及到的謠言,但完全沒有提及靖國神社的櫻花曾經被中國的官方媒體報導並推薦,而央視主持人也曾為進入神社的導演姜文辯護。這些信息在事件發生後幾天內就開始在中文網絡流傳,但都保留時間不長即被刪除。
很明顯,粉絲並非不知道此事,而是策略性地迴避了這點。有人在討論中提出疑問,但很快被其他人提醒:這樣會讓人進入「兔子洞」(英文俚語,表示難以脱身的深水區),中國政府可會因此反對我們的努力。
對中國的了解還體現在了對平台審查制度的快速熟稔。因為演員本人遭到了封禁,他的作品和名字也在不少平台成為了敏感詞。為了保留在中國網絡發布的可能性,外國粉絲製作的一些視頻開始切去演員的頭部,遮掉演員的姓名。
但是並不是所有事情都這麼容易理解和解釋。中國故事自有其艱深之處。粉絲很快遇到了一個真正的兔子洞:到底是誰封殺了張哲瀚?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吳暢暢在接受《聯合早報》的採訪時表示,中國官方今年開始重拳整治文娛產業和流量經濟,被封殺劣跡藝人事實上已無復出可能,民間團體警示名單的標杆意義大於實際作用。
但粉絲並不這麼認為。
雖然張哲瀚被眾多官媒嚴厲斥責,但明文下達的抵制令來自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其8月15日的公告中,協會「道德自律委員會」認為演員張哲瀚「傷害了民族感情,而且對其受眾中的青少年群體帶來惡劣的不良影響」。因此要求「會員單位對其進行從業抵制」。
中演協是民間組織,並非官方機構,且公告在程序上並不合規,錯漏諸多。而根據中國廣電和文旅部門對張哲瀚處理信息公開申請的答覆,上述部門並未發過明確認定張哲瀚為劣跡藝人的文件。
這無疑給了海外粉絲很大的安慰。那份澄清要點指南也將之列入了事實一欄:「抵制完全是行業行為,政府沒有發布任何號召抵制的官方備忘錄。」粉絲因此認為,這是資本出於利益控制了行業。粉絲只需安靜等待,展示演員正面的信息和對粉絲正向的影響力,而中國政府在調查清楚真相後,會給自己的公民一個公道。
也有人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民間組織,可以讓全平台如此封殺一個沒有違法行為的人,審查嚴格到連淘寶和華為的賬號都不能再用他的名字命名?
呂蓓卡開始大量查閲中國娛樂產業的相關資料,在懂中文的朋友的幫助下,她整理了各種關於資本的描述,在她看來,中國娛樂圈像一個大型的壟斷行業,資本內部互相連接,可以隨意決定人成敗。而中國政府近期一連串對娛樂圈的整頓,則給了她打破資本壟斷的希望。
事情並沒有這麼一帆風順。
持續的「戰鬥」
11月23日,時隔三個多月後,中演協公布了第九批網絡主播警示名單,張哲瀚赫然在列。這份名單同日被官媒矩陣轉發,並且當天成為了微博的爆點。
悲傷和混亂迅速席捲了粉絲群,中演協的通報對粉絲嚴厲譴責,稱他們「強行洗白,顛倒是非、漠視歷史」,且「引發輿情事件」,「影響社會正常秩序」。這段話被翻譯成了英文,有的閉麥派開始據此指責其他粉絲的行為給張哲瀚造成了更大的傷害。
然而轉機也隨即而至。一天後,知名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的總監製李學政以張哲瀚為例,開始公開質疑中演協懲罰劣跡藝人的權力。
和持續了三個月的微博刪帖禁言不同,這一次,李學政所發和張哲瀚相關的微博都得以保存,而對中演協的質疑,也獲得了很多非粉圈人士的關注和支持。
對粉絲來講,這無疑是絕境中的強心針。雖然無法上熱搜,但微博上以#人民的公義#為話題,質疑中演協制定劣跡藝人名單是否程序正義的討論數量快速飆升。
但與之不同的是,Twitter、Facebook、Instagram和reddit的閉麥令再次卷席。呂蓓卡在群組中發帖號召粉絲不要發言干預中國國內的討論。在reddit的一個關注此事的帖子中,發帖人特地提醒國際粉絲身份敏感,發言要極端小心。
粉絲的擔心並非多餘。12月4號張哲瀚母親的一則聲明被Instagram上一個專門保存張哲瀚被封禁微博內容的賬戶翻譯成了英文,很快又被截圖傳回了中國平台。其中「從大局出發,不給政府添麻煩」,「相信黨和國家會在調查取證之後,以事實為依據給出正確的判斷和結論」等內容,被解讀為張哲瀚母子在海外炒作,威脅政府。這個賬戶迅速發布中英雙語聲明,表示自己和演員無任何關係。
一則中文評論在聲明下提醒:「張哲瀚需要中國法律的保護而不是世界正義的呼聲,如果涉及境外聲音,會給壞人找藉口嫁禍他。」
同時,李學政的發帖和視頻也被翻譯成了英文,在各個海外平台傳播,他對中演協的質疑得到了粉絲的歡迎,本人也被視做中國正義的力量,被外國粉絲尊稱為Uncle Li。
也並不是一切內容都能被海外粉絲順利接受,12月3號,李學政轉發一名自稱「前外交官」的微博,聲稱美國策劃了整件抹黑營銷,用來攻擊中國人權問題。一個一直翻譯李學政發言,並最早發出澄清要點指南的推特賬號緊急呼籲西方的粉絲不要因此責怪中國政府,因為這並不是政府的陰謀論。
呂蓓卡也在微博開了賬號。不懂中文的她害怕出錯,從不發任何澄清,只是發和張哲瀚相關的正能量影音圖片,身為海外粉絲,她並不知道到底做什麼可以幫助到張哲瀚,但覺得這樣起碼可以幫他維持流量,也期待能夠讓世人再一次看見他的愛國之心。
為了看懂山河令中的詩詞隱喻,薩凡納還在學習中文。作為剛起步的短片導演,她常常幻想自己能有大火的一天,這樣可以請張哲瀚來演她拍的電影。「他有天賦,值得一個很好的事業。中國封殺了他,但是美國沒有啊。」
但是她又旋即陷入擔憂。
「這樣可能對他不好。」
(應被採訪者要求,呂蓓卡為化名)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