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1-11-22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bluefall,回應《殺狗、封城、轉黃碼,中國地方官員為何頻頻過度防疫?

中國防疫不僅僅是醫學問題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政權穩定性以及構成政權穩定性的勝利敘事歷史敘事問題。中共如同北韓,支持其政權基礎的是劃給人民的大餅: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無論是外宣還是內宣均圍繞「制度優越性」「惟一政黨合理性」進行敘事。任何破壞這種敘事的人,輕者是影響大局,重則被視為顛覆政權,必然遭到嚴懲。

當防疫成為中國與歐美較量的武器,成為鞏固政權的手段,必然以壓制國內民眾自由來達成制度優越性目標,本質上與人民公社大躍進並無不同。而防疫人員以防疫之名侵犯民權,與60年前以革命之名搞批鬥,是同一棵樹結出的果實。

2. mkl121,回應《殺狗、封城、轉黃碼,中國地方官員為何頻頻過度防疫?

醫療系統能應對的流行病,就不應該用嚴苛的治理來代替科學合理的治療。

但誰叫中國人那麼怕死,那麼容易盲從。所謂的疫情應對已經變成了一種荒唐的,漠視個體的,機械造神式的集體主義行動。集體的領袖們並不關心大眾的福祉,大眾面對不合理侵害理應反抗,但在這般集體主義的感染下,他們選擇順從。

就現實而言,目前還看不到一點放鬆防疫政策的希望。中共自始自終想要機械造神,但若失敗,為之償付的代價會是巨大的。清零延續到二十大以後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3.EricChan,回應《殺狗、封城、轉黃碼,中國地方官員為何頻頻過度防疫?

單純把原因歸因於治理能力水平的差異對於地方官員而言是不公平的。不同地方政府能掌握的資源都不一樣。以瑞麗為例,瑞麗邊境的複雜性導致當地防疫就不是瑞麗本地地方政府有能力,有權力,有資源應付的。最起碼公安部對緬北中國人下回國最後通牒時,當地邊防和醫療系統是否有因此獲得額外支援以應付從當地口岸湧進的國人?沒有吧?最後瑞麗採用的還是邊境鐵絲網和明清時期防海寇用的內遷方法。部分地方城市不論是政府還是居民都缺乏推行封城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中央又缺乏資源調撥,官員只能以過度防疫的方式向上面表忠心示決心。

很多疫情的源頭都來自陸路邊境口岸,他們在為全國防疫的同時又欠缺全國的資源支持,國家和其他地區的人民都視這種犧牲是理所當然(這也正如不久前山西煤礦以行政指導低價向外省供貨一樣)。一旦出現缺口就又成千夫所指,這也跟內地官場前線壓力大,責任重,支持少的現狀互相呼應。而過程中人民是籌碼是代價是燃料,就不是能在檯面上談判的人。

接種人數夠多就能清零這更是已被打破的幻想,先不論日漸出現的突破性傳染。中國自己除了小童以外,能打疫苗的都打了。總共10億人完成接種。有些不太能打疫苗的老人也都被拉去打了。甚至吉林白城平台鎮因為疫苗施打率根本沒辦法提高疫苗接種率,被逼要上報申請較正當地人口數下降3成。這時中共有說當疫苗接種數達到多少就開放嗎?沒有吧。中共自己都對自己的疫苗效力沒信心。更何況外國還不斷地出現突破性傳染。一旦再次出現疫情爆發,沒人能擔得起責任。現在希望似乎都放在Covid的治療藥物上。一旦藥物被證明有效並能大規模使用,防疫措施才有可能放鬆。

4. 漢堡包,回應《清零政治化:為何防疫手段越高超,中國的防疫管理卻越粗暴

「低病例讓中國的防疫敘事完全籠罩在勝利主義的情緒下,疫情初期各地封城的經驗強化了官員和民眾對通過人口流動控制和隔離實現清零的信心,結果阻礙了對國外成熟的先進科技(比如復必泰mRNA疫苗)的引進,而信息審查也阻礙了關於當前流行的新冠毒株對個體的威脅已經在下降的信息的傳播。」

我認為這是用民間輿論替代了政治過程,其前提是(本身就是操弄結果的)民間互聯網輿論能影響到決策者(作為操弄的來源)。將清零和國族尊嚴進行綑綁究竟是清零政策無法調頭的原因,還是清零政策不能掉頭的結果?我想這裡判斷的困難在於中國政府內部政策研討的黑箱,但我們也能預設中國政府會被他們自己放出來的輿論牽著鼻子走。須知共存政策下,病毒危害的下降部分是疫苗接種的產物。那麼在無法接種BioNTech或AZ的中國,放棄清零政策會有多麼可怕的代價,可想而知。

在不放棄清零政策的情況下,必然依賴運動治理,而運動治理又只能是依據資源多寡(北京上海有錢有資源隔離動物,小城市就只能一刀切打死)上演鬧劇。因此,或許核心問題在於為什麼中國遲遲不願引進BioNTech疫苗?以及未來會在什麼時點決定轉軌?不必替中國的「文化自信」擔憂,不清零的時候宣傳部也會有不清零的宣傳方法。

5. tmwc_ks,回應《異鄉人:我走過的歐洲墳地

東南亞。越南西貢西邊有一個大墳場,從新山一搭飛機離開,選對跑道的話,起飛時可看到。內裡有不少彩色的越南人墓碑,也有華人墓,但政府要收回發展,像新加坡的碧山亭。新加坡的武吉布朗咖啡山Bukit Brown是閩南先人為主,葬了不少先賢,因年前政府想在中間建路而過,引出一班保育朋友,研究墳墓至本土歷史的活動亦自此而起。山打根的日本妓女墓找不到,卻在附近的華人墳場看到自認負心漢給亡妻立的碑,和一頁日軍殘殺僑領的歷史。馬六甲有中國山,墳可溯至明朝,但只看到乾隆時代的墓。泰國曼谷的潮州山莊,和潮州公祠和潮州會館同處一地,並轉型如同歐美式的運動型墳場,設備更齊全,有跑道器械甚至籃球場。Asistique旁的新教墳場是王室御賜地,葬了好些來泰幫忙的白人。曼谷不少土葬墳場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開闢時,都在市郊,但現在都在市內,至少有兩個已遷走了。

香港墳場隔香港仔隧道,是袄教的巴斯墳場,卻租給園藝公司多年。公教墳場和老新華社大樓間,則是回教墳場,不遠處還有正重建,天天免費施齋膳的錫克廟。港島西灣軍人墳場有不少加拿大助戰軍人的墓,下月悼念儀式或更有象徵意義。赤柱的軍人墳場有質樸的戰俘碑。香港仔的華人永遠墳場,有蔡元培,也是較熱門的墳場溯舊去處。葵涌的華永墳場,有清朝遺老岑光樾和指揮魚雷艇殺出日軍重圍的陳策的墓。

遊墳場的故事說不完。聽說不列顛的墳場和莫斯科的新聖女公墓也極好,但未親訪。十年前去烏克蘭,在Lviv看Lychakiv墳場,只看得一小半,碑款和歷史也看不完。古巴山爹古巴Santiago de Cuba的Santa Ifigenia,我去的時候Castro F還在人世,Jose Matri的紀念堂有衛兵換班,堂裡採光,應的是他「願朝太陽而死」的詩句。夏灣拿La Habana的哥倫布墳場只怱怱而過,反卻帶了孖蒸買鮮花去奠旁邊中華總義山不認識的廣東客。東亞毋須妄自菲薄:香港跑馬地的香港墳場是華洋雜處的縮影,楊衢雲和何東墓都在,也有英軍、俄國白軍餘黨、日本人和納粹黨員。但經濟學者夏冷漪其中一個兒子的墓,令我感觸更多,幾歲就離世了。旁邊公教St Michael墳場固然以「今夕吾軀歸固土,他朝君體也相同」一對聞名,內裡兩位生前以林姓聞名的名人,其墓今時也較多獲訪。待續。

6. 雨田,回應《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如何解讀中共的「第三次歷史決議」?

如果從計劃經濟方面的軸線來看,三次歷史決議是吻合的。從毛的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到鄧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現在習時代的三次分配共同富裕,中間江胡這些的確可以忽略不算。

政治到最後都是為了解決公共資源分配的問題。到底習的共同富裕在其第三任期能夠推進到什麼程度,值得關注。一個內部經濟矛盾不斷的國家很容易走向軍事對外擴張的道路,所以如果台灣不想被捲入戰爭的話可能還真是應該祝願習主席在第三(甚至第四)任期能夠成功。雖然我對於一個沒有民眾參與,從上而下的管治模式是否能夠實現合理公平分配存疑。另外現在國安高層接連出事,不停給習政權拖後腿;看來東廠以外快要出現西廠才能「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了。

7. 論Group,回應《韓國房地產稅的徵收史,能帶給中國什麼啟示?

國內的房地產供給和需求是畸形的,大量的人口湧入大城市,但政府卻在限制東部發達地區的建設用地指標,住建局也禁止大拆大建,限制容積率。深圳兩千萬人口,卻只有不到兩百萬套商品房,北京更是大刀闊斧地切除低端人口。

住房是剛性需求,特別是國內學位和房產綁定的情況下,想想看,有多少剛需為了自己的孩子掏空六個錢包?當供給低於需求,越是剛性的需求,漲得越厲害。

這種情況下,不想着解決供需問題,跑去增加持有成本,就像是鬧饑荒,不想着增加糧食,卻增加糧食税,能有多大用處呢?

8. madlex、prince_e,回應《我為中國孩子編撰英語教材:「我們一直在自我審查」

madlex:順水分享下本人的經歷。太太為小朋友買過一套中國產積木,帶有磁石的半透明塑膠片,可以藉助磁力組成立體或平面形狀。積木附帶有圖則,教小朋友可以照住砌,譬如花草,動物,建築等等,其中有一個圖案,是鐮刀加錘,寫明「黨徽」。

所以中共對日常生活的滲透洗腦其實無處不在,假使我未注意到,等到大字不識的小朋友學會「黨徽」,興奮地同我報告之時,我應該以何種表情面對?希望各位家長亦多加留意中國產的一切物品,你不關心政治,政治亦會來關心你。

prince_e:@madlex:其實很多中國玩具商都會盜版製作美國大兵這類的玩具,同樣賣給國內,按照你的邏輯,是中共授意玩具商,宣傳美國軍人的正面形象嗎?再一個,關於美國大兵玩具,小粉紅不會去買,是你身邊有小粉紅朋友這樣講的嗎?還是您只是推己及人而得出這個觀點。至於中共無孔不入的宣傳,我想與其要孩子完全隔絕這類信息,不如讓孩子學會獨立判斷和質疑精神,將孩子培養在完全「無菌」的環境下,真的有利於他們嗎?

madlex:@prince_e:我的觀點是,由於中共無孔不入的宣傳,中國廠商為討好被洗腦的顧客,或是受到中共壓力,會於即使中立屬性的單純玩具中灌輸中共的意識形態内容,所以作爲家長,應該予以警惕抵制。你并未解答到我的疑惑。

至於所謂無菌環境之類笑談,明顯是看輕了中共的破壞力,亦未意識到童年的第一印象對小朋友有多大影響。否則,中共亦不會於幼稚園小朋友之中搞升旗禮之類活動。另外,我倒是非常有興趣想知道,進步人士是如何教幾歲大只識得幾個單詞的小朋友,於玩積木中以「獨立判斷」和「質疑精神」來抵抗中共的培養親切感洗腦教育。你們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9. EricChan,回應《北京進口封殺令下,誰來解救萬噸台東釋迦?

我覺得文中有提到一條暗線是較少人提及,那就是中國自身的農業政策。過去幾年中國大搞「全面脫貧」,「鄉村振興」。水果作為高價值農產品必然會是上述運動的重要一部分。不論今天上台的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政府,這一點都不會改變。台灣要明白,在中國製造2025等產業升級計劃前,中國是台灣的產業競爭對手,而非過去的廣大市場。民進黨和國民黨政府對此缺乏準備固然要指責。但有些人覺得只要討好中國,台灣的產業就能「發大財」,那就是想得太多了。

10. hcl,回應圓桌話題《國立臺灣大學採用音譯作為教學樓的英文名稱,稱有利推動外籍師生溝通,你如何看?

支持學校做法。身為曾經以台大學生身分在歐洲交換過一年的校友,以自身經驗來說,用音譯才是最有助於溝通的。方便外國人和台灣人溝通,不也是「國際化」的好表現嗎?只要不是用中國的漢語拼音就沒有有些人說的中國化的問題了吧。

況且把共同普通這種簡單的詞彙用意譯翻出來,也顯示不出英文程度有多厲害多國際化啊。真覺得意譯才是國際化的話,不如試試意譯台大的博雅教學館?但這只會造成更多溝通障礙,最後導致台灣人外國人都覺得很不便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