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深度

異鄉人:我走過的歐洲墳地

歐洲的墓園風景優美,甚至適合談情說愛,同時也在提醒我們那些灰暗的歷史。

法國拉雪茲神父公墓。

法國拉雪茲神父公墓。 攝:Francois LE DIASCORN/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范坡坡 發自歐洲

刊登於 2021-11-13

#小墓園#歐洲#異鄉人#LGBTQIA

中國大部分城市中,現有墳地都位於遠郊。但如果仔細看地名就不難發現很多墳地是在城市的發展中被「逼」了出去,僅北京就有鐵獅子墳、索家墳、公主墳。這些曾經的墓園,不管埋了什麼顯赫名人最也只落下一個公交站牌。除了衛生考量、城市規劃,也不得不說到華人對於風水地理的講究。

而墳地在歐洲大部分城市中心隨處可見。除了供後人或者崇拜者憑弔,有的墓園風景優美成為景點,甚至很適合談情說愛。

法國拉雪茲神父公墓。
法國拉雪茲神父公墓。攝:Francois LE DIASCORN/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大麻香

拉雪茲神父公墓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墓園了,我的朋友 Rose 家就住在墓園附近。我跟 Rose 相識在上海驕傲節,他作為艾滋預防、關懷組織「永恆放蕩的姐妹」(Sisters of Perpetual Indulgence)的一員前來參加活動。這個成立於1979年舊金山的組織,以誇張的修女造型著稱。幽默大膽的表演風格,針對恐同進行犀利無情的諷刺,尤其愛拿保守宗教開涮;主張性解放,作風大膽出格,也每每成為各大同志驕傲遊行的不會錯過的顯眼隊伍。

2014年這次我來巴黎參加這裏的 Festival Shadows 中國獨立電影節。因為我拍的紀錄片跟同志家庭有關係,Rose 也帶自己父母前來參加,並且邀請我去他家裏午餐。Rose 的父母都是非常開放的嬉皮士,當年也是巴黎學生運動的中堅。他們不僅為兒子的性取向和性解放態度支持非常,甚至作為電影導演的母親也拍了一部關於自己家庭的紀錄片。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