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的背後,還摻雜着不少人為的鼓吹。
最為典型的代表是今年被調查的微博大v「深房理」,其常年宣傳「深圳房價將永遠上漲」的理念,並教授粉絲通過套取經營貸、消費貸的方式買房。在調查深房理後,深圳政府於今年8月發布稱:已發現的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經營貸,金額共達21.55億元。其中深房理相關人員涉及的問題貸款金額合計達10.64億元。
這些違規流入樓市的龐大資金、人為製造的購房需求,進一步推高了深圳房價。
具體而言,深房理推薦的房源以二手房為主,區域主要為前海片區,涉及的小區為中海陽光玫瑰園、諾德假日花園、花樣年花郡、花樣年花鄉,這些小區近三年成交均價與周邊商圈均價差額漲幅均超200%,最高漲幅1335.15%。
趙燕菁認為:「高房價受資本價格的影響遠比供需關係的影響大。所以低息的資本環境才是過去十年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這和過去十年股票市場、大宗商品期貨等價格飛速上漲一樣,都是低息廉價資本所致。只要央行收緊資本、提高利息,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本價格就會應聲而落。」
房價下跌,中國無法承受之痛?
多年來,政策頻頻出手調控高房價,但收效甚微。直到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信貸政策不斷收緊,企業端融資愈來愈困難,銷售端個人按揭貸款額度不斷縮減,房地產市場驟然轉冷。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169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5%,環比下降20.8%;商品房銷售金額4.19萬億元,同比下降14.12%,環比下降23.3%。
銷售遇冷,房價亦開始下行。9月70城房價數據顯示,過半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降,二手房方面,更是有約3/4的城市出現了明顯的降價現象。
這與上半年樓市供需兩旺、高位運行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據財新網報導,2021年1-6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達到9.29萬億元、銷售面積8.86億平方米等峰值。多名行業人士曾預測,若保持這一態勢,2021全年樓市銷售額本有望突破20萬億元歷史性大關。
比房價下跌更快的是房企出現危機的速度。先是恆大,然後是新力地產、花樣年、佳兆業......短短數月,出現資金鍊危機的企業越來越多。11月5日,世茂集團副主席許世壇是在一場投資人電話會議上直言:如果政策再不轉向,哪怕是全中國最厲害的房企也只能再撐三個月的時間。
更不可預估的影響是:將有成千上萬的購房者無法收到自己花費百萬元乃至千萬元購入的房屋——開發商可以宣布破產,購房者的房屋貸款卻不能不按時交予銀行。
同時,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亦將大受影響。
據億翰智庫統計,第二次集中供地的城市中超90%的城市出現了流拍和提前終止(2021年開始,大陸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22個重點城市實施集中供地政策,要求將原本分散供應的住宅用地進行集中化管理,一年內共分三批出讓)。長沙、北京、杭州、廣州、瀋陽等核心城市的流拍率都在50%以上;福州、長春、天津、重慶、成都等城市流拍率亦高達30%。
「這不是又回到賣地的老路了?」
伴隨流拍率上升,溢價率下降,多個城市第二輪集中供地土地拍賣成交金額較第一輪有大幅下降,杭州、重慶、北京、南京降幅分別達78.1%、74.4%、53.8%和48.9%,直接拖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
業界對於房地產行業硬着陸的擔憂與日俱增。金融四十人論壇研究員張斌近日撰文指出,今年7月以來房地產市場已經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疲態,投資、新開工和銷售等主要指標快速惡化。9月,房地產投資的當月增速為-3.5%,這是2016年以來首次在常規時間內轉負(除2020年2月以外)。糟糕的數據表現,無疑已顯露出房地產市場硬着陸的徵兆。
據他測算,如果房地產投資和銷售從高位回落15%的話,算上直接、間接影響,至少會拉低GDP增速1.5個百分點。
「上面這種估計可能還是過於樂觀。如果沒有及時有力的處置措施,現實當中出現的會是不斷放大的負反饋機制。房地產企業、房地產上下游企業、地方政府關聯企業、居民、金融體系幾個部門關聯在一起相互作用,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加倍放大。」
在去槓桿與穩增長之間,中國政府面臨一場艱難選擇。
「這不是又回到賣地的老路了?」
從10月下半旬開始,一場針對地產金融政策的緊急糾偏行動迅速開展。15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部分金融機構對房地產的「三條紅線」政策存在誤解,導致信貸收縮過緊。
20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公開場合表示,房地產業「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22日,銀保監會有關人士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要督促銀行落實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監管要求。
最先放鬆的是個人按揭貸款。央行最新公布數據顯示,10月個人住房貸款新增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佔比新增信貸42%。
作為一線項目人員,蔣愷的感受與宏觀數據表現一致。「之前我們項目上平均一個星期可能才批到3、4戶(的按揭),最高峰的時候每個人要等三個月才能批下來,現在慢慢的已經開始壓到一個月以內。」
其次,進入11月來,開發商發債融資與「三道紅線」出現鬆動信號。
9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舉行開發商代表座談會,中指研究院認為,這意味着房地產企業境內發債的相關政策會明顯鬆動,近期將會有開發商在公開市場發債融資。
10日,財聯社報導稱,對於地產收併購,近期部分央企國企向監管部門反映,如果要做一些承債式收購,「三道紅線」就會被突破,建議監管部門對「三道紅線」相關指標予以調整。國金證券指出,這或代表三道紅線指標出現調整的可能性。
對於預售資金的監管和土地競拍規則,也在逐步放開。
11月1日,成都宣布,接近停工狀態、急需資金的開發商,可提出預售款例外支取申請;2日,徐州降低了開發商申請預售的門檻,減少建設成本,每批次申請預售許可或現房銷售備案的建築面積從4萬平方米降到2萬平方米。
第三輪集中供地中,開發商參與競拍的門檻得到廣泛降低。蘇州將地塊保證金比例從50%左右下調至30%,土地款首付比例由60%下調至50%,同時取消因超溢價而需提前支付尾款的要求。廣州不再強調資金來源,並對部分「回爐」地塊起拍價出現小幅下調,有些地塊甚至取消了新房限售價。
受一系列政策利好,11月11日,房地產行業股票債券雙雙迎來大漲,資本市場信心迅速恢復。
但在李宇嘉看來,這並非一件好事。對新出讓的土地和開發項目,本來應該全面肅清規則,強調自有資金拿地、資金穿透、預售資金監管,房價地價聯動。然而,此前集中供地和優化出讓規則形成的一些長效機制,又再次被突破了。
「這不是又回到賣地的老路了?」
在趙燕菁看來,過往四十年,依靠土地資本化,房地產市場為整個社會創造了豐沛的資本,使中國大陸得以擺脱過去依賴財政盈餘的「傳統增長」模式,轉向依靠未來收益的「現代增長」模式,實現全球歷史上都罕見的跨越式發展。
「可以說房地產在M2(貨幣供應量)的生成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關鍵性的角色,使得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解決了資本不足和貨幣短缺問題。」
問題在於,中國房地產行業高槓杆的發展方式,使得企業自身債務已經膨脹到難以解決的地步,高房價更是導致嚴峻的民生問題。特別是當今中國大陸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3.89%的高位,趨向穩定城市化水平。過往那種以土地撬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已難以持續。
在趙燕菁看來,中國大陸城市發展將從資本型增長階段逐步進入到運營型增長階段,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將面臨完全不同的問題。曾經的困難是巨大的資本缺口,但在城市化的運營型增長階段,新的困難將在於資本充裕卻沒有更多的投資項目,而維持城市運行的現金流(包括養老金、社保在內一般性財政預算支出)可能嚴重不足。
「當資本需求下降,現金流需求(一般財政預算支出)上升,中國的土地收益要從一次性的資本收益(賣地)為主,轉向持續性的運營收益(税收)為主。」
那麼,房地產税會是解決問題的一劑良藥嗎?
「都是假復工」
房地產税長期被視作地方財政的重要補充。在上海、重慶試點十年後,於近日計劃推動第二輪試點。
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文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試點工作。
8天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迅速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税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授權國務院進行為期5年的房地產税試點,並指出,在條件成熟時,及時制定法律。
截至目前,關於房地產税的試點與細則仍未出台。但與之相關的討論已沸沸揚揚。針對代替土地財政的看法,不少券商機構幾乎得出統一的結論:在目前這個階段,房地產税帶來的收入有限。
如方正證券測算,在房產税税率為0.8%、整體免徵比例為50%的中性假設下,2020年全年房產税收入僅為1.42萬億元,遠低於當年約8.4萬億元的土地出讓金總收入。
趙燕菁則認為:「開徵房地產税會壓低房價,但房地產的資本屬性隨之削弱。税收是現金流,對資本加税就是將未來收益還原為當期收益,是資本化的逆過程,至於影響多大,要看税率。此外,中國地方政府税收主要來自於企業,企業的競爭源於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如果對住房徵税,實際上是對勞動者個人徵收的直接税。哪怕表面上對多房房東征税,最終也會傳遞到租房的房客頭上。如果要減少『税痛』,就必須增加勞動者的工資,反過來又會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如果政府減税給企業,那麼房地產税的增加抵償了企業納税的減少。同樣的税收收入,高徵收成本的直接税替代低徵收成本的間接税,結果會導致更高的社會税負且沒有帶來税額的增加,也達不到補充地方税的目的。」
「這次房地產税的試點目的是調節收入分配,推進共同富裕。」陳志剛指出,「現在問題是直接税很多加在勞動者身上,而對資本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徵税很少。房地產税的作用是可以變相對財產徵税,其補充地方財政收入的功能較為有限。」
在陳志剛看來,如今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不是地方税少導致的,而是中央地方間財政關係所造成的。因此地方財政壓力的問題,應該被放在整個中國税收制度改革的大框架下進行討論。「目前來看,補充地方財政不應該靠房產税,而應該靠消費税跟增值税,靠事權跟支出責任的合理劃分。」
這些政策放鬆、土地財政、房地產税的宏觀討論,對於趙利、王平這樣的普通購房者而言,息息相關卻又難以切身理解,他們最為切身的觀察,是那套讓他們揹負數十年貸款的房子,到底有沒有希望交付。
據財新網報導,伴隨着政策放鬆信號,11月14日,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一場內部會議上指出,當下公司重要工作之一是儘快恢復正常的開發貸業務,並全力以赴回籠800多億元的已售未結資金,並確保歸集到各地政府的資金託管專戶上,以保證工程持續建設。
進入11月以來,不少媒體報導武漢恆大科技旅遊城正式復工的消息。但趙利告訴端傳媒,有業主去實地探訪過,工地上只有稀稀拉拉的數十名工人刷着外牆,如果人手不增加,根本無法保障恆大於2022年春節前分批交付的承諾。
而在南昌,王平購買的新力城也面臨同類遭遇,在政府的督促下,新力城迎來了少數工人在貼瓷磚,做水電。但過幾天,工人就又走了。
「都是假復工。」王平憤憤不平道。
郭潔及佳兆業壹號的其他業主,在經歷數次跟政府的溝通後,終於搞清楚佳兆業停工的原委——佳兆業同承建方的債務糾紛導致施工暫停。
「現在討論的結果是走法律途徑,事實清楚的話,政府部門清走施工方,安排新的施工方進場。現在誰都信不過,企業、政府部門都是遮掩着,問就是走流程。之後還是我們業主自己跑。」
應受訪者要求,趙利、王平、郭結、蔣愷為化名。
问题的关键是08年放开了所谓金融创新,影子银行泛滥,极大地提高了货币乘数,加速了货币流动,他们要借房价控制社会货币流动,最大化攫取货币,看看M2为什么增长那么多那么快?而且还是集中在极少数手里。利率上升,整个社会资金链条断掉,房价暴跌,受伤害最大的是普通老百姓,而不是那些富豪,他们早就把风险转嫁给老百姓了,看看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吧,尤其是负债结构。
恒大的情況,其實能否理解成,類似銀行擠提的情況?明顯見到資不抵債、過份槓桿,但同時流動資金不足,結果出事。
@jackhui 因為恆大自己本身就用了很多手段降低帳面上的負債,例如商票等等。部分資產的價值,例如土地和未售出物業的價值也不是恆定的。假如中國未來樓市的前景不佳,中央繼續打壓樓價成為預期,這部分的資產是必須要減值的。如果只是提供流動資金就能解決問題,恆大的事情絕對不會拖得這麼久。從財務報告上看,恆大自己的資產的確超過負債。但是恆大自己的表外負債有多少?有多少多次抵押和一房多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還沒理清楚就說恆大只是流動性危機的話那就是懂經濟但是不懂中國了。
Jack Hui瞎BB啥 恒大是资不抵债了还是只是流动性危机?如果像他说的只是流动性危机 那只要提供短期贷款就解决问题了。中央紧张个啥?整个市场紧张个啥?有一阵子连美股都受影响了 。根本问题就是包括恒大在内的国内头部民营地产企业都是在玩高负债率的游戏 一旦房价下跌 直接资不抵债 要救回来可不是提供“流动性”就完事的 而是要救整个房地产市场 不过 那么xi总就要被打脸了lol
給樓下,所以恆大資足以抵債?
@EricChan 而和国有资产的区别在哪里?根本不是一回事好吗?回去补补金融再来评论金融问题,没有兴趣为你补课。。
@EricChan 你需要分清流动性不足与资不抵债的区别,如果你不熟悉金融可以问问朋友,香港应该很多懂的。
流动性不足只是手上没钱,而不是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就好像你放款了100万给别人,又向人借了100万。你在收款前无法还债,但不代表你没有资产。
恒大的特点就在于他拿的大多是优质项目,单独项目而言是盈利的,而恒大整体而言也是盈利的。所以如果破产清算所有债务是能还上的,只是时间对不上因此需要垫资。
这种流动性问题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如果能把项目拆解出来,完全不存在亏钱的问题,甚至垫资的人是能赚钱的(恒大本身的盈利就来自于这块)。
除了部分不盈利项目可能拆解不出来,但从恒大整体盈利的角度看这部分应该不多,而且中国平时又不是没有房地产项目烂尾,多几个烂尾影响不大。
所以全局而言根本没什么好担忧的,乱肯定是要乱一会儿,整理清楚账目可能都要好几个月,可能还要等恒大自救手段用完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行。
解決爛尾樓的方法可以參考延伸閱讀裡"六年後"的那篇報導。預售屋本身已經收到全額售款了,所以應該是沒有被"低價接手"的價值。
最可能出錢進行後續工程的,還是政府或買主,後者的話不知是否有政府提供優惠貸款等方案的前例。
文中提到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財政分配的問題,若繼續推理,其實即是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之問題。我之前亦提過好多次,中國問題的本質是共產黨權力分配的問題,秉持一黨專政之紅色傳統,兼之自古以來對“大一統”之迷戀,要搞強幹弱枝毫不出奇。
有那几百万上千万,我立刻想办法溜。
@Jackhui 而且你說的低價接手資產 本質上跟90年代的賤賣國有資產有什麼區別呢?恆大賤賣資產以後收回來的錢無法償還各種負債甚至是解決產權問題。恆大等地產商很多的樓盤都抵押給了銀行,銀行允許恆大這樣子賤賣抵押給自己的項目嗎?就算這些樓建好了,這些樓都是優先給銀行而不是給業主的。
1、签订房屋产权调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被拆迁人的支付房屋请求权;
2、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商票);
3、银行抵押权以及经预告登记的预售商品房购房人请求权,按登记先后顺序就抵押物或特定物受偿。在预售商品房消费购房人不能从破产企业无担保财产中得到清偿时,可以从抵押物变价款中分出一定比例优先受偿;
4、破产费用及共益债务;
5、预售商品房消费购房人请求权、消费购房人支付的定金本金(设定优先受偿上限或比例)、劳动债权,包括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职工的补偿金。
6、所欠税款及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
7、普通破产债权。
@jackhui 那就是國企接手部分資產的套路嗎。還是你的意思是只要確保能交房給業主就行。恆大過去欠下的供應商分包商的商票大家就當無事發生?那些抵押給各銀行的土地和樓盤各家銀行當壞帳吞了就算了?還有恆大的理財產品呢?
@EricChan 项目运营需要现金流,但现金流不一定要来自恒大。只要有钱给工程队他们就能继续建房,建完就能交房收回来钱。所以如果恒大无法完成某项目交房,就可以找人低价接手项目,然后投入资金完成,根本不需要往恒大投钱啊。
@紫绿艾枫
大陆房价一部分是货币政策导致的,另一部分就是政府为了发展和开发商之间做的交易,而被交易的对象就是一个个本应在政府监管下得到保障的购房者和原本可以防范风险的金融制度。为了发展而发展的赌徒模式是有代价的,不管是僵局还是硬着陆都是需要充分处理的危机,而大陆政府的选择是先薅一把羊毛压压惊
*但中共的狀況不一樣,中共在1994年搞分稅制,希望藉此改變在財政上強枝弱幹,中央部門需要向地方政府求爺爺告奶奶地借錢的窘境。當稅收中的大部分被中央拿走以後,地方官員為發展經濟也為了政績就藉著房地產制度改革發展土地經濟土地財政。
我覺得文中陳志剛的說法是點出了一個社會大眾在討論樓價問題時的盲點。房地產價格高昂是因為政府在裏面的間接稅。中共學了香港的賣地作為地方政府收入的模式。但是香港這套模式本來就是與香港特有的政經狀況配合的。香港本地缺乏資源及資金,作為資金貨物的自由港也讓香港無法從中獲得稅收,倫敦方面也不願為此作出資金投入,故而採用土地財政模式並形成慣性無法自拔。但中共的狀況不一樣,中共在1994年搞分稅制,希望藉此改變在財政上強枝弱幹,中央部門需要向地方政府求爺爺告奶奶地借錢的窘境。地方官員為發展經濟也為了政績就藉著房地產制度改革發展土地經濟土地財政。香港還能說是因為土地供應不足而導致高房價,但是內地很多城市不存在這種狀況。房價高企有政府限制土地供應,操控教育醫療資源向新發展區傾斜等方式鼓吹起來。而事實上,房地產銷售額有多少通過不同方式(土地出讓金,稅費,各種收費)到了政府手上?這個數字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有人說在60%,更有人說75%,但大頭肯定是從政府取走了。
同時房地產市場也是很多本土製造業的推動引擎包括上游的建材產業,電器產業,廣告宣傳產業等,這種複雜的官商民利益糾葛是龐大的國家官僚系統難以應付的,特別是中國不同地區的房地產市場狀況不一,所以就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狀況。事實上,中央政府這次放手讓各地方政府作試點事實上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示中共自己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需要各地各自做實驗尋找可行方案。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的稅負並不算低,中國政府的錢從何來,又是怎樣在政府內部分配的,最後又用在什麼地方。這個才是背後的核心問題。地方政府從賣地獲得的財富是如何被用掉?合理嗎?有人中飽私囊從中不當得利嗎?文中提到了房地產稅作為一種直接税取代了賣地收入這種間接稅收。我看到過一個說法,就是直接稅的徵收會令公民更關注政府開支,進而更關注政府決策和公共事務。究竟這種說法能否成真,我覺得值得關注。
我想問要怎樣不給資金還能讓恆大等房企的現金流恢復正常?😅 用政府信用向各供貨商承包商做保證,讓他們先做白工,等樓都賣出去了,能回款了再拿錢?現在部分地方政府的財政本來就很緊繃,需要靠賣地收入支撐,甚至各大房地產公司還有不少購地款欠著地方政府還沒給。還想著要等恆大徹底崩盤才接回項目,那要等到什麼時候?上游供應商怎麼辦?會不會帶來其他衍生問題,在其他行業也製造流動性危機?
說幹不下去的也太天真
@yuntai 关键是房地产乱象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对比硬着陆和任其发展爆发次贷危机,似乎前者也不差。如果不能软着陆确实不够好,但这最多让影响最近买房的人的利益而已,其他人又不是白痴为什么要反抗。。。
为恒大问题提供资金又不只有”为恒大兜底“,政府需要保证的是购房者、投资者和合作方的利益和降杠杆,又不一定要给恒大资金让恒大自己解决。恒大又不是资不抵债而是现金流不足,等恒大崩了再资助项目确保完成不是既保证利益又打击高杠杆发展商?为什么一定要为恒大兜底。。。
雖然很多專業理論不是很懂,但是看著看著,反而覺得台灣的房價好像也沒差得太多,也是因應金融危機,大量的熱錢投入,房價整個往上飆升,到現在還在繼續
没有哪届中国政府干不下去。就算真的房地产硬着陆,他们也能营造出一个对抗了制造高房价资本集团的正义形象蒙混过关。中国人不会反抗的。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此不过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
政府如果最后不为恒大兜底,这届政府也绝对干不下去了
都是韮菜,被收割也是為了中國發展作出貢獻,韮菜要有被收割的自覺,不要吵鬧為國家添煩添亂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