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的背后,还掺杂着不少人为的鼓吹。
最为典型的代表是今年被调查的微博大v“深房理”,其常年宣传“深圳房价将永远上涨”的理念,并教授粉丝通过套取经营贷、消费贷的方式买房。在调查深房理后,深圳政府于今年8月发布称:已发现的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经营贷,金额共达21.55亿元。其中深房理相关人员涉及的问题贷款金额合计达10.64亿元。
这些违规流入楼市的庞大资金、人为制造的购房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深圳房价。
具体而言,深房理推荐的房源以二手房为主,区域主要为前海片区,涉及的小区为中海阳光玫瑰园、诺德假日花园、花样年花郡、花样年花乡,这些小区近三年成交均价与周边商圈均价差额涨幅均超200%,最高涨幅1335.15%。
赵燕菁认为:“高房价受资本价格的影响远比供需关系的影响大。所以低息的资本环境才是过去十年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这和过去十年股票市场、大宗商品期货等价格飞速上涨一样,都是低息廉价资本所致。只要央行收紧资本、提高利息,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本价格就会应声而落。”
房价下跌,中国无法承受之痛?
多年来,政策频频出手调控高房价,但收效甚微。直到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信贷政策不断收紧,企业端融资愈来愈困难,销售端个人按揭贷款额度不断缩减,房地产市场骤然转冷。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16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5%,环比下降20.8%;商品房销售金额4.19万亿元,同比下降14.12%,环比下降23.3%。
销售遇冷,房价亦开始下行。9月70城房价数据显示,过半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二手房方面,更是有约3/4的城市出现了明显的降价现象。
这与上半年楼市供需两旺、高位运行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据财新网报导,2021年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达到9.29万亿元、销售面积8.86亿平方米等峰值。多名行业人士曾预测,若保持这一态势,2021全年楼市销售额本有望突破20万亿元历史性大关。
比房价下跌更快的是房企出现危机的速度。先是恒大,然后是新力地产、花样年、佳兆业……短短数月,出现资金链危机的企业越来越多。11月5日,世茂集团副主席许世坛是在一场投资人电话会议上直言:如果政策再不转向,哪怕是全中国最厉害的房企也只能再撑三个月的时间。
更不可预估的影响是:将有成千上万的购房者无法收到自己花费百万元乃至千万元购入的房屋——开发商可以宣布破产,购房者的房屋贷款却不能不按时交予银行。
同时,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亦将大受影响。
据亿翰智库统计,第二次集中供地的城市中超90%的城市出现了流拍和提前终止(2021年开始,大陆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22个重点城市实施集中供地政策,要求将原本分散供应的住宅用地进行集中化管理,一年内共分三批出让)。长沙、北京、杭州、广州、沈阳等核心城市的流拍率都在50%以上;福州、长春、天津、重庆、成都等城市流拍率亦高达30%。
“这不是又回到卖地的老路了?”
伴随流拍率上升,溢价率下降,多个城市第二轮集中供地土地拍卖成交金额较第一轮有大幅下降,杭州、重庆、北京、南京降幅分别达78.1%、74.4%、53.8%和48.9%,直接拖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业界对于房地产行业硬着陆的担忧与日俱增。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员张斌近日撰文指出,今年7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已经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疲态,投资、新开工和销售等主要指标快速恶化。9月,房地产投资的当月增速为-3.5%,这是2016年以来首次在常规时间内转负(除2020年2月以外)。糟糕的数据表现,无疑已显露出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征兆。
据他测算,如果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从高位回落15%的话,算上直接、间接影响,至少会拉低GDP增速1.5个百分点。
“上面这种估计可能还是过于乐观。如果没有及时有力的处置措施,现实当中出现的会是不断放大的负反馈机制。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上下游企业、地方政府关联企业、居民、金融体系几个部门关联在一起相互作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加倍放大。”
在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中国政府面临一场艰难选择。
“这不是又回到卖地的老路了?”
从10月下半旬开始,一场针对地产金融政策的紧急纠偏行动迅速开展。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部分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三条红线”政策存在误解,导致信贷收缩过紧。
2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公开场合表示,房地产业“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22日,银保监会有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督促银行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监管要求。
最先放松的是个人按揭贷款。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10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占比新增信贷42%。
作为一线项目人员,蒋恺的感受与宏观数据表现一致。“之前我们项目上平均一个星期可能才批到3、4户(的按揭),最高峰的时候每个人要等三个月才能批下来,现在慢慢的已经开始压到一个月以内。”
其次,进入11月来,开发商发债融资与“三道红线”出现松动信号。
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开发商代表座谈会,中指研究院认为,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的相关政策会明显松动,近期将会有开发商在公开市场发债融资。
10日,财联社报导称,对于地产收并购,近期部分央企国企向监管部门反映,如果要做一些承债式收购,“三道红线”就会被突破,建议监管部门对“三道红线”相关指标予以调整。国金证券指出,这或代表三道红线指标出现调整的可能性。
对于预售资金的监管和土地竞拍规则,也在逐步放开。
11月1日,成都宣布,接近停工状态、急需资金的开发商,可提出预售款例外支取申请;2日,徐州降低了开发商申请预售的门槛,减少建设成本,每批次申请预售许可或现房销售备案的建筑面积从4万平方米降到2万平方米。
第三轮集中供地中,开发商参与竞拍的门槛得到广泛降低。苏州将地块保证金比例从50%左右下调至30%,土地款首付比例由60%下调至50%,同时取消因超溢价而需提前支付尾款的要求。广州不再强调资金来源,并对部分“回炉”地块起拍价出现小幅下调,有些地块甚至取消了新房限售价。
受一系列政策利好,11月11日,房地产行业股票债券双双迎来大涨,资本市场信心迅速恢复。
但在李宇嘉看来,这并非一件好事。对新出让的土地和开发项目,本来应该全面肃清规则,强调自有资金拿地、资金穿透、预售资金监管,房价地价联动。然而,此前集中供地和优化出让规则形成的一些长效机制,又再次被突破了。
“这不是又回到卖地的老路了?”
在赵燕菁看来,过往四十年,依靠土地资本化,房地产市场为整个社会创造了丰沛的资本,使中国大陆得以摆脱过去依赖财政盈余的“传统增长”模式,转向依靠未来收益的“现代增长”模式,实现全球历史上都罕见的跨越式发展。
“可以说房地产在M2(货币供应量)的生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使得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资本不足和货币短缺问题。”
问题在于,中国房地产行业高杠杆的发展方式,使得企业自身债务已经膨胀到难以解决的地步,高房价更是导致严峻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当今中国大陆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的高位,趋向稳定城市化水平。过往那种以土地撬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难以持续。
在赵燕菁看来,中国大陆城市发展将从资本型增长阶段逐步进入到运营型增长阶段,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将面临完全不同的问题。曾经的困难是巨大的资本缺口,但在城市化的运营型增长阶段,新的困难将在于资本充裕却没有更多的投资项目,而维持城市运行的现金流(包括养老金、社保在内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可能严重不足。
“当资本需求下降,现金流需求(一般财政预算支出)上升,中国的土地收益要从一次性的资本收益(卖地)为主,转向持续性的运营收益(税收)为主。”
那么,房地产税会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吗?
“都是假复工”
房地产税长期被视作地方财政的重要补充。在上海、重庆试点十年后,于近日计划推动第二轮试点。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文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
8天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迅速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授权国务院进行为期5年的房地产税试点,并指出,在条件成熟时,及时制定法律。
截至目前,关于房地产税的试点与细则仍未出台。但与之相关的讨论已沸沸扬扬。针对代替土地财政的看法,不少券商机构几乎得出统一的结论:在目前这个阶段,房地产税带来的收入有限。
如方正证券测算,在房产税税率为0.8%、整体免征比例为50%的中性假设下,2020年全年房产税收入仅为1.42万亿元,远低于当年约8.4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总收入。
赵燕菁则认为:“开征房地产税会压低房价,但房地产的资本属性随之削弱。税收是现金流,对资本加税就是将未来收益还原为当期收益,是资本化的逆过程,至于影响多大,要看税率。此外,中国地方政府税收主要来自于企业,企业的竞争源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如果对住房征税,实际上是对劳动者个人征收的直接税。哪怕表面上对多房房东征税,最终也会传递到租房的房客头上。如果要减少‘税痛’,就必须增加劳动者的工资,反过来又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如果政府减税给企业,那么房地产税的增加抵偿了企业纳税的减少。同样的税收收入,高征收成本的直接税替代低征收成本的间接税,结果会导致更高的社会税负且没有带来税额的增加,也达不到补充地方税的目的。”
“这次房地产税的试点目的是调节收入分配,推进共同富裕。”陈志刚指出,“现在问题是直接税很多加在劳动者身上,而对资本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征税很少。房地产税的作用是可以变相对财产征税,其补充地方财政收入的功能较为有限。”
在陈志刚看来,如今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是地方税少导致的,而是中央地方间财政关系所造成的。因此地方财政压力的问题,应该被放在整个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大框架下进行讨论。“目前来看,补充地方财政不应该靠房产税,而应该靠消费税跟增值税,靠事权跟支出责任的合理划分。”
这些政策放松、土地财政、房地产税的宏观讨论,对于赵利、王平这样的普通购房者而言,息息相关却又难以切身理解,他们最为切身的观察,是那套让他们揹负数十年贷款的房子,到底有没有希望交付。
据财新网报导,伴随着政策放松信号,11月14日,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一场内部会议上指出,当下公司重要工作之一是尽快恢复正常的开发贷业务,并全力以赴回笼800多亿元的已售未结资金,并确保归集到各地政府的资金托管专户上,以保证工程持续建设。
进入11月以来,不少媒体报导武汉恒大科技旅游城正式复工的消息。但赵利告诉端传媒,有业主去实地探访过,工地上只有稀稀拉拉的数十名工人刷着外墙,如果人手不增加,根本无法保障恒大于2022年春节前分批交付的承诺。
而在南昌,王平购买的新力城也面临同类遭遇,在政府的督促下,新力城迎来了少数工人在贴瓷砖,做水电。但过几天,工人就又走了。
“都是假复工。”王平愤愤不平道。
郭洁及佳兆业壹号的其他业主,在经历数次跟政府的沟通后,终于搞清楚佳兆业停工的原委——佳兆业同承建方的债务纠纷导致施工暂停。
“现在讨论的结果是走法律途径,事实清楚的话,政府部门清走施工方,安排新的施工方进场。现在谁都信不过,企业、政府部门都是遮掩着,问就是走流程。之后还是我们业主自己跑。”
应受访者要求,赵利、王平、郭结、蒋恺为化名。
问题的关键是08年放开了所谓金融创新,影子银行泛滥,极大地提高了货币乘数,加速了货币流动,他们要借房价控制社会货币流动,最大化攫取货币,看看M2为什么增长那么多那么快?而且还是集中在极少数手里。利率上升,整个社会资金链条断掉,房价暴跌,受伤害最大的是普通老百姓,而不是那些富豪,他们早就把风险转嫁给老百姓了,看看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吧,尤其是负债结构。
恒大的情況,其實能否理解成,類似銀行擠提的情況?明顯見到資不抵債、過份槓桿,但同時流動資金不足,結果出事。
@jackhui 因為恆大自己本身就用了很多手段降低帳面上的負債,例如商票等等。部分資產的價值,例如土地和未售出物業的價值也不是恆定的。假如中國未來樓市的前景不佳,中央繼續打壓樓價成為預期,這部分的資產是必須要減值的。如果只是提供流動資金就能解決問題,恆大的事情絕對不會拖得這麼久。從財務報告上看,恆大自己的資產的確超過負債。但是恆大自己的表外負債有多少?有多少多次抵押和一房多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還沒理清楚就說恆大只是流動性危機的話那就是懂經濟但是不懂中國了。
Jack Hui瞎BB啥 恒大是资不抵债了还是只是流动性危机?如果像他说的只是流动性危机 那只要提供短期贷款就解决问题了。中央紧张个啥?整个市场紧张个啥?有一阵子连美股都受影响了 。根本问题就是包括恒大在内的国内头部民营地产企业都是在玩高负债率的游戏 一旦房价下跌 直接资不抵债 要救回来可不是提供“流动性”就完事的 而是要救整个房地产市场 不过 那么xi总就要被打脸了lol
給樓下,所以恆大資足以抵債?
@EricChan 而和国有资产的区别在哪里?根本不是一回事好吗?回去补补金融再来评论金融问题,没有兴趣为你补课。。
@EricChan 你需要分清流动性不足与资不抵债的区别,如果你不熟悉金融可以问问朋友,香港应该很多懂的。
流动性不足只是手上没钱,而不是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就好像你放款了100万给别人,又向人借了100万。你在收款前无法还债,但不代表你没有资产。
恒大的特点就在于他拿的大多是优质项目,单独项目而言是盈利的,而恒大整体而言也是盈利的。所以如果破产清算所有债务是能还上的,只是时间对不上因此需要垫资。
这种流动性问题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如果能把项目拆解出来,完全不存在亏钱的问题,甚至垫资的人是能赚钱的(恒大本身的盈利就来自于这块)。
除了部分不盈利项目可能拆解不出来,但从恒大整体盈利的角度看这部分应该不多,而且中国平时又不是没有房地产项目烂尾,多几个烂尾影响不大。
所以全局而言根本没什么好担忧的,乱肯定是要乱一会儿,整理清楚账目可能都要好几个月,可能还要等恒大自救手段用完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行。
解決爛尾樓的方法可以參考延伸閱讀裡”六年後”的那篇報導。預售屋本身已經收到全額售款了,所以應該是沒有被”低價接手”的價值。
最可能出錢進行後續工程的,還是政府或買主,後者的話不知是否有政府提供優惠貸款等方案的前例。
文中提到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財政分配的問題,若繼續推理,其實即是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之問題。我之前亦提過好多次,中國問題的本質是共產黨權力分配的問題,秉持一黨專政之紅色傳統,兼之自古以來對“大一統”之迷戀,要搞強幹弱枝毫不出奇。
有那几百万上千万,我立刻想办法溜。
@Jackhui 而且你說的低價接手資產 本質上跟90年代的賤賣國有資產有什麼區別呢?恆大賤賣資產以後收回來的錢無法償還各種負債甚至是解決產權問題。恆大等地產商很多的樓盤都抵押給了銀行,銀行允許恆大這樣子賤賣抵押給自己的項目嗎?就算這些樓建好了,這些樓都是優先給銀行而不是給業主的。
1、签订房屋产权调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被拆迁人的支付房屋请求权;
2、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商票);
3、银行抵押权以及经预告登记的预售商品房购房人请求权,按登记先后顺序就抵押物或特定物受偿。在预售商品房消费购房人不能从破产企业无担保财产中得到清偿时,可以从抵押物变价款中分出一定比例优先受偿;
4、破产费用及共益债务;
5、预售商品房消费购房人请求权、消费购房人支付的定金本金(设定优先受偿上限或比例)、劳动债权,包括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职工的补偿金。
6、所欠税款及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
7、普通破产债权。
@jackhui 那就是國企接手部分資產的套路嗎。還是你的意思是只要確保能交房給業主就行。恆大過去欠下的供應商分包商的商票大家就當無事發生?那些抵押給各銀行的土地和樓盤各家銀行當壞帳吞了就算了?還有恆大的理財產品呢?
@EricChan 项目运营需要现金流,但现金流不一定要来自恒大。只要有钱给工程队他们就能继续建房,建完就能交房收回来钱。所以如果恒大无法完成某项目交房,就可以找人低价接手项目,然后投入资金完成,根本不需要往恒大投钱啊。
@紫绿艾枫
大陆房价一部分是货币政策导致的,另一部分就是政府为了发展和开发商之间做的交易,而被交易的对象就是一个个本应在政府监管下得到保障的购房者和原本可以防范风险的金融制度。为了发展而发展的赌徒模式是有代价的,不管是僵局还是硬着陆都是需要充分处理的危机,而大陆政府的选择是先薅一把羊毛压压惊
*但中共的狀況不一樣,中共在1994年搞分稅制,希望藉此改變在財政上強枝弱幹,中央部門需要向地方政府求爺爺告奶奶地借錢的窘境。當稅收中的大部分被中央拿走以後,地方官員為發展經濟也為了政績就藉著房地產制度改革發展土地經濟土地財政。
我覺得文中陳志剛的說法是點出了一個社會大眾在討論樓價問題時的盲點。房地產價格高昂是因為政府在裏面的間接稅。中共學了香港的賣地作為地方政府收入的模式。但是香港這套模式本來就是與香港特有的政經狀況配合的。香港本地缺乏資源及資金,作為資金貨物的自由港也讓香港無法從中獲得稅收,倫敦方面也不願為此作出資金投入,故而採用土地財政模式並形成慣性無法自拔。但中共的狀況不一樣,中共在1994年搞分稅制,希望藉此改變在財政上強枝弱幹,中央部門需要向地方政府求爺爺告奶奶地借錢的窘境。地方官員為發展經濟也為了政績就藉著房地產制度改革發展土地經濟土地財政。香港還能說是因為土地供應不足而導致高房價,但是內地很多城市不存在這種狀況。房價高企有政府限制土地供應,操控教育醫療資源向新發展區傾斜等方式鼓吹起來。而事實上,房地產銷售額有多少通過不同方式(土地出讓金,稅費,各種收費)到了政府手上?這個數字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有人說在60%,更有人說75%,但大頭肯定是從政府取走了。
同時房地產市場也是很多本土製造業的推動引擎包括上游的建材產業,電器產業,廣告宣傳產業等,這種複雜的官商民利益糾葛是龐大的國家官僚系統難以應付的,特別是中國不同地區的房地產市場狀況不一,所以就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狀況。事實上,中央政府這次放手讓各地方政府作試點事實上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示中共自己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需要各地各自做實驗尋找可行方案。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的稅負並不算低,中國政府的錢從何來,又是怎樣在政府內部分配的,最後又用在什麼地方。這個才是背後的核心問題。地方政府從賣地獲得的財富是如何被用掉?合理嗎?有人中飽私囊從中不當得利嗎?文中提到了房地產稅作為一種直接税取代了賣地收入這種間接稅收。我看到過一個說法,就是直接稅的徵收會令公民更關注政府開支,進而更關注政府決策和公共事務。究竟這種說法能否成真,我覺得值得關注。
我想問要怎樣不給資金還能讓恆大等房企的現金流恢復正常?😅 用政府信用向各供貨商承包商做保證,讓他們先做白工,等樓都賣出去了,能回款了再拿錢?現在部分地方政府的財政本來就很緊繃,需要靠賣地收入支撐,甚至各大房地產公司還有不少購地款欠著地方政府還沒給。還想著要等恆大徹底崩盤才接回項目,那要等到什麼時候?上游供應商怎麼辦?會不會帶來其他衍生問題,在其他行業也製造流動性危機?
說幹不下去的也太天真
@yuntai 关键是房地产乱象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对比硬着陆和任其发展爆发次贷危机,似乎前者也不差。如果不能软着陆确实不够好,但这最多让影响最近买房的人的利益而已,其他人又不是白痴为什么要反抗。。。
为恒大问题提供资金又不只有”为恒大兜底“,政府需要保证的是购房者、投资者和合作方的利益和降杠杆,又不一定要给恒大资金让恒大自己解决。恒大又不是资不抵债而是现金流不足,等恒大崩了再资助项目确保完成不是既保证利益又打击高杠杆发展商?为什么一定要为恒大兜底。。。
雖然很多專業理論不是很懂,但是看著看著,反而覺得台灣的房價好像也沒差得太多,也是因應金融危機,大量的熱錢投入,房價整個往上飆升,到現在還在繼續
没有哪届中国政府干不下去。就算真的房地产硬着陆,他们也能营造出一个对抗了制造高房价资本集团的正义形象蒙混过关。中国人不会反抗的。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此不过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
政府如果最后不为恒大兜底,这届政府也绝对干不下去了
都是韮菜,被收割也是為了中國發展作出貢獻,韮菜要有被收割的自覺,不要吵鬧為國家添煩添亂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