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嘉年華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1-10-10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關先生,回應圓桌話題《Netflix 劇集《魷魚遊戲》爆紅,背後隱藏了怎樣的韓國社會?

這部韓國的《魷魚遊戲》雖然在韓國出品,以韓國作爲故事背景。但其當中揭示的問題幾乎每個世界上的一下線大城市都面對的,不過是程度不一而已。而某些問題在某些城市甚至銳化至「危機」級別。例如香港的住房問題、日本年輕人的就業問題、日本的高齡人口問題、臺灣年輕人低薪問題、紐約人高負債問題等等。

退一步更廣闊的視野觀察《魷魚遊戲》凸顯的社會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發達地區的社會困惑、悲傷、甚至乎詛咒 ,我們作為一個知性的人 在這種種混沌說迷茫中,如何處理道德良善、人性敗壞的人文問題(更多的是,做一個個人生的決擇)。

我看來,這部 《魷魚遊戲》精彩以及能引起這麼大的社會迴響的原因是,它響應了每個在大城市生活裏需要面對這些問題的市民心中的掙扎(或多與或少),以及有錢人生活的無趣,戲劇化至一個至:「這些人生(遊戲)抉擇是 生與死攸關的,要麼生,要麼死,你怎樣選擇?」迫使人們不得不正面面這些迫切的人生課題。看到電視裏人物在掙扎,其實也是電視機前的觀眾心裏掙也在掙扎。

2. bbbbbb,回應《魷魚遊戲:凌駕於底層的想像

squid game的特點就是在一個架空的殘酷世界下展現各種人物的的選擇和掙扎,來諷刺現實世界的作品啊。沒有這個被作者批評的不合理的設定,怎麼能引出人在極端條件下的選擇呢?比如說主人公開始的設定是個善良的大好人,但是在彈珠遊戲中真的就要輸了死了啊,他(哭着)欺騙老爺爺不是順理成章的嗎?

而且明顯的劇集中的窮人不是按照對金錢執着的設定活動的。主角、朝鮮女、首爾生、巴基斯坦小哥都是為了家人啊,而且表現也都不同,哪裏看出「貼近大眾對於底層和邊緣人的想像和窮人對金錢執着的設定」?

所以這個文章的作者對底層的想像是什麼樣的?

3. Roundoff,回應《魷魚遊戲:凌駕於底層的想像

我同意作者的思路,魷魚遊戲的長處基本上不在敘事和劇情,而在視覺藝術成就上。但是我個人認為劇情比較弱的原因不在於它故事邏輯有洞,實際上它沒有洞,比如說男主角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一面,這並不是contradicting narrative,這反而讓人物形象更真實飽滿。它劇情弱的原因是在於一切都很跟隨著套路,對有一定expectation的觀眾來說,實在太在意料之中了。

不過這是一個大眾向的電視劇,所以也是吹毛求疵吧。最重要的還是看它的藝術佈景。

4. ChenMoEURO,回應《美英澳「海洋三國協約」與核潛艇交易,是否專為遏制中國的海上擴張?

上世紀30年代的倫敦海軍條約明面上是限制了日本的海軍發展,但實際上是在維持美日海軍力量的平衡。以美國的工業實力,一旦全面開動,可以很輕鬆在海軍艦艇噸位上碾壓日本。

現在中國似乎處在了和當年的日本相似的情況。一方面拒絕軍控談判,一方面又大力發展軍備打破平衡。其後果是可以預見的。在美國的支持下,澳日韓印乃至東南亞諸國的軍備發展必將加速。到那時不知道歷史的悲劇會不會重演。

5. EricCha、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美英澳「海洋三國協約」與核潛艇交易,是否專為遏制中國的海上擴張?

提到日本的導彈科技不如韓國,我覺得作者的判斷是不完全準確的。日本本身作為航天大國,在航天火箭上的科技算是位居世界前列,比韓國要領先得多。考慮到航天火箭與彈道導彈科技的高度共通性,日本發展彈道導彈更多是由於和平憲法和戰敗國地位帶來的限制,一旦日本修憲成功,美國放開對日本的政治限制,在彈道導彈上的發展只會比韓國更快。

6. 第二性、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2021諾獎作家古納:身為流亡者與難民,怎樣知道「我是誰」?

第二性:「西方價值」或許受到了衝擊,但要說「搖搖欲墜」恐怕還為時尚早吧?

第十一個觀察者:@第二性:這要看角度,對於西方人自己來說,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他們生存的環境帶來的文化認同是比較穩定的,但對於殖民地出生的人,對西方價值的觀察比對其被撕扯的生長環境,會有很多反思。

是否「搖搖欲墜」是對每個人都不同的,這也就是「我是誰」的核心問題的拷問之一。

7. 嘿嘿喲呦,回應《林鄭任內最後施政報告強調國安與發展,結語哽咽「香港仍然是祖國掌上明珠」

林鄭月娥自己也是陸港英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縮影。有問題領袖擔責當然是必然(中聯辦,港澳辦前主任,以及英外交大臣都已被貶),但是希望不止於此,深度的反思與檢討是陸港英三方的整體社會責任所在,這不是林鄭一人可以承擔得了的。

8. madlex,回應《從《智取威虎山》到《長津湖》:香港導演們能把政治從主旋律電影中分離嗎?

香港人所謂的「靈活」,是不破壞規矩的前提下盡量踩線來獲取利益。過往香港導演,或者可以講香港的文藝工作者,受益於「一國兩制」之免死金牌,加之中共對「高等華人」之寬容,可以做一些中國同行無法做的事。而現在「一國兩制」的空間消失,國安法所謂的「紅線」又無法捉摸(事實上被香港文藝工作者最常提到的即是「紅線」模糊不清的問題),香港的文藝紅利好快就會消失。

9. Ayahuasca,回應《從《智取威虎山》到《長津湖》:香港導演們能把政治從主旋律電影中分離嗎?

香港導演的電影不等於香港電影,早期香港影劇的特色是道具看起來都很粗糙,但時裝劇人物卻衣著華美,古裝武俠劇布景跟道具都粗糙得讓人出戲。故看香港影劇看市井小民生活最適合,突兀感最低,加上妙語如珠的台詞與合理又前後呼應的劇情,(此處指港產佳片,當然亦有許多粗製濫造的低級影劇)到後期與中國合製的電影開始上市,對於習慣看早期香港影劇的觀眾來說,馬上能察覺到風格已完全不同,看著合製影劇高預算下的道具與場景,生硬的對話與空洞的劇情,不如把早期的香港影劇翻出來重溫。

或許就像名導演們對漫威的批評吧:這已經不是電影了,是一場場的嘉年華,針對的是特殊的觀眾們,不好此道者是無法融入的。

10. 論Group,回應《三次分配能縮小中國貧富差距嗎?共同富裕的錢從哪來,到哪去?

國內的貧富差距,主要出現在城鄉差距。中國有六億人口月收入僅僅一千人民幣,但在北上廣深,即使是飯店服務員也有四五千人民幣收入,有的還包吃住。要幫助他們脱貧,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開戶籍,放人口進城。

但現行的政策完全相反,不僅在戶籍上歧視他們,限制他們的孩子入學,限制他們享受大城市的公共資源,還在居住空間供給上驅趕他們。北京切除低端人口行動趕走了一大批人,建設用地紅線限制着各大城市的住宅用地供給,最終以高額的房租逼走低收入人群。

戶籍政策赤裸裸地歧視農村,高考錄取名額分配赤裸裸地偏袒北上,如果真要實現共同富裕,為什麼不從最簡單,最應該做的,本就屬於政府職責的部分做起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