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潮下的議助們:誤打誤撞入行,念念不忘地離開

跟隨區議員入主地區的一眾議員助理,有新手老手,有學生也有社運搞手,惟議員大規模辭職,議辦關閉,駐定他們的職業生涯皆短暫。
前議助阿欣手持張可森寄給她的信件及區議員單張。

「我和他的理念相近,如果這個人爬得越高,他的政治理念可以傳得越遠。」阿欣是前屯門新墟區議員張可森的助理。沒有地區工作經驗,沒有從政經驗的她,在反修例運動的推動下踏足政壇,成為議員助理。僅僅一年,老闆張可森遭還押並辭職,議員辦事處亦已關閉,阿欣也不再是議助。

一向以來,要成為議員助理,通常有一定社區工作背景,或是希望以這職位為踏腳石,累積地區工作經驗,其後出戰區選或者立會選舉。

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取得全香港近85%直選議席,一批素人議員帶著一批素人議助走進區議會。惟伴隨著香港政治氣候突變,紅線步步迫近,有議員被DQ,政府也要求區議員宣誓效忠特區及擁護《基本法》,大批民主派區議員宣布辭職。一班原有志於政治,希望通過議助職位來參與政治的素人,也間接地被DQ了。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5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感謝作者,辛苦整理。
    回看歷史,不甚唏噓:建制派的城府與北京靠山,本土派的憤青和孤注一擲,或許一開始就。。。

  2. 香港的事情,无论什么事情,看起来心里都好难受。

  3. 如果可以做到4位前議助對談,成篇訪問應該會有更多火花。讀落成篇文嘅架構係分開寫4人各自嘅故事,最後以4人各自嘅寄望作結。但作為讀者,我更想知道4人係面對當前環境下一齊交流嘅對話同故事,尤其熊百祥作為資深議助,熊對素人議助有咩想分享?雖然上述問題分開做訪都可以問到,但對談有交流下嘅回應會更有火花。知道記者約訪問並唔容易,只係小小提議希望可以睇到更有深度嘅文章。

    1. 謝謝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