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加班也治不好內卷,互聯網打工人說「真的停不下來」

「我們說內卷的時候,其實就是內耗,就是並沒有把盤子做大,而是在同樣的事情裏互相侵蝕。」

被「996」、「內卷」等窒息標籤包圍的中國互聯網行業,近日似乎有所鬆動。騰訊旗下的光子游戲工作室,在6月14日發佈了加班管理機制,強制要求員工週三晚上6點下班,其他工作日下班時間也不能晚於晚上9點。隨後,近年發展迅速的短視頻平臺快手和字節跳動(編註:抖音、TikTok母公司)也相繼宣佈於7月1日和8月1日取消大小周制度(編註:指一週工作六天,下一週工作五天的隔週雙休制度),美團旗下的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也緊接其後宣佈取消大小周,並立即於7月17日執行。

端傳媒採訪數位互聯網公司員工,瞭解他們對取消加班的看法,新措施會為他們的工作帶來什麼影響,互聯網人的福利與壓力是什麼,他們怎麼看內卷?

得知取消加班後……

利柔(生於94年,字節跳動戰略方向員工,入職3年):字節取消大小周的消息是通過郵件發佈的,那天同事都在互相提醒看郵箱,郵件非常簡短,就兩三行。我們的內網「字節圈」裏很快就有一些人發帖,但沒有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畢竟取消後加班費怎麼算的問題還沒解決,太開心了也顯得自己不夠愛崗敬業。

但是我太開心了,我盼這個玩意兒盼了好久。

茄子(生於91年,快手程序員,入職1年):對快手取消大小周這事會感到遺憾吧,畢竟會少不少錢。我們週末那天加班算雙倍工資,一個月多兩天上班,一年多20幾天上班,相當於一年多拿2個月工資,現在就沒了。

但有雙休還是爽。

阿晃(生於95年,字節跳動運營方向員工,入職1年):我其實對取消大小周的感覺還好,我更關心你的付出跟收入是否匹配吧,一些相應的福利是否到位。所以要看這個措施怎麼落地,如果工作量沒有降低,工資也沒有相應調整,那相當於以前攤到週末做的工作沒有報酬了,這樣子肯定是不贊同。

利柔:其實8月1號才開始正式執行,細則還沒有完全出來,現在公司內部的說法只是取消,如果大家還有加班需求的話,可以按需提加班,但這些事情還沒有一個非常明文的說法,我猜公司可能想再看一看,用這半個月的時間收集一下輿情反饋。

元鋼(90後,曾與騰訊遊戲項目合作,入職4年):其實有些騰訊的遊戲工作室很早就說週三不加班了,但具體情況還是要問工作室的人,工作室對這些事很嚴格,不告訴我到底執行得怎樣。

取消加班對你有什麼影響?

利柔:我的工作分爲做項目和管理團隊,項目進展就按項目時間來,團隊任務是雙週確認一次,所以每週多那一天對工作節奏來說其實沒什麼實質性的影響。而且只不過取消了加班,工作量還是那麼多,無非週一到週五安排得更緊湊一些,還是可以做完的。我寧願工作日緊湊一些,也要把週末拿到。

阿晃:我們是雙月定一個目標,所以週日這一天的工作量從結構上對我們的影響不是很大。但如果我的項目是週六上線,在有大小週的時候,相當於週六整天加完班後,週日還要上班,這個就比較疲勞。(編註:字節的單休周是週六休息,週日上班)取消了大小週的話,如果我週六加班,週日就不用必須來,解放很多。

茄子:我們分大中小需求,小需求基本一個人一天搞定,中需求可能要兩到三天,大需求基本要三四個人一起幹,一干一個月。取消大小周可能會影響中需求,少了一天測試的時間。但取消大小周後,如果要加班還是可以申請的,通過也不麻煩。其實以前快手有大小周的時候也可以不去,請假就好。全員大小周挺沒必要的,不是所有的部門都有事情要在週末幹。

利柔:字節也是大小周那天能請假,而且那天請假是沒有限制的,你要願意可以一直請下去,只是沒人那麼幹。

大廠人有多忙?

元鋼:與遊戲項目合作時,我的一天還蠻恐怖的,人力非常不足,我每天早上10點就在公司開會,一天都在開不同的會,一直到晚上11、12點,那個時候我才會發現沒有吃飯。有時凌晨接到老闆的需求,可能會弄到1、2點才回家,或者11、12點之後回家繼續做。週末還要去辦活動、看比賽。騰訊一直都有雙休,只是有業務的時候就不能調休,我最長連續工作過20多天。

我看到一個段子感覺很貼切,說有人在單位的時候從來不化妝,戴棒球帽和口罩,病怏怏的樣子。有一天這人拖着行李箱上樓,打扮得很時尚,走路帶風,像隨時被人街拍,一問是出差回來,是因為這個單位沒有一個人值得她浪費化妝品。

茄子:工作飽和,不會斷檔,但需求不會卡很緊,老闆也不鼓勵我們很緊急地做事。

利柔:面試時,HR告訴我有大小周,當時我就覺得聽起來很累,不知道能呆多久。來了之後果然很累,有一種你休息不過來的疲勞感。在我被鬧鐘叫醒,又不想起床的時候,我好不想上班,但基本上我知道爬起來就好了,就能進入到生活的狀態裏。

有大小周時,單休的那一天會充分用來休息。因爲實在緩不過來。我一般會睡個懶覺,可能睡醒11點,然後在床上賴着點外賣,吃完飯可能再睡個回籠覺。

阿晃:我的一天大部分時間在開會,最誇張的時候一天可以開十個會。字節開會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會議之前要準備好一個非常詳細的文檔,基於文檔去討論,可能會上只有40分鐘,實際準備要超過2個小時。會上還會形成非常多的意見和後續的to do,所以開完所有會議之後,晚上還要去把一天會議上的東西全部消化掉,沉澱出一個新的文檔,用來準備下一次的討論或者落地的策略。

互聯網打工人怎麼看996?

利柔:說實話,在我來看,有太多行業比互聯網辛苦。我加入這行之前是做項目的,早上10點半上班,夜裏1、2點下班很正常,這中途還一直是高強度工作的狀態。每個項目的時間限制也非常緊張,公司項目的pipeline又比較好,一個連一個,之間也沒有太多休息的時間,所以我來了大廠以後覺得還好吧。而且就算互聯網是「99」,我們也只不過是晚上班、晚下班而已,那很多行業是「77」啊,時長是一樣的。

但也分部門,有些事業部,比如電商現在應該是很累的,電商那邊好像經常是12點下班,就是階段性的。

現在這個強度我覺得可以接受,沒有累到讓我不想再繼續。但我確實也在考慮,如果是同樣的時長和強度,早7點到晚7點會更健康,這樣我工作日的晚上就可以安排很多social活動。

茄子:其實我覺得互聯網還好,不知道爲什麼大家這麼關注,可能隔行如隔山,大家比較好奇吧。

阿晃:我在的部門沒有打卡,也沒有工時制度,整體比較彈性。考核主要是看一下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成果)完成進度怎麼樣,會打分,每半年評次績效,通過這樣的機制去reveal一下你每個階段的貢獻,所以不怎麼看一天的工作時間長不長。但導致的問題就是即便你不在公司,在出差,或者在家裏,如果有工作消息,你還是要回。

我也一直在想,有時候看一些職業劇,發現醫生啊、刑警啊,好像不怎麼談996和內卷。他們的工作肯定比互聯網打工人更忙碌,爲什麼他們不談?我覺得是因爲他們做的這些事情是有價值的,他們會奉之爲事業。互聯網人更多去談論996以及內卷,是因爲大部份人認爲自己不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只是在爲資本家打工。

大廠福利好到讓人願意加班?

茄子:快手晚上8點以後會發30元能量券,可以在便利店買東西,10點以後打車免費。其實有的時候大家吃個飯,工作會到8,9點走也正常,也有人就是喜歡晚上來工作,可能白天狀態好,晚上想衝個刺。

利柔:字節有一個活動日的概念,如果這週是單休,那麼下週的週三有一個名義上的活動日,鼓勵大家在這天早點下班,讓你去鍛鍊,團建,或者回去休息。這一天食堂會提早開飯,平時18:50,活動日17:50。

元鋼:騰訊的遊戲工作室也會週三不加班,我們做市場的沒有。但週三大家會有一個默契,如果你沒什麼事情的話,早走也不會覺得不對,因爲有的時候真的沒什麼事情,可是看到其他人在忙,也不敢走。但是忙的時候,誰管你週三還是雙休,忙起來,春節也要加班呢。

騰訊的福利蠻多的,包括我們打疫苗,都是醫生來公司給你打,我覺得沒什麼可以挑剔的,就是我沒有時間用。對我的幫助最大的是免費心理醫生,壓力大到崩潰的時候,一週要去一兩次。

互聯網人的壓力是......

元鋼:我是讀完研究生後來的騰訊,前幾年我很焦慮,找不到自己,也沒有什麼談判能力。感覺騰訊沒有一個非常完善地告訴新人要怎樣成長的體系,所有東西都是你去做,有錯誤自己發現。我認識好多人,他們都說要做好心理建設才能上班,因爲你不知道這個事情要怎麼做,也不太敢拒絕,畢竟你在這個行業沒有積累,在外面跳槽很難能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

另外我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大廠裏的年齡壓力。我進來騰訊時已經快30歲了,一個93年的男生跟我講過一句話,「啊,你年齡都那麼大了」,那時我才30歲還沒到。

我當時就哭了。因爲我覺得大廠的晉升機制不完全公平,會有很多沒有你優秀、或比你年紀輕的人,因爲在做不同的產品,可能際遇好一點,就先上來了。如果你是一個好強且努力的人,你真的願意被那些95、96年的人lead嘛?我是不願意的。

在騰訊,30歲很多人都當小leader了,總監大概是35歲左右。其實我真的不太知道,40歲還沒當上總監、也沒當上組長的人在哪裏,這種感覺很恐怖。尤其女生還有一個婚姻和生育的壓力,對我來說,最大的壓力是年齡吧。

利柔:我94年的,可能相對同齡人比較早到達現在的位置。但我覺得中層是最難做的,它要求人既能做業務,又能做管理。而且字節的組織架構很扁平,導致一個人的管理半徑比較寬。如果條線層級很分明,我只需要管兩三個人,剩下的人都匯報給那兩三個人就好,但結構扁平就會導致一個人要管理很多人。

而且再往上的話,我其實也不知道要怎麼走了。剛進去的小朋友就還好,前幾年按部就班,稍微表現得好一些,可能工作了一段時間就是中層。但再往上去探討職業路徑和發展,10個人裏應該有9個都回答不上來,因爲互聯網公司沒有這個東西。

互聯網公司的晉升就是升職級。但公司基本上沒有一個明確的,可以保證一個員工說你今年可以上幾級的標準。我跟HR探討過這個問題,但你看完那個所謂的標準表格,覺得什麼都沒有說,因為全都是虛的,不太好衡量的東西。規則只會告訴你,每半年績效在什麼及以下,你沒有晉升的資格,但它不會告訴你績效連續多少次達到什麼程度你就一定會升。

我覺得也跟序列有關。比如做產品、運營、銷售的,他們的工作更容易被量化,研發解決了什麼需求,幫公司提升了多少效率,銷售賣了多少廣告一類。但像我做戰略的,就沒有一個恆定的標準來判斷優劣,這個事情的不確定性就會變得很強。

可能還是要看你有沒有一些時代的機遇,能不能夠抓得住,能不能表現得好,以及還要會做人吧。

茄子:公司不會給你指明道路,但公司的一切資源也都在那,我覺得晉升看的是內驅,得自己找路。我們想職級晉升可以申請答辯,一年一次機會。研發的職級晉升是有量化標準的,比如代碼效率、bug率,另外也會讓你回答一些工作思路的問題。我覺得互聯網的每個部門都有它的量化標準在。

我還沒答辯過,入職還沒滿一年,而且得達到一定績效要求了才有答辯機會,不是人人都有。

阿晃:我目前最大的擔憂是大廠的變化非常快,可能你今天做的業務,明天就死掉了。也許剛把一個業務想得很明白,這個業務就沒了。

拿產品經理做例子,這個職務的基礎素養是差不多的,比如數據分析能力、UI(編註:User Interface,用戶介面)設計能力、對於產品的理解能力。但是不同的產品是天差地別的,比如我原來做的是視頻產品,而下一個做的是汽車產品,我對於視頻用戶的一些想法和理解,就沒有辦法運用到下一個。這個非常常見,這意味着你要去換團隊,你本來做的事情戛然而止,你需要從0到1再做另外一件事情。我覺得這是互聯網人整體的一個焦慮,真的是停不下來的感覺,永遠沒有放鬆和休閒的那一天。

互聯網的倖存者之所以能夠很快地做到某個程度,可能部分原因是有個業務他從0到1一直跟下來了,中間沒有發生什麼變動,業務又一直是風口上的東西,你恰巧又在這個團隊,那就很幸運。

元鋼:我最近其實有在研究字節的崗位。比起來騰訊還是比較穩定的,像一個互聯網裏的國企,老闆們都已經十幾年了。騰訊有句話叫鐵打的老闆、流水的兵。因爲騰訊真的不愁招不到人,大家的可替代性其實挺大的,我覺得誰都能來做我的工作,只要老闆講清楚要幹嘛,我們的方法論很成熟。我覺得騰訊比較偏愛年輕的血肉。

利柔:字節整體比較推崇奮鬥、創業,它不像騰訊可能到了一定的位置上,只要安排下面的人幹活就好了。字節沒有這樣的階段,連張一鳴(原CEO)這幫人都是夜裏12點、1點在群裏激烈討論事情的,你說在這種氛圍下,往下就是所有人都很累,不管你是什麼階段,然後中層更累。

互聯網的數據崇拜

元鋼:互聯網非常快,產品版本更新,或者營銷上發現一個熱點,市場一定要馬上有反饋。另外這邊主要看短期效果。如果短期不達預期,就馬上換人換架構,整體方向也是有問題馬上調整。但市場營銷的很多東西其實需要一個長期的思考。比如大廠會看單個素材的評價、好評率、互動率、上多少次熱搜,但是它背後怎樣去影響人家心智,不是僅從曝光量一件事情去講的。品牌的影響力很難在當下就看到對產品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但是老闆們非常着急,可如果這麼短視的話,對於當時辛苦付出的人不是很公平。

其實我經常在想,我是不是變成了垃圾信息的製造者。因爲現在大廠越來越喜歡上熱搜,但是這些對於用戶來說真的是有意義的東西嗎?

阿晃:字節也非常看重數據反饋。基本上字節做產品時,會有大量的實驗去佐證這個產品是好還是不好,有沒有效果。包括一些已經上線了很長時間、可能使用範圍已經非常廣泛的功能,也會、去驗證這個火了差不多3、4年了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價值。

這挺出乎我意料的,因爲這個事情都已經存在這麼久了,一般就不會再去質疑這件事情有沒有價值了。但字節還是覺得時間不一樣了,是不是得再去看一下當時做這件事情現在到底有沒有價值?如果發現沒有,可能這個存在了很長時間的功能就會突然沒掉。

工作到底有多卷?

利柔:現在我感覺比原來卷了很多。

我是18年來的字節,那個時候確實感覺更累一些,節奏更快,但也感覺事情簡單,不是說困難程度高低,而是你在內部推事情,跨團隊協作、溝通,相對簡單。

這家公司整體比較推崇創業氛圍,我們企業文化有不設邊界,始終創業,延遲滿足什麼的,原意是想鼓勵大家不只做一個螺絲釘,不只做那些被圈起來的小事情。但這種企業文化會隱隱有一個不好的後果,就是組織跟組織之間也沒有邊界。而且我們整體比較扁平,也推崇和大家協作,就會更加劇這個問題。

而且有的時候很多領域說不清楚。比如電商這個事情就是很多東西的交叉地帶,它跟抖音主端商業化、直播有關、跟電商團隊本身也有關,那就選擇很多。這些團隊都在這件事上一人佔一角,都在角力的狀態。最後可能就是看誰做得好,或者撕得更厲害。

現在的感受就是字節狂招人,每一個小團隊leader都想自己的業務擴張、跑馬、圈人,要很多headcount。我始終沒有想明白了一點,或者後來我想明白,但我不願意面對的一點,就是公司可能是有意這樣做的,比如把人都招進來,內部誰跑出來就是誰,對競爭的個體來說,其實體感很差,而且這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的內耗。我們說內卷的時候,其實就是內耗,就是並沒有把盤子做大,而是在同樣的事情裏互相侵蝕。

不只我一個人,跟一些朋友交流,也是感覺到最近一年多幸福感變低了。

茄子:快手也是,一直缺人一直招人。我覺得從個人層面看,直接競爭的人還是你的同事,團隊資源是固定的,但我覺得這是一個良性發展的關係,誰做得好就給誰。

不過可能也和工作性質有關,研發團隊確實都不卷,我們不會很多人做同一個事,一般是有需求了,大家一起坐下來商量方案,最終拍板用哪一個後再去寫代碼。我們很忌諱寫好不少後結果卻說不需要或者改需求了。

元鋼:騰訊這邊也不太明確,我們屬於做了一個事情,就像播了一個種到土地上,它的走勢是不固定的。如果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很小的業務,但你這個人有積極主動性,把它做大之後,它就變成了所有人都在搶的一件事情。我們不會有很明確、很模板化的東西。這裏員工主觀能動性需要很高。

阿晃:所以就是卷嘛,很多人在做同樣一件事情,那你更多的精力是花費在怎麼證明自己做的事情比他更有價值上。我更希望我做這件事情是因爲這件事情確實對用戶有幫助,這件事情是重要的,而不是爲了證明我比你更有價值。

而且可能你想過的很多策略,實際上曾經在你這個崗位上做工作的人,他們可能都想過,他們可能也都做了,但是那個時候沒有收益,你現在做可能也沒有收益。這種你就會產生非常大的虛無感。

老闆知道你們的心聲嗎?

阿晃:員工能夠反映的渠道還是挺多的,我們內部有一個CEO面對面嘛,每兩個月大佬會面向全體員工做一次直播性質的交流、分享一下公司的情況什麼的。這種實時的直播有非常及時的互動反饋通道,員工在上面留言,大佬能看得見的。

我們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相當於內部BBS(論壇)的地方,叫字節圈,這裏比較多反饋員工自己的聲音。大佬們也會去這些地方看這些聲音。一般是下面的人反饋,上面的人發現,再去做一些調研,然後基於這個調研的結果和對於行業的判斷,去拍板一件事情。

茄子:快手內網有「快手問答」,也有針對全員的「茶話會」,每季度一次,CEO和董事會的人在上面講講公司現狀、未來規劃、員工關心的問題這種。開茶話會之前內網上會開個帖收集員工想問的問題,也可以在茶話會上直接站起來提問。之前就有個人站起來問,說覺得公司一些業務花費太多錢,問老闆怎麼看,老闆就拿數據表現回覆他。

元鋼:騰訊內部也有地方可以發帖,很open,但實際上我覺得這都是宣傳手段,你真的敢在內網發嗎?我不敢。而且工作太忙了,我也沒有去研究。

互聯網不行了嗎?

利柔:我覺得現在互聯網除了在一些細分戰場,比如社區團購,還有非常激烈的競爭,其他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已經不在那麼風雲變幻、跑馬圈地的階段了。你看字節或者快手,其實主戰場都已經比較穩固。你說抖音現在這個體量,抖音的人就算真的吭哧吭哧多加班一天,抖音的DAU(編註:Daily Active User 日均活躍用戶數量,用於反映網站、互聯網應用或網絡遊戲的運營情況的統計指標)還能長多快,那不會了。因爲它滲透率已經那麼高,在國內基本上已經把好香、好吃的蛋糕都吃完了。

我覺得這個行業的紅利可能很快會過去,我當時加入的時候就覺得我可能已經是最後一批(吃到紅利的人)。

阿晃:現在互聯網的產品,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已經很少了,也可以理解爲大部分的事情,實驗結果上沒有什麼變化。有創新的事情已經肉眼可見得很少,真正能做出創新就是很難啊。

它在一個瓶頸期,但如果還是按創業階段的想法去要求年輕人、要求你的員工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創意,非常非常難。於是中間不可避免地會覺得沒有價值,很虛無,覺得很卷。真的沒有什麼蛋糕了,大家很難去瓜分那一點甜頭。

茄子:我覺得互聯網不可能走下坡路,互聯網本身就是媒介,除非出現新媒介才能幹掉它。但互聯網的某個行業是可能走下坡路的。比如我們做直播,可能5G出來,弄出一個新的模式,直播就沒了。

從我接到手的需求看,我覺得快手現在還在高度競爭中,需求還是很多,不會斷。但現在快手的產品需求基本穩定了,迭代節奏也固定了,現在主要是優化。

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肯定是過了,之後就穩定了,但這是必然的過程。而且穩定期要做的事情還是有很多可以思考,比如產品型態穩定了,沒有新增用戶了,那就可以想辦法從別的地方挖用戶,或者開闢新市場。

以後的打算是?

利柔:我在思考換工作的事,現在還沒有一個非常好的答案,但會有一些關鍵詞。首當其衝是不卷,然後有機會的話,我還挺想去做一些更實體經濟的東西,因為互聯網更多是虛擬經濟的地方。而且以後勢必會有需要去平衡工作跟家庭的時候,這在大廠挺不容易的。我在字節其實沒有觀察到太多很好的媽媽樣本,有些孕婦真的是挺着肚子工作到最後一天。

元鋼:終極目標是有錢的外企吧,外企喜歡資深一點的員工,而且年齡都是30多、40多的,也沒有太多性別問題。

阿晃:可能到了一定時間,會想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裏,這樣子的話,可能就不在大廠了。

茄子:增加技術深度廣度及對行業的瞭解。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出現人名為化名。

讀者評論 1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啥啊,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也只是表面上不加班了而已,我朋友在字节跳动,大小周没了以后每晚反而基本加班到十点才下班,甚至他们吃饭时间都是晚上七点才能吃,七点钟食堂才开门

  2. 這篇並不是文章,只是對行業人士的訪談,讀者從對談中讀取到什麼信息是另一回事。 當然,也有做得很好的訪談能帶出不一樣的意義信息,但這次的訪談文章更多只是披露業內人士的看法而已。
    也想回應一下發佈中國法律的網友,中國法律一向在權貴及資本家面前形同虛設,普通老百姓想以此在依據謀福利實在太理想化了。

  3. 来,读一读中国的劳动法: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4. 这篇文章本来也蛮拼凑,其实希望可以说一说这个内卷的成因,什么时候产生的,什么时候会加强,留下的人一般怎么想,离开的人一般是什么原因,一些更加有深度和证据的事情。

  5. @Edmond_CH 我看過一個知乎問答是這樣去分析的,字節取消大小周是因為字節,中國互聯網的快速增長期已經結束,對人力的需求已經開始下降才出現的。這一點在文中也略有提及。但在知乎問答內還佐以字節在各大招聘網站上的招聘量下降作為支持。

  6. 也有大廠壟斷的問題,大廠有更多的資金和知名度吸引人才,但也造成了人才的堆疊浪費,這些大廠真的應該好好整改一下了

  7. 「我也一直在想,有時候看一些職業劇,發現醫生啊、刑警啊,好像不怎麼談996和內卷。他們的工作肯定比互聯網打工人更忙碌,爲什麼他們不談?我覺得是因爲他們做的這些事情是有價值的,他們會奉之爲事業。互聯網人更多去談論996以及內卷,是因爲大部份人認爲自己不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只是在爲資本家打工。」
    想太多了,只不過是這樣拍出來沒人看而已,君不見內地的青春劇有哪一部會拍學生6點起床,11點睡覺的做題家生活🙃。而到了官方宣傳劇,醫生刑警所遭遇的苦難,又會被不遺餘力地讚頌了。

  8. @rhrm 所以互聯網就是不斷的練蠱,大浪淘沙,去蕪存菁,熬不住的人先走,但感覺很多人寧願摸魚內耗著,也不願意放棄這個金飯碗,畢竟加班也有加班費,公司也有各種加班福利

  9. 我看到过一种观点,说是传统行业中,最厉害的员工能比普通员工多创造一倍的价值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在互联网行业中,一位顶尖员工可以创造出比平均水平高数十上百倍的价值。对于互联网企业,让这些精英员工多加班,哪怕付出几倍的加班费都是非常划算的。但是从管理层面,不可能总是让个别人拼命加班,只有制造加班文化,让所有人一起加班才行。对于更多普通员工来说,这样的加班就是没有意义的虚耗。不停招新,不停淘汰,内部竞争,其实都是公司在筛选价值最高的员工。很多传统行业也是很辛苦,但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的快节奏和朝不保夕的竞争压力才是最要命的。

  10. 这篇文章些的太杂了,没有解释一个核心的问题:
    既然各大公司都在不断招人,那为啥还要996加班?招人不就是为了增加更多劳动力吗?如果劳动力变多了,是否能纾解原本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量?还是说如今的大厂仍在不断开疆扩土,所以招人和加班并不冲突?
    在我看来,互聯網發展就像一波淘金潮,各個公司就是淘金隊,一開始同行少,收益大,如今发展饱和,圈地结束,入局者却越来越多,各隊只好不斷招兵買馬,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精耕細作”。资源变少,人多了,队伍内部的组织构架便愈加复杂,为了争夺那点产出,内部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在资本家不care,他们只希望把金矿榨干到一丝不剩,死了多少人,付出多少代价,都不是他们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