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台灣疫情

從252天零確診到單日333例本土確診,台灣防疫的三個挑戰

2021年五月,台灣亦進入了確診案例持續增長的階段。過去一年多的「空地配合」默契能否以新隊形繼續保持下去?

2021年5月16日台灣台北,士兵們在等待於萬華區進行清潔消毒。

2021年5月16日台灣台北,士兵們在等待於萬華區進行清潔消毒。攝:Ann Wang/Reuters/達志影像

端傳媒記者 何欣潔、李易安 特約撰稿人 林庭葦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1-05-17

#台灣防疫#台灣疫情#每週推薦#2019冠狀病毒疫情#台灣

自全球疫情爆發以來,台灣防堵疫情的表現,一向突出。自2020年1月28日出現首例本土病例開始,僅有2月下旬出現一次本土群聚感染、3月中旬因國際疫情嚴峻出現一波境外移入潮之外,便從4月12日至12月20日開始「252天本土零確診」的記錄,期間雖有海軍敦睦艦隊風波,但仍被成功防堵。

直到2020年12月21日,一名確診的紐西蘭藉機師染疫給友人,導致本土案例再現。2021年1月,曾發生桃園醫院群聚案,讓台灣社會的警覺再度提高,4月下旬,「華航諾富特案」開始延燒,5月15日,指揮中心宣布大台北地區進入「第三級警戒」,台灣一直試圖努力維持的「零確診」階段,正式被翻入下個篇章。根據5月17日下午2時指揮中心最新公布數據,是日確診本土案例333例,創下新高記錄。

回顧一年多以來,台灣特殊的「堵疫」之路,說到底是由「空」與「地」的密切配合,才得以達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高層官員表現,總體而言,廣受民眾信賴與好評;而與此同時,台灣基層社會自主戴口罩、洗手、健康管理的的動力,也已經被認為是抗疫成功的關鍵之一。

然而,最後「堵疫」策略破功,也是因為「空」與「地」的交互作用:中華航空的貨機機師、機組員防疫旅館「桃園諾富特飯店」出現感染案例,病毒隨著確診者足跡快速移動,在「新北獅子會案」與「萬華茶室案」中,進一步讓本土感染擴大。「空」中的機師、機組員,與台灣「地」面上充滿活力的基層聯誼文化、性產業群體交互作用,終導致台灣正式進入社區感染階段。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