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台灣疫情

專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台灣疫情升溫,糧食跟蔬果供應沒問題嗎?為什麼?

台灣本次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區,鄰近大台北農產批發交易中心「北農」第一市場。農委會是否有戰略可以確保本土農產供應無虞?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何欣潔 特約撰稿人 張宸邦、林庭葦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1-05-15

#陳吉仲#台灣防疫#台灣疫情#疫情下的糧食危機#北農

台灣疫情升溫,自5月15日上午開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決定升高台北、新北的警戒等級至第三級,持續至5月28日,屆時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延長、升級或取消。

「第三級警戒」的要求,除了外出時全程戴口罩並停止室內5人以上或室外10人以上聚會,並且因為要求社會「僅保留維生、秩序維持、必要性服務、醫療及公務所需,其餘營業及公共場域關閉」,不少餐廳應聲宣布暫停營業,引發台灣民眾搶購白米、泡麵、蔬果與衛生紙等民生物資。對此,台灣相關部門已經出面宣布,包括酒精、衛生紙在內的物資,一定會供應無虞,請民眾不要搶購囤積。

然而,在這諸多物資當中,蔬菜、水果等屬於生鮮食品,必須每日不間斷的新鮮供應,才能確保民眾在「少出門、多在家」的情形下,依然維持日常營養所需。供應大台北地區生鮮蔬果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其交易量最大的「一市場」,恰好正位於本次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區。萬一北農一市場不幸傳出疫情,雙北都會地區的蔬果供應、價格平穩,是否都還能維持如常?

為了解答此一重要民生問題,端傳媒獨家專訪台灣農政機關最高主管官員,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自武漢封城以來,台灣的糧食安全對策為何?大台北地區能做到蔬果供應無虞且價格穩定嗎?萬一世界貨運持續受到疫情影響,台灣能順利種得出自身所需的蔬果嗎?

2021年5月15日台北,疫情期間市民在超市搶購食物。
2021年5月15日台北,疫情期間市民在超市搶購食物。攝:唐佐欣/端傳媒

端傳媒(以下簡稱端):防疫警戒升至第三級後,開始出現民眾搶購泡麵、蔬菜、白米等民生物資的現象,然而大台北地區的農產運銷中心「北農」一市場卻剛好位於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區。請問主委,萬一北農有工作人員染疫、必須關閉消毒,農委會預備如何應對?

陳吉仲(以下簡稱陳):首先,疫情升到第二級的時候,我們就有要求北農全部要實聯制(實名登記),你今天去看的話,所有進來的任何承銷人(批發買方)、購物人(零售買方)都沒有問題。一般消費者也全部要實聯才能進去,要量體溫戴口罩,全部的防疫都比照疫情指揮中心的要求來辦理。即便是運送蔬果的司機,我們也是從疫情一開始,就有配口罩給他們。

第二,北農是最重要的農產品果菜批發市場,所以任何的防疫一定要做好,但是萬一有這樣的疫情,我們也有配套措施。北農有一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二市(總公司暨第二果菜批發市場),一市、二市不在同一個地方。

所以萬一,我這是舉例,萬一「一市」有問題,暫停營業一市的時候,二市就會讓它延長交易時間,一定要把所有的農產品供應都拍賣完。因為這個牽扯到農民的權益和消費者購買糧食安全的議題,所以這個部分我們都有模擬過,北農一、二市可以互相cover,萬一(兩個都)有問題,還有新北果菜批發市場,這個我們都有相關配套措施。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