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論壇的衰亡和「公共領域」的消失

「它們或許確實沒有跟上技術迭代的節奏,但根本原因仍然是國情所致——在今天的環境下,它們必須衰落。」
電腦屏幕上出現的一隻眼睛。
大陸 媒體 審查 政治 社交媒體 輿論現象

2021年4月15日,中國兩大論壇(BBS、討論區)——凱迪網、貓撲在同一天發布公告,宣布終結自己的核心板塊或核心業務。

其中,凱迪網是中國曾經最著名的時政論壇。這個自2000年就開始運作的論壇,以「客觀、公正、理性、寬容」為其立站宗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交流的大本營之一。在輿論管控相對寬鬆的年代(2013年以前),核心板塊「貓眼看人」上常常可以見到圍繞新聞事件和社會熱點議題進行的高質量討論,其言論尺度在當時國內輿論環境下算得上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歷史學者袁偉時、章立凡、吳鈎,教育家、雜文家信力建都是當時凱迪論壇的常客。

我們深知,多年以來大家早已習慣通過凱迪網獲取知識,了解國家大事,獻計獻策,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活動當中來。然而,也有少數別有用心、唯恐天下不亂的所謂「公知」,混雜其中。他們打着「愛國」的旗號,行妖言惑眾之實,與境外敵對勢力勾結串聯,企圖動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站長期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強化審核,大力淨網,仍不堪其擾。有感若此,按董事會要求,我們編委會經過審慎討論,並獲董事會批准,已自三月三十日起陸續關閉《貓眼看人》、《文化散論》、《城市生活》、《原創文學》、《影視評論》等「公知」習慣聚集的版面,堅決有力地全面推動凱迪網的產品革新,徹底清理違規違法不良言論,與「公知」勢力劃清界線。

凱迪網公告

但在2013年5月國信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於2014年成立)集中部署打擊微博大V「造謠傳謠」的行動後,包括凱迪網在內的多個論壇的言論尺度都有所縮緊。與此同時,「公共知識分子」這個詞也開始被迅速污名化——從以往積極介入公共討論、鍼砭時弊的知識分子,變成了「帶節奏」、「混淆是非」、「崇洋媚外」的「別有用心人士」。2016年習近平「4·19講話」(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要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後,宣傳陣線「國家隊」強勢出場,一系列網絡監管法律法規也隨即出台「護航」。幾年之間,中文互聯網輿論環境天翻地覆:自由派知識分子群體在輿論場域變得極其邊緣,有的沉默、有的離開,還有人身陷囹圄,凱迪論壇的討論氛圍也自然大不如前。

2021年5月3日的凱迪網。
2021年5月3日的凱迪網。

「知識分子成就了凱迪,成為國內一大社區門戶。就像八十年代思想大解放,很多人在凱迪找到了華人社區自由發聲的平台,很多思想深度遠遠超過現在的學術文章,聚集了一批國內外如雷貫耳的自由派名將,不求任何回報。」一位凱迪網資深用戶劉先生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自由派現在不存在了,要有自由派的聲音存在,就是自己找死。」

令人唏噓的是,這個當初由自由派知識分子成就的論壇,在關閉核心板塊時卻揚言要「與『公知』勢力劃清界線」,頗有一種「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之感。

另一個是貓撲網,和凱迪網的嚴肅風格不同,這個創建於1997年、以討論電視遊戲起家的論壇,以其 「BT」 風格(指跳躍性發散思維)和「YY」(意淫)精神而聞名。貓撲用戶普遍比較年輕且「愛開腦洞」,因此也是大陸網絡語言和草根網絡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例如,現在被常用於表示捶地大笑的網絡語言「233」,就來源於貓撲網表情符號的第233號。還有曾經流行的「RPWT」(人品問題)、「很好很強大」、「874」(抽耳光,來源於貓撲表情符號第874號)、「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等等都發源於貓撲。

2021年5月3日的貓撲網。
2021年5月3日的貓撲網。

貓撲網註冊用戶高達1.3億人,曾經是中國大陸第二大的論壇,僅次於天涯論壇,走到了今天「關閉發帖功能」這一步,當然與其自身經營管理不善有關。曾擔任貓撲產品運營總監的類延昊,幾天前就撰文詳細分析了貓撲網走向衰敗的原因,包括沒有及時轉型適應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不停輸血公司的其他業務,導致原創能力下滑、社區文化流失等等。但除了這些原因,不容忽視的大背景還有近幾年「低俗內容」和草根文化在互聯網上的消失。

為了防止垃圾信息氾濫,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本站將於2021年4月20日起正式關閉發帖功能,由此給您帶來的影響,我們表示深深的歉意, 敬請諒解。

貓撲網

2018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8年黨政機構改革中已被撤銷編制)以「導向不正、格調低俗」為由,責令「今日頭條」關閉了旗下的熱門手機應用「內涵段子」——一個基於算法匹配為用戶提供輕鬆搞笑內容的應用,用戶也可以在上面發布內容或跟帖留言。根據一些第三方研究機構估測,「內涵段子」大約有2億註冊用戶,日活躍用戶在1000萬人以上。

曾經在網絡上紅極一時、以惡搞調侃著稱的「暴走漫畫」,也在2018年5月因被指「醜化惡搞」董存瑞、葉挺等中共烈士,觸犯《英烈保護法》而遭到各大平台封號關停。在此之前,「暴走漫畫」擁有約4000萬粉絲,估值達30億到40億元人民幣。

有趣的是,官方在打壓「低俗文化」的同時,也加速了對民間話語、乃至「低俗內容」的吸納和收編。暴走漫畫在出事之前,就和共青團中央的微博深度合作,主要人設「王尼瑪」還曾出席共青團中央主辦的「網絡青晚」;不久前新疆棉花爭議中,共青團中央微博也用「越級碰瓷」這樣的「飯圈」話語來形容瑞典服裝品牌 H&M 「碰瓷」新疆棉花;而幾天前,中央政法委新聞網站官方微博,在印度單日新增2019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40萬例後,以中國發射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相片對比印度當街火化遺體的相片,並配文「中國點火 vs 印度點火」調侃印度疫情(引發爭議後,該條微博已被刪除)……

中央政法委新聞網站官方微博,中國發射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相片對比印度當街火化遺體的相片,並配文「中國點火 vs 印度點火」調侃印度疫情。
中央政法委新聞網站官方微博,中國發射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相片對比印度當街火化遺體的相片,並配文「中國點火 vs 印度點火」調侃印度疫情。

經過多年的整頓和進化,官方的主流話語在公共事件中基本佔據了壟斷性地位,不同的聲音極少有機會被呈現到公眾的面前。這一點在2019年香港的反修例運動中表現尤盛——在新浪微博,這一月活用戶超過5億的社交平台,你幾乎看不見任何質疑北京當局或是警察濫暴的信息,大量的帖文都是在批評所謂「黑暴」、讚揚香港警察,或是分析所謂「香港亂局的深層次原因」等。

不同的意見並非沒有,只是不被允許在公共領域中存在。一方面,是輿論引導和控評精細化;另一方面,是實名制和」尋釁滋事「這樣的懸在頭頂的口袋罪名,發表不同意見的成本越來越高——過去僅僅是被刪帖、請喝茶,但現在很可能被起底、網暴、拘留,甚至被跨國通緝。2019年開始,「中國文字獄事件盤點」的推特賬戶通過政府網站、法院判決書、官媒報導、警方社交媒體賬號等公開信息來源,統計了2013年至今因言獲罪的案例,截至發稿時,已經有超過2000人被因為線上或線下的言論被當局懲戒。

「老大哥一直在看着你,」該賬號在推特寫道。「而我試着到處去找老大哥的眼睛,結果發現到處都是。」

最近幾年,對公眾平台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斷加強,如果「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隨時會有約談受罰的風險。2017年底,流量巨頭「今日頭條」就因為低俗信息和違規發布新聞被約談,之後大量招聘「內容審核編輯」,在2018年時已經達到接近一萬人的規模。根據公開的招聘信息,每個審核員每天要審核1000條左右的內容,7×24小時輪班工作。

在政治哲學中有一個「公共領域」的概念,指的是在國家和社會之間的公共空間,人們可以在這個空間中自由言說,而不受國家或政治權力的干涉。「公共領域」的存在,是良好公共討論的基礎。但在當局多年的「互聯網治理」之後,簡體中文互聯網上的「公共領域」被摧毀殆盡。「沙丘研究所」去年曾發表文章,以微信公眾號、豆瓣、新浪微博、知乎、機核網五個不同類型平台為例,詳細分析了它們如何在技術和運營邏輯上避免「公共領域」的形成。而導致平台這麼做的原因是結構性的——只有「向上級負責和效忠」才能生存下去,自然「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回過頭來看,在十幾年前言論氛圍相對寬鬆時的論壇和博客,或許才是簡體中文互聯網迄今為止最好「公共領域」,但它們的衰落似乎也是一種必然。就像「沙丘研究所」在文章中說的一樣:「它們或許確實沒有跟上技術迭代的節奏,但根本原因仍然是國情所致——在今天的環境下,它們必須衰落。」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下面國家主義者現在可以把所有支持啟蒙運動以來價值觀的進步派看成美國燈塔派,至少美國主流文化支持這些價值觀,這就是國家主義者和自由派沒有辦法談的地方。

  2. 之前論壇的文章現在還有哪裡可以看到?

  3. 有的时候不需要“深度”,稍有经历,自然知道是什么缘故,原因是很简单、很明白,看愿不愿意认而已。

  4. 互联网+的时代,开放的公共论坛被寡头式筛选评论的微信公众号替代,实在是不知道该归功于谁

  5. 文章中提到的沙丘研究所的那篇文章非常值得一看

  6. 十年前国内互联网有自由派?我以为是美国灯塔派呢😅

  7. 希望有更深入探討。

  8. 是實名制和」尋釁滋事「這樣
    「」方向錯了。

  9. 这篇文章也太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