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危機下的最優解?還是利益為上的妥協?

中國大陸一位核電從業者因撰文說明福島核電站排水原因被攻擊舉報,而福島的漁民則擔憂十年努力即將化為泡影。
2020年11月09日韓國漢城日本大使館前,環保主義者反對日本政府對核廢水的處理。
國際 日本 公共衛生 氣候與環境 氣候與能源 污染

【編者按】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正式開始將福島核電站經過處理後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再次引爆周邊國家的輿論爭議與政府的反對。本文首發於2021年4月14日,在日本政府宣布排放核處理水的決議之後,端傳媒梳理了此次排放相關的主要議題,試圖釐清核廢水到底是如何被處理的,安全程度如何,以及各方態度和背後的原因,並於今日(8月24日)重推本文。敬請關注端傳媒後續報導及評論。

十年前,9級的「311大地震」伴隨劇烈的海嘯,淹沒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發電機被毀,正在運作的1-4號機組冷卻系統失靈,發生繼1986年切爾諾貝利災難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逾10萬人因此被撤離,清理工作預計長達40年。

十年後,與「核」有關的輿論海嘯與學術爭議,再次淹沒福島。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決議將福島核電站的廢水,經大量稀釋後有序排入太平洋。決議一經宣布,居民漁民抗議四起,反核環保團體接連發聲譴責,中韓等鄰國態度緊張。

一時間,科普與謠言,未知與擔憂,生計與成本,核議題與民族主義情緒,在社交媒體中彼此撕殺。中國大陸一位核電從業者因撰文說明福島核電站排水原因被攻擊舉報,而福島的漁民則擔憂十年努力即將化為泡影。

福島核廢水是如何形成的?排與不排主要牽涉哪些爭議?中韓等鄰國在擔心什麼?日本能源能離開核電嗎?核電帶來的收益是否大於公眾所承受的風險?端傳媒梳理了此次核廢水排放的四大主要議題,試圖釐清各方態度和背後的原因。

2011年3月14日,311大地震和海嘯後,福島第一核電廠。
2011年3月14日,311大地震和海嘯後,福島第一核電廠。

問一: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廢水如何形成,目前是如何處理的?

2011年3月12日,福島第一核電站因海嘯與地震發生重大核事故,被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評定為最高級7級。事故發生後,核電站內的6組機組全部廢棄,5、6號機組因當時停運檢修而免於事故,4號機組的1535根燃料棒在2014年年底移出,3號機組未被熔毀的566根燃料棒在今年2月底被移出。目前,尚餘1、2號機組尚未完成清理工作。

海嘯摧毀電力與冷卻系統的同時,也使得先前防止地下水進入核反應機組的排水系統與水泵停止運行。於是,為控制反應堆內高溫而注入的大量冷卻用水,與流經反應堆的地下水、雨水,共同混合形成了「核廢水」。

這些核廢水一部分重複利用,重新注入反應堆,冷卻燃料與燃料碎片,另一部分則經過放射性廢水淨化處理裝置,如反滲透膜除鹽裝置、多核素去除裝置(又稱高級液體處理系統、ALPS)等,最終裝入密封貯罐。

ALPS是東京電力公司2015年引入的設備,其通過特殊材料可以對鍶、銫等60多種放射物質進行吸附,以降低核廢水中響應放射元素的濃度。不過,這種處理方式並不能去除放射性元素「氚」。

「氚」(tritium)是氫元素的同位素之一,具有放射性,一般普遍用於製造醫用生物顯影劑、逃生出口夜光材料等。由於氚的半衰期(濃度降低到起始一半所需的時間)相對較短,為12.43年,因而普遍認為其不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沈積,只有在大量存在時,才會危害人體。

日本大阪近畿大學核能研究所所長山西弘城此前受訪時也曾表示,氚是核電站經常釋放的輻射性元素之一,其亦微量存在於自然界中。且氚輻射產生的是β粒子,相較於γ、α等粒子的輻射能量弱,不會對生物組織造成嚴重破壞。

不過,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的學者,2020年8月在 Science 中發表的研究卻指出,2018年,研究團隊在廢水中發現其他殘留同位素碳-14、鈷-60、鍶-90等。相較於氚,部分放射性元素衰變需要更長時間,對海洋生物親和力也更大,更為學界所擔憂。

與此同時,隨時間推移,冷卻用水雖大大減少,但流經反應堆的地下水卻源源不絕,地面上灰色、藍色、白色的核廢水貯罐越來越多。截至2021年3月,廠區內的核廢水已多達125萬噸,以每年5-8萬噸的增加速度計算,預計在2022年秋季,廠區將達到137萬噸的貯存極限。

如日本首相菅義偉4月13日所說,如何處理上千貯罐中的核廢水,成為「無法避開的課題」。

問二:排與不排主要涉及哪些爭議?

放射性元素「氚」的安全標準

對於核廢水入太平洋,日本政府給出的主要理由是,經過處理和稀釋,廢水中含量最高的放射性元素「氚」已完全符合安全標準,甚至可能低於飲用水。日本財務相麻生太郎更在記者會中表示,「那些水喝了也沒什麼事」,稱「比中國和韓國(的核電站)排入海洋中的濃度要低」。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亦表示贊同排放。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稱,排入大海是容易操作的「現實選項」,「在技術上可以實現,也符合國際慣例」,又指實際排放時,IAEA可提供放射性物質的監測支援。

核電站將含有氚的核廢水,經稀釋後排入大海,確為國際慣例。不過,中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的專家劉新華認為,歷史上發生核事故的地區,如切爾諾貝利及三哩島,均採用大氣排放,未有發生如福島核事故這樣出現大量廢水的情況,因而也無先例可循,對排放標準表示懷疑。

目前,國際未有統一液體氚的排放標準,各國情況不一。福島第一核電廠在事故前的氚排放上限濃度為60000Bq/L。世界衛生組織對飲用水中氚濃度的上限為10000Bq/L,美國為740Bq/L,歐盟則是100Bq/L。日本政府強調,核廢水在排放前將先大量稀釋,使氚濃度降低為日本標準的1/40,即1500Bq/L。

日本大分大學(Oita University)學者甲斐倫表示,科學家普遍的共識是,核廢水排放對健康影響很小,但核廢水的稀釋濃度與排放量很重要。此外,排放核廢水並非風險為零,這便是爭議所在。

2021年2月25日日本大沼郡,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蓄水罐。
2021年2月25日日本大沼郡,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蓄水罐。

對其他放射性物質的擔憂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認為,日本在使用危害度較小的氚轉移視線,其引用2020年8月的研究指出,福島核廢水中含有的如碳-14、鍶-90、鈷-60等其他放射性物質更令人擔憂。

綠色和平提到,碳-14的半衰期長達5730年,可能通過食物鏈,沈積於人類體內,並帶來損傷DNA、造成遺傳突變等可能風險。另一種放射性元素鍶-90的半衰期也有29年,亦有可能通過食物鏈累積,鍶-90會被骨質結構吸收,一旦融入骨頭的晶體結構便難以排出體外,而鍶-90可能導致DNA雙鏈斷裂。

不過,倫敦帝國學院分子病理學學者 Geraldine Thomas 認為,碳-14並不會危及健康,海水中的汞污染反而更值得擔憂,而她自己也會「毫不猶豫」食用福島海產。

有中國核電站匿名從業者亦在論壇知乎中表示,福島核廢水中主要的放射性元素如銫-136、鍶-89、碘-131等,半衰期均不足百天,廢水經長年放置,其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已很低。他認為,碳-14在自然界中分佈廣泛,可被生物體攝入,也可被代謝,不足為慮,但回答中並未提及綠色和平指出的鍶-90等放射性元素情況。

這位從業者後被部分民族主義情緒激烈的網民辱罵甚至舉報,認為其在為日本找託辭,不愛國,其留言後被刪除,據端傳媒觀測,這條回答在被刪除前已獲得近1萬的點讚數。

日本政府及東電,未對是否含其他放射性元素的問題作出回應。

202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縣浪江町,警員在海邊搜索十年前福島核電廠爆炸事故中失蹤者的遺體。
202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縣浪江町,警員在海邊搜索十年前福島核電廠爆炸事故中失蹤者的遺體。

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了嗎?

爭議的焦點還在於是否有其他解決核廢水的方式。東電,除入海外,還有蒸氣釋放、氫氣釋放、地下掩埋以及向岩石圈注射(geosphere injection)四種方式,但後三種有諸多法規、技術等的不成熟,蒸氣釋放與海洋排放有先例,而蒸氣釋放所需的時間更長。相較而言,入海是時間最短、成本最低的,需持續91個月,資金投入約34億日元。

綠色和平則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仍有儲存空間,繼續將核廢水儲存於堅固的貯罐中,待技術水平發展到可以有效處理廢水時再做處理,是目前最為安全環保的舉措。唯政府及東電選擇了最節省成本的方式,綠和質疑日本政府是基於政治利益與東京電力成本,而非環保,做出的決策。

東電對此表示,一是「管道設計存在問題」,導致無法擴建核電站,二是「沒有土地」。日本政府則指,福島當地部分自治團體希望復興地域,不願再保管核污水廢桶。

前述匿名的核電站從業者表示,貯存罐日常需要巡檢及維護,量越多,所需工作人員越多,因罐內是未經稀釋的污水,工作者所承擔的風險也越大。與此同時,大量貯存罐統一發生破損外洩,高濃度核廢水洩入地下水所帶來的污染更高。

決策未顧及周邊社群

福島核電站廢水的排放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到當地漁民及居民的生計。

4月11日,福島縣民眾舉行集會,反對排廢入海。據當地民間環保團體統計,福島內59個市町村議會中,有41個不贊成入海方案,其中25個表達強烈反對。日本「全國核爆受害者第二代團體聯絡協議會」,12日亦對政府的排放決定表達不滿。

「目前的努力將成為泡沫,」一位福島59歲的漁民對NHK表示。當地漁民指,自十年前福島核電事故以來,漁業就備受創傷,但漁民試捕一直在進行,如今魚類和貝類中終於幾乎檢測不到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部分漁民去年恢復營業。

不少漁民擔憂,日本政府的這一決策,會使得當地海產風評受損,無異於再次將福島漁業打入市場低谷。

主持立憲民主黨的眾議院議員枝野幸男在推特上,轉發了報導漁業者強烈反對意見的新聞,並評說:「東電2015年就處理水的處置問題向福島縣漁連承諾,會向相關人士仔细解釋,不會在未得他們理解的情況下就排放。 這個過程根本沒有實現,而導致相關人士無法信任政府和東電,很多人感到憤怒也是當然的。」

留給東電處理廢水的時間不多了,2022年夏天,儲罐就會到達極限,加上2021年7月開幕的奧運會、秋季進行的選舉⋯⋯這些重要的時間點,此次廢水處理計劃也被認為是日本首相希望做出政績,以挽回由於防疫措施失誤而導致節節敗退的支持率。

問三:中韓等鄰國擔心的是什麼?其他國際機構的反應如何?

日本政府公佈排廢入海的舉措後,中韓兩國反應激烈,均表示不能接受日方決定。

韓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在4月13日的記者會中,指責日方未與鄰國協商進行單方面決策,認為此舉會對周邊國家安全及海洋環境造成威脅。14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更公開表示,韓方正考慮就日本排污入海問題,向國際法庭提出訴訟,

韓國一些市民團體也發表聲明,並在首爾舉行集會,認為廢水排放後會危及韓國漁業,向日方喊話稱,「大海不是垃圾桶,日本政府沒有權力弄髒水域」。

中國外交部亦稱日方未與鄰國協商是「極不負責任的」,「福島核事故廢水與正常核電站廢水不能混為一談」。13日,中方外交部對日表示,「日本不能將福島核廢水往海裏一倒了之」。14日,外交官趙立堅又嗆稱「請日本官員先喝核廢水」。

中國大陸官媒更連續兩日發布文章、評論、圖片及多媒體等,渲染日本排核廢水的影響力,將日本表述為「一意孤行」,「拉全世界為其買單」,又指責西方媒體未將此事置於頭條,與抨擊中方新疆政策時作法標準不一。

在央視製作的「一圖看懂日本核廢水排海危害」,及人民日報「五問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中,均援引研究指,放射性物質一經排出,會在57天內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全球海域。官媒所採用的信源,來自德國Geomar Helmholtz海洋研究中心團隊2012年的研究,該研究是對福島核災其中一種洩漏放射物——銫-137在太平洋的長期擴散模型。銫-137的半衰期為30.17年。

中國大陸民間,則充斥著濃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如「日本是全人類的敗類」、「日本怎麼不喝污水」、「抵制日本海鮮」等評論,遍佈社交媒體。

台灣環保團體「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亦對日本決定表示「嚴正反對」,認為其行為可能對鄰近國家環境生態、海洋漁業及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台灣立委洪申翰在Facebook中發布貼文,指責東電在「以鄰為壑」,並呼籲台灣政府對日表態,盡力阻止對台灣民眾可能產生的健康及產業風險。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Ned Price 則表示,日方「採用了符合國際接受核安全水平的模式」來處理。美國核管理委員會亦稱,和氚廢水排放是「慣例,且安全」。

2021年3月11日日本磐石,和尚為311大地震和海嘯的受害者祈禱。
2021年3月11日日本磐石,和尚為311大地震和海嘯的受害者祈禱。

問四:核電站存廢爭議?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2018年,日本能源自給率僅11.8%,其極度依賴石油、煤炭及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進口。對於能源匱乏的日本而言,核能可以穩定、經濟地供電,且清潔環保,是發電的最優選擇之一。

東電副會長廣瀨直己甚至表示,即使發生過核災,日本仍需要繼續推行核電,「沒有能源,就沒辦法幫助經濟發展,這不只是電價問題,更是國家安全問題。」

能源匱乏與能源轉型問題,並非日本一國的困擾。國際能源署201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日本能源自給率為7%,在所統計的地區中排名倒數第八,香港僅1%,排名倒數第一,排名倒數第二的新加坡自給率2%,台灣自給率11%。

同時,核電本身的安全問題與輻射情況,也伴隨著一座座核電站的豎立而爭論不休。

2015年,有日本研究團隊追蹤了37萬名福島縣18歲以下居民,發現青少年出現甲狀腺癌的概率激增,約為常人50倍。然而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今年3月發布研究結論指,福島核災輻射與患癌比率相關性不明顯,兒童甲狀腺癌概率增加或因政府採用高靈敏度的檢查方式。

2021年2月25日,工作人員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工作。
2021年2月25日,工作人員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工作。

國際科學界對核能的態度也莫衷一是。

2019年,三位學者曾聯合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核能可以拯救世界》,他們以法國和瑞典為例,指法國用15年就在全國實現了幾乎取代化石燃料發電,瑞典用了約20年。這些學者認為,核能是減少溫室氣體及實現零碳目標的最快方式,而如美國等部分地區發展緩慢的原因,是民眾及政府的恐懼。

3月,哈佛大學「原子管理項目」的三位學者,則在《自然》中以福島核災十週年為契機發表評論,承認核能在解決全球暖化問題上很重要,但強調,各國核部門長期依賴不透明的政策決策方式,勢必會限制該產業的發展,使得投資不敢湧入,公眾抗議亦會增多。他們認為,核工業日後必須面對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說服公眾,二是回答其收益是否大於公眾所承受的風險。

事實上,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核能發電國。為實現碳中和承諾,中國近年來亦大量推動核能等非化石燃料能源的建設。2019年,中國核能發電佔全國總發電量的5%,同比增長18%。

4月13日,一個名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公眾號中發布科普文章,提及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核電站是最希望解決能源困境的途徑。而所有核電站均會產生一定量含氚及碳-14等放射性元素的排放水,以中國大亞灣核電站計算,其碳-14年排放限額是300GBq,而全年液態氚排放量超過80TBq,與福島30年計畫的年排放量相當。全球核電站每年更有6000TBq的液態氚排放。

文中表示,「如果如此恐慌福島的排放,那麼如果外國以此詰難我國,我國又該如何回應?」然而很快,這篇文章在微信中便因遭多人投訴,而連結失效。

讀者評論 57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Ericchan
    我知道和你或者是你们讨论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最后都会扯到政治上,政治正确永远是你们的信仰真谛。永远都是由果推因。日本有些老百姓都出来反对政府的这种行为,你或者你们是疯狂的为日本背书,确切的说是为日本政府背书。本来东亚的人民是受害者,没想到反而成了你们吐槽的对象。
    最新消息,你们不断利用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也甩锅了,🤣🤣,日本政府行为和机构无关,到这里是不是有种吃屎的感觉??🤣🤣🤣🤣
    你说你可以吃福岛的海产品,你在福岛海产品前加多少定语?🤣可见你的心里是何等的心虚!不打算为了政治正确去福岛核电站排污口去游个泳吗?🤣到那时你才真正雄起了,你的绿帽君称号就可以摘除了🤣🤣🤣

  2. 陰謀論者是另一種生物。
    當科學辯不過來,他們通常就會訴諸「合謀造假」之類的說法。當然,造假不是沒有可能,但民主國家有自由的言論環境,有媒體、有科學家。而且日本不是鎖國體制,外國傳媒也能進駐日本自由採訪,這甚至包括韓國媒體、半島電視台、以至中國國家擁有的媒體,都有分部在日本。造假不止要瞞日本記者,也全球的媒體從業者都挖不出甚麼才行。
    難聽點說,在日本這種國家,政府幹甚麼事,媒體都要不同意,這也是中國某些威權主義者常常用以批評民主體制的說辭,吵吵鬧鬧幹不成事。一到這裡,又變成了日本可以數據造假,在全國隱瞞這麼一件大事了?粉紅的邏輯能不能自洽?東電之前做的事,不就全都爆了出來?如果說,東電可以隻手遮天,這顯然不符合日本的國情,更像是在中國可能會發生的事。
    日本頭上還有國際原子能機構。另外,如果說,國際原子能機構也是同謀,那國際原子能機構也不只在監察日本,他們也一直在複檢所有國家的核發展,那是不是所有以往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也不能相信?那也顯然不是,粉紅只是不相信他們不願意相信的事。

  3. 东电造假黑历史满满,IAEA的报告没有经过独立采样和第三方,也没有11国的专家获得过独立采样化验后给出专业建议,完全建立在东电和日本政府给出的数据基础上,首页就先甩锅免责,等于IAEA在判断一个PPT,既然要排放,PPT肯定功夫做足,IAEA的实时监测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放了连个星星,解释说监测数据来自东电,那如何做到独立监测呢?这不是自己打脸么,尽量不扯政治,如果扯政治,以上都没有意义。

  4. 黨媒吹那麼大,也不知道中國的海產業者怎麼看。
    終於可以抑制那一群看小紅書揪團去日本趕海的中國遊客了。那些海岸管理人員說明是重金屬超標不能吃也因此沒人撿的貝殼,一群中國人來瘋搶;上去勸告還以為日本人都是壞心思,馬上發飆耍賴。這種文明還是留在內循環的圈子裡吧。

  5. @mark1st 我當然敢食用福島出產檢驗合格的農漁產品啊😅 它們對人造成的危害跟人的智商成反比呢。也就是靠著屁股和陽具思考和理解世界的人害怕核輻射會抹殺掉存在於他們下半身的靈魂罷了。

  6. 按照反對者的講法,第一,所謂的污染物質會擴散到整個海洋,那麼不僅日本的水產無法食用,中國水產也無法食用。反對者請不要食用中國的水產。第二,要排放三十年,那麼反對者三十年之內也不應該食用水產。真心希望做到。

  7. @Ericchan
    再给你纠个错,游泳理论是你们支持者说出的理论,解释说日本核污水可以在里面游泳,,海产品可以吃。我是借用而已🤣

  8. @Ericchan
    我实在看不懂你在说什么,标点符号会用不?🤣你是不是google过了?你也搞清楚再出来喷粪🤣。我说的是你,是你!你支持核废水排海,你就回答你敢不敢吧?直面回答。别顾左右而言他。别让我再次怀疑你是绿帽君?还是根本就是无根之人?🤣🤣🤣

  9. @mark1st 按照你游泳的理論,現在切爾諾貝爾核電廠附近的小鎮普里皮亞季還有福島第一核電廠周圍的封鎖區內都有居民飲用當地的水 食用當地出產的農作物。日本人甚至是天皇,歐美各國的消費者都在食用來自福島的農產品,也沒見你國政府撤除禁令,小粉紅相信日本農產品安全啊。叫人去游泳之前,先自費吃一個月福島米 福島水果再來bb吧😅

  10. 讲科学将逻辑太累,诉诸动机论、阴谋论就可以终结讨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也无法将事情越辩越明

  11. @mark1st 這種科學邏輯的東西不是你這種用下半身思考的人可以理解的😅 別出來獻醜了。

  12. 某国喜歡做低劣的政治操作,今日才知?我不知栃木県這個內陸縣「如何」出口海產……還不如乾脆將所有日本進口商品禁止。很可悲/可笑,他們是無本事這樣做。

  13. @Ericchan
    逻辑混乱,不可理解,先把头脑梳理清楚,把你左右大脑半球的水和面粉之间的阀门关闭了。🤣🤣🤣
    其实这个事情不难判断,你要真支持日本核污水排海就做出行动,到日本排污口去游泳和吃排污口的海鲜,那样我就信日本核污水安全了,我也给你点赞,为减少国际矛盾做贡献了。你不能一边怂恿大家相信日本核污水安全,自己偷偷拒绝吃日本海产品🤣🤣🤣

  14. 但雖然ALPS系統的效能成疑,但日本政府和東電以致國際原子能組織都可以以排放核廢水的輻射含量被獨立機構監察確保不會超標擋回去。這一點韓國政府的做法反而是比較務實的做法,起碼比中俄政府要求的蒸發到大氣的方案負責。

  15.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點是:牆內對於福島核廢水的報導大多來自官媒,自媒體對於反對日本核廢水排放的介紹和倡議往往會在不同平台被壓熱度刪評刪視頻。不得不讓人懷疑中共在運用這個議題滿足其他政治目的。

  16. @第十一個觀察者 感謝你的資料補充。其實反對福島核廢水排放,綠色和平等反核環團有提出不少質疑尚待澄清:包括有機氚對人類和生物的影響,ALPS系統的效能(反核環團有獲得內部報告指出效能並非東電和日本政府說得那麼美好)。但是看到中俄外交部半點科學不談,還要求日本政府將核污水以更不可控,對公眾造成更大恐慌的蒸發到大氣方式處理就讓人繃不住😅

  17. “「福島核廢水中含有的如碳-14、鍶-90、鈷-60」這個是指經過ALPS系統前的核廢水還是經過ALPS系統後的核廢水?”
    这个问题其实现在焦点很大,很多人认为ALPS过滤效率堪忧,文中多次提到“不透明”就是因为ALPS对核废水中其他放射性元素过滤率数据会造成的影响仍然没得到解答,东电官方出的数据表我放一下
    https://www.tepco.co.jp/decommission/progress/watertreatment/images/exit.pdf
    可以看出ALPS对放射性元素过滤是有效果的,但从表中也可以轻松看到很多放射性同位素不是完全消除的,只是降低浓度。
    你说问的鍶-90在表上呈现出的数据是在2023年3月左右在ALPS处理后其检出浓度仍然在1-10之间,也就是推定未完全过滤。
    另外污染物吸收设备本身会产生新的废弃物,这类废弃物会产生什么后续污染,也没有解答,我暂且也放一下链接。
    https://www.tepco.co.jp/decommission/progress/watermanagement/purification/pdf/waste-index-j_01.pdf
    恕我直言,这篇文章虽然分析了各方观点,但是我之前在圆桌提到的那几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能做的不多,我也不是专业人士,抛砖引玉各位自去看看东电自己放的数据吧。

  18. 某位小粉红开始人身攻击了,端编辑部该把这位禁言了吧

  19. @mark1st 不過日本就是在自己的領海里排放的啊。😂 你不是以為日本在自己的陸地 河流上排出核污水就不會流進海裏吧🤔
    而且中俄政府還不滿足讓核廢水先隨著洋流污染北太平洋和美國的方案,要求日本通過加熱蒸發「放射性污水」,讓放射性元素先隨著太平洋季風污染自己呢🙃 你能不能「科學精神」,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呢?🙃

  20. @mark1st 原來你是中國潛伏在日本福島核電廠的間諜,能拿到第一手資料😯 失敬失敬

  21. 今年评论的质量跟2年前没法比啊(叹

  22. @Ericchan
    我真的对你服气,你处处显露的你的价值观的幼稚。什么是大是大非?我的态度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让你那可怜的科学精神绑架,你所掌握的日本核废水资料有多少?还不是在新闻媒体里得知的?你知道人性的恶吗?支持日本核废水排放,解释说可以游泳和食用其海产品,日本怎么不经过处理排在自己国土上,直接排放日本江河湖泊里,增加日本地下水岂不更好。日本自己人都有不少反对的,你还在那可笑的讲什么科学精神?

  23. 客觀公正的梳理,不過應該是韓國前總統文在寅?或者是韓國總統尹錫悅?編輯失誤,不該發生

  24. 难道国际核机构没有去每个核电站边上测量过排放量,做每个地区排放量的表格吗?
    我真的很好奇日本的排放量在世界上到底是低是高。

  25. 永遠全球最無腦最毫無知識不講道理的,然後最主動走出來丟自己國家臉子的,就是某國的國民。先答:那大陸自己排的核廢水呢?馬上答不上咀只能瘋狂大叫,彷如未進化的北京人

  26. @mark1st 的意思是在這種大是大非面前怎麼可以談科學😡 感謝@mark1st展現了小粉紅無腦反對的本質🤣

  27. 真是SB太多,这个还讲科学?根本就不能同意,有一必有二。你放纵他一次,他就有可能第二次作恶的倾向。真是愚蠢至极。还在那说什么政治和什么民族主义?去NM的主义。SB

  28. 没必要在乎中国的看法,无论是民间的激进民族主义言论还是环保团体和科研学者的看似科学的质疑,这些评论都只服务一个路人皆知的政治目的,因此只需要得到国际机构的认可就可以排放。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对周边县渔业从业者的经济补助。

  29. 「福島核廢水中含有的如碳-14、鍶-90、鈷-60」這個是指經過ALPS系統前的核廢水還是經過ALPS系統後的核廢水?

  30. 感觉像国家与国家尺度之下的一场邻避事件(Not In My Backyard),不知道是否有论者能详细做一下这方面的观察。

  31. 不是不相信日本没有这个技术,而是东电是否会按规矩排放。
    以史为鉴,无论是福岛事件,还是日本历史上的公害事件(占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一半),没有一件让人放心。
    中国对此事提出批评不是再自然不过了吗,甚至应该学韩国再猛烈一些,派出科学家进驻原子能机构监督排放。

  32. 不評論文章本身
    圖表中技術上可操作性強是什麼樣的文法?
    直接寫技術上可行不就好了?
    端傳媒最近無論是翻譯或是自己寫的文章中的文法越來越堪憂!

  33. @anonymous3
    因爲福島出事故的直接原因即是强烈地震所引發的超乎尋常的海嘯,所以極端地質災害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考慮因素。簡單來講,現在面臨兩種情況:
    1、將處理過的廢水排放,以空出水槽空間給予新的廢水,使得陸上廢水縂存量控制在較小規模。
    2、無限量儲存廢水,等到新技術出現一并處理,伴隨著隨著陸上廢水存量上升而不斷上升的額外風險——假使廢水罐泄露,其中未經處理的廢水可能更多,更面臨滲入地下或者進入大氣的危險,其自净能力遠不如海洋。

  34. 其實不用太擔心。
    人類將死於地球暖化所產生的災難。

  35.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於2019年已提出解決方案的建議。“面對輻射污染水問題,與會人士不單只是強調核污染的健康影響,對於海洋放流以外的做法,也提出了具體的建議。滿田夏花表示:「政府可以比照石油儲存,建設10萬噸級的儲存槽10座,長期儲存,等待放射性衰減,而不是像現在蓋個1000噸的而已。這是政府已經有實績的事情,是十分具體的提議。」” https://e-info.org.tw/node/221018

  36. 算是捉虫:
    1. “廢水中其他殘留同位素碳-14、鈷-60、鍶-90等,衰變均需要更長時間”。首先,氚的半衰期为12.3年,钴-60的半衰期为5.3年,并不比氚的半衰期要长;其次,我认为“衰变均需要更长时间”此句有歧义,如果以安全排放为目标,则要考虑两种元素各自的半衰期、初始浓度以及最终或曰目标安全浓度这三点,才可知所需时间。参考此篇研究的原文:“…more dangerous isotopes, such
    as ruthenium-106, cobalt-60, and strontium-
    90 (7).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radioactive
    isotopes are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ritium but highly variable from
    tank to tank (see the figure)….These radioactive isotopes
    behave differently than tritium in the ocean
    and are more readily incorporated into marine
    biota or seafloor sediments (see the figure).”
    2. “福島核廢水中含有的如碳-14、鍶-90、鈷-16等其他放射性物質更令人擔憂。”应为“钴-60”而非“16”。

    1. 感謝指出,已修訂。

  37. 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就好像地沟油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一样。核废水排放以后,日本本土以及周边国家将会很快被波及。首当其冲的就是渔业,任你天花乱坠,可以预见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渔产品消费将会出现影响。而渔产品滞销本身也是对消费群体的影响。发出反对抗议的声音根本就是理所应当。
    科学无法解决政治问题。简单的说,风险不易量化,尤其在衡量均值方差相异的不同风险时,人们会有各自的看法。有人倾向降低风险概率,即使提高风险损失,有人则相反。很难说哪一种更科学。行政机构大权在握,有时候会将自己的观点视为科学,而把他人的疑虑简单当作对自己的攻击,这样的做法原本就谈不上科学。日本需要向世界解释清楚。但更重要的则是,解释不是事件的结束,最终的选择需取得相关国家谅解。或许做不到全民参与决策,但至少日本本土的人民对此需要更明确的表态,而不是行政机构说了算。
    另外,我不是很理解地震的风险何在?且不说设计时对于地震的考虑,储水罐爆裂以后将原本计划排入海洋的废水排入海洋吗?不太可能一次性所有的储水设备都损坏,造成过量废水泄露吧。当然,这需要更多论证。
    最后,科学当然很重要,它为政治决策提供必要信息,帮助完善配套工作。可是科学不能代替政治决策,不能代替决策的人,也不能代替决策本身。

  38. @FinDeWelt 日本幫台灣製造自製潛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現在才施壓沒意義。

  39. @雨山先生 俄羅斯的核廢棄物還在污染海洋,比這些廢水還嚴重啊,中國人有說什麼嗎?

  40. 不愧是知乎,已经退化到连业内人士的匿名回答都容不下的地步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41. 最近应该是要培养一下反日情绪吧,为菅义伟访美做准备,因为可以预料这次访问不会对北京说啥好话,甚至可能会把日本拉入保卫台湾联盟,由此台湾还可能从日本获得先进常规潜艇制造技术,这是美国无法提供的。

  42. 我只想知道,文章開頭的40年清理是怎麼算的….。

    1. 讀者好,開頭的40年採用的是日本政府對清理的估算說法。不過根據綠色和平的估算,包括建造安全封閉的建築物、暫緩清除核燃料棒碎片可能使整個工作在50至100年以上。

  43. 日本作爲一個多地質災害的國家,若果繼續采取廢水儲存罐積存廢水的形式,假使再發生重大災害,發生儲存罐大批破裂的情況如何應對?不可忘記儲存罐中廢水仍有相當部分需要積存靠時間自然净化。現時儲存罐體系仍然穩固,並不代表以後不會出問題。所以按照綠色和平組織講法,靠賭短短兩年時間的技術進步來集中處理,而放任不確定風險越來越大,顯然是不可行的。

  44. “在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排海。”从最早中国外交部的公开声明来说,中国也没有真正否定排海,而是说在尽可能的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协商一致后再决定,当然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能力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同,而且所有利益相关者协商一致也不可能。但是从这个套路声明来说一点问题也没有,而这一次废水排放的确就是缺少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监控。至于网络上被自己自嗨带偏的民族主义是另一回事了。

  45. 回复雨山先生,我们谈论核废水排放的时候,一定会对政府方的公信力进行考量。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政府对于核灾的处理全过程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参照。同样,此前在处理其他公共问题上的表现也会影响我们对政府公信力的判断。与此同时,后期调查的反馈也会不断影响我们对此事的看法。这不是一个一锤定音的事。对于中国也是如此。如果中国出现类似的问题,那么中国政府在其他公共问题的处理上是否妥当,在核问题上的信息是否公开透明,接不接受调查监督,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不是根据“这样做”下判断,而是根据此前怎么做推测出来“会怎么做”对政府宣称的“这样做”下判断。

  46. 對於核污水排放問題,能做到公開透明、謹慎評估,如果可以通過就沒問題

  47. 歷史與現今的新聞再次證實科學與現實在地緣政治面前根本不存在,用科學與事實是無法有效改變地緣政治中的情感、立場、意識形態差異,反而敘事甚至另類敘事的因素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48. 只问一个问题,如果是中国政府这样做,你们会这么客观吗?你们的态度还会是这样吗?

  49. 关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含量,现有废水的中有三成是达到排放标准了,另有七成仍然超标。东电给出的解释是,当初为了尽快降低核废水给外界造成的总辐射量,以处理量(而非排放标准)为优先考量进行了ALPS处理。因此,七成的核废水在今后将进行二次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稀释,最后排向大海。

  50. 我覺得對於內地互聯網對於核工作者的攻擊最讓我驚訝的是,儘管在科普過程中,這些核科普工作者已經表明對於日本政府以及東電的質疑。然而只要是任何反對對日本乃至日本政府的攻擊,甚至是不合理的攻擊,就會被視為政治不正確以及是叛國。有種「反對不完全,即是完全不反對」的意思。而官方也在動員宣傳系統,做著各種情緒化,似是而非的宣傳。
    比較讓人驚訝的是有相當多知乎的大v,他們或許自詡是社會精英。但是他們或多或少都在表達政治立場應當先於科學事實的支持,對於政治應當凌駕於科學的肯定。老實說,政治影響學術研究在近年全球政治正確的風潮之下的確是越來越多。但是這麼大剌剌地承認並鼓吹的確是少見(大多數都是從研究的limitation開始攻擊)特別是這次設計的科學議題涉及的是環境科學和核工業,一些有著客觀測量標準的科學,而非系統較複雜,有著大量變量的人文社會科學。而事實上,輿論場上對於中國向大海排放含氚廢水的反駁,也僅止於「正常運作核電站排出的廢水跟核事故製造的廢水怎麼一樣呢?」

  51. 在中國,日本核廢排放的討論本可以是一個核電及對社會環境影響的討論契機,卻因為國族主義的影響而蹣跚不前。
    首先,由於官媒積極帶風向,社交媒體的舉報機制,如果妳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並不需要提出比對方更深刻的立論,只需要點舉報或者辱罵對方叛國,導致反對核廢水的方面缺乏更深度、更廣闊的觀點和論證(比如在恐慌情緒下對日本及周邊國家漁業消費者信心的影響、氚以外其他放射性元素的排放管制、日本執行排放的國際監督機制等等)。
    其次,在前一個問題的影響下,這一話題站在科學共同體角度的「科普」者可以放心自詡成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成為科學理性的代名詞,而不需要對自己論證的一些邏輯瑕疵進行更好的補充(比如一個科普作者將排放的輻射量和本底輻射作比較,卻恰恰忽略了排放本身就是在本底之上做增量),還可以直接抨擊反對者都是狂躁的國族主義者,甚至用中國官方鼓勵發展核電作為論據(實則與前者在國家主義層面達成共識——日本福島事件恰恰是中國民眾反思核電發展路線的契機,而不是以中國已經確定發展核電了來阻礙民眾對核電恐懼的討論)
    如此說來,這個話題下實質上,是官媒帶風向攻擊日本的國家主義者,與技術人員以國家意志決定發展核電不應恐慌的國家主義者之間的對決。前者絕不會質疑官媒在反日的帶風向(至於西方媒體為什麼不報導,一方面這並不是維吾爾的那種人權災難,另一方面畢竟不是往地中海或者墨西哥灣排放,難道中國人會在意墨西哥灣核電站排放嗎?),後者絕不會質疑國家意志對核電的推動(就像他們經常嘲笑台灣或德國對核電的恐懼一樣,但至少這兩個國家有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
    這就像文化革命時期,兩派針鋒相對的組織,卻共同以毛的講話為最高精神一樣可笑。就究竟國家說了什麼吵成一團,不過是另一種後資本主義時代996之餘的娛樂項目罷了。

  52. 最大問題係核廢料如何安全處理避免污染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