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一擊即碎,作鳥獸散」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圖:端傳媒設計組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1-04-04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TomN5A、錢錢,回應《自述:從加州到德州,從中國到美國,我感受到的那些歧視

TomN5A:母國本身就是極度碎片化的社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同時又對政治、群體行動畏之如虎,對自身權利的範圍和保護都沒有概念,又如何能在走出黨國母親營建的「溫室」後,忽然學懂站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錢錢:既然是自述,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然客觀正直無錯誤。所以樓下可以提出異議,但真的不必覺得作者在為某些人及國說話或撇清責任。

倒是很同意 @TomN5A 的觀點,我們(中國國內)真的甚少接觸有關平權的一切事宜哪怕這些事關自己,我們太習慣了在地下工作哪怕只是抱怨。說得悲涼點,這是命,是一生下在這一國度就註定的,如果不認命的,要麼早就逃離了,要麼已經被碾碎消失在風裡。如果從記憶中都找不到抗爭的痕跡,又怎能期望僅憑後天的努力獲得力量?也許努力過了,也失望了;耳聞目睹失敗者的慘狀了,就不敢了。

當然,我的這番話不是為這群生活在紅色陰影下的人辯解什麼,他們當中很多人可能尚未開化,對「抗爭」嗤之以鼻,對外國人的「假貨」「無誠信」的指責不明就裡,更不明白我們背負上的很多罵名其實已自近代開始。而我們想要擺脱這些罵名的唯一可能,可能並不是靠比狠鬥勇,而是真正意識到我們究竟少了一點什麼,能使我們昂起頭的不是「長技」,而應是人本來就有的自尊/自信/自愛。不想在此再追根溯源討論小農經濟造成的「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影響(篇幅所限),但古代畢竟也有宗族鄉長來維護一方安寧呀!如今卻是「四不像」,就好像一副副精美堅固的皮囊「為阿中出征」,但內心是空的,一擊即碎,便作鳥獸散。

2. PACC,回應《自述:從加州到德州,從中國到美國,我感受到的那些歧視

華人可能確實是世界上最善於內鬥的民族......從評論區的留言可見一斑。大家都縮在自己的信息繭房中,對素未謀面的人惡語相向。用一個個扁平、片面化的標籤貼在對方腦袋上,彷彿自己已經洞徹對方的每一個想法與觀念。殊不知不論是個人、組織、社會還是國家都是複雜且多元的,加之媒體的偏向性報導,使得每個人的偏見更加根深蒂固。

回到文章本身,作者對於在美華人所遭受的歧視描寫地鞭辟入裏。由於第一人稱視角,儘管文章中存在許多主觀情緒上的判斷以及描寫側重,對於American Asian這一群體精準的心理描述與剖析使得其仍不失一篇好文章。試想作為移民群體,時時刻刻身處這樣的環境工作生活,遭遇歧視算是習以為常了,正說明基於種族的刻板印象已經相當嚴重。

作為描寫在美亞裔處境的文章,評論區許多人似乎搞錯了重點。「因為大洋彼岸的CCP做了什麼什麼」而遭受不平等對待難道是一件合理、理所應當的事情嗎?同樣有部分評論試圖通過將在美亞裔分割為「普通移民」「留學生」等不同群體割席,來說明亞裔的境遇「可能」沒有那麼糟糕。但實際生活中的 racism可不管你是何種群體,他們認的只有你這張 Asian 臉。可能要等到事態發展至進一步流血的地步,一些人才能認清自己是誰,不論是牆裏還是牆外。希望在那之前,我們仍然有可以交流和溝通的平台與餘地。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3. 雨田,回應《小端網絡觀察:民眾抵制,明星割席,「新疆棉風波」掀中國輿論海嘯

H&M是真的很溫和地輕輕的點明了政府,基本上在中國銷售的貨物基本上都是中國的合作廠商在生產⋯⋯ 許多外銷衣物的生產線早在十年前就搬去了相鄰的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地。你抵制H&M,對H&M來說是少做了十幾億生意,但是對於每家生產商來說少了每年幾千萬的訂單卻是倒閉的危機。假設每家工廠1000人,人均月工資2-3千;少了H&M一家大客戶,又沒有馬上能夠頂替的客源,只能暫停生產線。反正工資是以件計酬,最多就給最低工資,甚至裁掉臨時崗位。H&M在過去一直在管理外包廠商的勞動條件上執行比較嚴格,所以可以生產H&M的工廠都是相對勞動環境好的了。

運動式愛國,揮拳砸向的還是自己的同胞。對明星來說愛國重要還是吃飯重要?答案是都重要,因為他們吃的是愛國這碗飯。但是對於勞務工來說,愛國就只能是精神食糧。

不過H&M應該是共青團精選的靶子了。有心人應該都注意到同樣是因為新疆強制勞動問題被蘋果除名的供應商歐菲光,就沒有人炒作。還是說兩年前為了華為抵制蘋果鬧了個灰頭土臉,面對蘋果的鐵粉剛需,這次不敢再次挑機?

4. Prisoner,回應《香港有個坪洲島:城市大局已定?所以他們來到這座小島上⋯⋯

作為大陸人,我第一次發現坪洲是在谷歌地圖上,覺得那真是一個很小的小島,後來在網路上找資料,查旅行攻略,覺得那真的是一個我喜歡的,遠離於大都市喧囂的天堂。

2010年,我第一次踏上這個小島就愛上了這裡:寧靜,安逸。沒有都市的喧囂,村民之間的關係也很簡單很純樸。我喜歡這個小島的海岸線,一樣是寧靜的,我可以坐在礁石上看潮起潮落,發了一下午的呆,再到島上的那家泰國餐廳吃一頓泰式大餐,還和一個不相識的本地人喝了兩瓶啤酒,人際關係如斯,真的很喜歡。

後來我又多次登上小島,每次都會帶上不同的人,朋友,父母,愛人;足跡也逐漸不僅僅限於「啞鈴」(坪洲島的形狀如同啞鈴)中部的那個小漁村。有一次我帶著登山杖真的環島走了一圈行山徑,遇到幾個人跡罕至的海灘,覺得真是美極了。我也見到了小島的變化,遊客逐漸增多,土地也開始慢慢開發,有發展商開始在島上蓋樓,估計現在的變化應該更大了。

2019年8月11日,是我和香港這座城市告別的日子。我選擇的告別地點,正是這個小島。那天還陰差陽錯地去了一趟喜靈洲,那是在坪洲旁邊的另一個島嶼,那個島嶼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但那裡現在是監獄,所以雖然去了,也要儘快離開。即便如此,也算達成了我多年的心願吧!回到坪洲,能感到這個小島的變化更大了,碼頭旁邊新開了一家茶餐廳;碼頭出入口有一個連儂牆,相比市區,要小不少。我不知道運動對這個小島的影響幾何,但我看不到守護連儂牆的小組,警察的執法應該就更有限了,畢竟這個小島還是熟人社會。

離開的時候很匆匆,我沒有再去泰國餐廳吃飯,只在碼頭的茶餐廳吃了一頓星洲炒米粉+凍檸茶就離開了,這樣算是告別吧!

再見了,香港;再見了,坪洲。

5. narraboth0,回應《愛慾錄:亞裔酷兒聚會巔峰,Bubble_T的紐約地下派對

我不在紐約,在倫敦。倫敦沒有Trump,沒有福音教派,相對安全。但亞裔隱形跟被「米飯/中餐」化的狀況卻也差不多。南亞的印巴孟裔是英國第一大少數族裔,如果把非洲裔黑人跟加勒比海裔黑人分開算,東亞裔就是第二大少數族裔。然而,我不記得倫敦的跑趴指南週刊 QX 跟 Boyz 幾時放過南亞或東亞男模當封面。當他們要找性感男人做族裔多樣化時,永遠是黑人跟其實跟高加索人更相像的所謂拉丁裔。很明顯,即使是同志雜誌編輯,或尤其是同志雜誌編輯,都不覺得亞裔男同志夠 macho,夠性感,甚至有任何代表性。

說另一個故事。英國各大學都有各種少數族群週的活動,倫敦大學在校本部屋頂上掛起新的彩虹旗:彩虹加上黑跟褐色,「以促進少數裔同志的平權」。這是美國發明的新旗子,在美國也引起同運界的爭議 「把族群政治引進性別政治」。然而,不管是在美國的黑=黑人 褐=中南美洲裔,或是英國引進者訴求的黑=黑人 褐=南亞裔,東亞裔同志的膚色都是不存在的。我為此去信倫敦大學平權委員表達不同看法,我覺得這種所謂代表少數的旗子只是讓東亞裔同志更隱形,更沒有聲音。結果接到典型英式官腔回覆「我們非常重視所有少數,.... 這次改用改版彩虹旗是經過校內 LGBT 代表會議徵詢過的...」

要搬程序,我也會。我只回覆一句:校內 LGBT 徵詢組成有東亞裔嗎? 從此就再沒有回覆,而加了黑色跟咖啡色的彩虹旗仍然在倫敦大學巨大而壓迫的 Senate House 頂飄揚。

6. slanki,回應《正義聯盟導演版:我們對於英雄時代的暢想已經終結

前半的電影由來,大致上在另一篇網路文章已經看過概述了,最大的重點是證明《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就是個粉絲電影,從一開始就是。

《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的品質真的足以承載其盛名和期待嗎?一開始爭著要有查導版的是他的粉絲,他最主要滿足的也就是粉絲。在這一點,粉絲都很開心,盛名是他的粉絲終於看到他們所要的。目的達成,收益看起來也不錯,也就夠承載了。

對於網路上大量抱怨的動作慢鏡頭,我沒感覺。因為慢鏡頭不是搞深沉用,是利用快慢剪輯,強化一般的動作設計力道,出拳力道,劈砍重壓,拳拳到肉的痛感,這點查導一直都是做得很出色。相較之下,《Wonder Woman》的武打特效慢動作,簡直不忍卒睹,但該片導演原本就不長於此,所以我也不苛責《Wonder Woman》。

至於原聲帶,我很希望沒有看到 Junkie XL 這個名字,因為片尾一看到音樂是 Junkie XL,只能說因為時間有限資源有限只有不予置評,除了最後的哈利路亞,完全沒感覺。也許沒感覺才是好配樂?(比對憤怒道我是看完片子馬上下訂單買原聲帶)

如果反思的題材沒有講得更好,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要再狗尾續貂。打壞蛋救世界,超級英雄就這樣。粉絲只想看到這樣。至於喚醒鼓舞,這片子鼓舞的該是粉絲和導演們:被資金方打壓的導演,只要你有一群夠力的粉絲,你也可以讓自己的導演版上網播出!

7. Rosarella,回應《禁用新疆棉花與抵制時裝巨頭,供應鏈的主導權在誰手中?

我對於棉花種植業在一夜之間成為新疆議題的主要討論面向這個事情,是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可疑的。

一個最基本的印象就是,依靠各產業經濟的發展來消除極端穩定社會,這根本不是陳全國的政策思路,而是(一定程度上被陳所推翻的)前任張春賢的思路。陳全國的政策恰恰是不計任何經濟社會代價的強力同化。看過2019年11月紐時關於王勇智案的特稿的恐怕都會記起,王對於「大面積收押會衝擊社會經濟、影響脱貧進程」的擔憂,被認定是對自治區的政策做變通打折扣。對於長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近幾年又以脱貧攻堅為中心任務的中國來說,這是非常離群、極其impressive的情節。對於自治區來說,這些產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比起近年來中央財政對於自治區surveillance的投入,也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也是因此,認為在學習營中「強迫勞動改造」的發生來自經濟上的資本主義式動機,恐怕是對陳的邏輯的失明和巨大麴解。就更不用說在學習營外中發生的「強迫勞動」了:近年這類成建制乃至於成「品牌」的勞務組織輸出根本就是全國性做法,也並不會有人認真地認為政府在涼山組織勞務輸出是有意針對彝族的同化破壞吧。

所以當歐洲27國外長簽署發布決議,將矛頭主要指向兵團(而非自治區)、當「cotton field」一詞被寫到了決議正文裏(哪怕譴責的是手工業/織品都靠譜些,採棉這種開放戶外的季節性勞動是怎麼被冠上especially當作主要問題的)、當陳全國本人反而沒有進入制裁名單的時候,北京可能已經看到了自己化解危機、在國際上脱罪的希望(而一般人可能還真當作是國際多邊關切的新高峰)。在決議發布之後,北京已經成功借力,把國內外的討論面向鎖定在了採棉業身上(這甚至可能是近年來互聯網上第一次允許討論新疆),完全蓋過了同期CNN有關骨肉分離家庭的特稿,以及此前關於 genocide 拼圖的國際討論評估;憑藉民眾對產業扶貧的正面印象,北京也已經成功地在國內消解掉了歐美的這一輪指控,也為「境外媒體信不過」印象的建立取得了開門紅。這一輪反攻之迅速成功,甚至不禁讓人懷疑,採棉業一躍成為歐盟決議的主要焦點的過程,背後是不是有來自北京的影響在暗中推波助瀾哦。

當然我並不是說 forced labor 這個面向本身不值得 coverage 和審視;只是作為一份醖釀數月、27+N國外長一致與身的決議,在問題主次上發生這樣的失焦,實在是非常不應該。一個月前北京還困在有關 genocide 的證據拼圖中無法脱身、並接二連三地吃到黑社會性侵等自己無力招架的指控補刀;一個月後北京竟已借他人之力成功地轉移國際的焦點、不動聲色地用一個相對無害的靶子換出了真正有危險的其他 hardcore 陳式政策,實在讓人驚歎、也讓人非常不安和憂慮。如果事態繼續這樣發展,或許這就會是北京成功脱罪的起點。

(一句無關感慨,張春賢本月剛剛(因身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而新受到(美國)制裁;而陳全國卻成功從歐盟決議中脱身,這世事,怎一個無常了得。)

8. anonymous3,回應《五個關鍵字,直擊國民黨靈魂:「黨主席」們的兩岸政策是什麼?

中華民國憲法是台灣的夜壺,沒有人喜歡它,卻不得不利用它。民進黨的策略在於淡化憲法,以台灣前途決議文與正常國家決議文作為事實的兩岸論述綱領。而國民黨將不斷地將幻象戳破,反覆強調大家不得不天天膜拜的是一個什麼東西,招人厭惡當然在所難免。

一中憲法本來可以不是夜壺,保持現有生活方式前提下的統一,或者如呂秀蓮提出的統合,想必許多台灣民眾也不致於太反感。問題在於,一方面,國民黨放棄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理想。儘管者不能算遺憾,一個百年以前在極端貧窮落後愚昧的國度提出的,也已經證明失敗的政治構想不值得抱着不放。可是這種放棄,讓國民黨失去了在統一議題上的獨立性。人民不得不擔心,真有那一天,國民黨無能為台灣前途爭取,而兩岸也將不是統一,而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吞併。另一方面,中國在香港的一舉一動,也讓民眾加深了對中國的畏懼以及伴隨的強烈不信任。

如果說民進黨的兩岸論述是「歷史終結」,那麼國民黨則是「地位未定」——但是對手很強,自己很弱,盟友三心兩意......

9. 赤紅青綠,回應《圍剿楊笠是殺雞儆猴,性別對立是話語偽術

的確,對其感到憤怒的人並不在乎觀點,在乎的是「不符合我的價值觀卻能得到廣泛支持」這一事實。這種怒火恰恰證明瞭這些反對的人們享受著當今社會的權力分配,不能理解「平權」這一話題。他們否定楊笠實際上是否定其觀點以及帶來的廣泛共鳴,是對在其之上的社會現狀的無知和選擇性忽視。

事實是,當今社會存在著許多不平等和偏見,但人們不願意承認這一現狀。楊笠不過是用幽默的包裝將這些不公展現給了大眾。普通不代表你不可以自信,這不是這個笑話想要表達的內容,而是「為什麼很多男性普通卻可以很自信,但很多時候女性卻生活在無限的審核標準之中呢?」例如國內抖音每隔3個月就會有的一次「身體大檢查」,A4腰,鎖骨硬幣,反手摸肚臍等等等等。

楊笠將這些社會現象過於直白的擺放在了大家面前,讓人們意識到了標準的不統一,從而讓更多人覺醒了平權意識(和反平權意識),雖然不算什麼高雅的藝術,但也是不應該被打壓的。

很多人會說,這種方式過於直接,把男女之間的矛盾直接擺在了大家面前,只會讓對立更激化。。。拜託,你腳踩在了別人小拇指上,別人罵你一句「靠北你踩到我腳了啊!」你還指責對方「有沒有點禮貌啊?」是不是過於敏感了一點?

還有,極端化不是「男女語境」的問題,是互聯網語境的問題。

10. ZDL、anonymous3,回應《北京敲定香港選舉改制:選委會大增政協及社團代表 三道閘審查候選人是否愛國

ZDL:我很理解不自由毋寧死的思想,我真的理解。但我覺得自由排第一的思想不具備現實可操作性,最簡單的馬斯洛五層需求理論,吃不飽飯的人不會在乎民主與否。套用香港也合適,香港有沒有港獨分子,有沒有分裂勢力,我想顯而易見吧,於國家於地區都不可能允許這些人出現。

還有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體現,不過內地所指的統治階級是人民,所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利機關,我能理解香港人覺得自由受限,但真從法律角度出發,我想大部分中國人(而不是單指香港人),是支持香港選舉改制的。

木已成舟,我想應該思考的是為什麼一國兩制在香港與澳門的成果有如此巨大的不同?一個更加穩定的香港(當然也受中央限制更嚴重)在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機遇?

anonymous3:@ZDL:「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中國的統治階級是人民,所以中國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這種論述的問題當然在於它兩個前提的錯誤。也因為其不容討論,不許辯駁,「人民」無可奈何地並且接受了這樣一個論述,即「人民」需要一個「統治階級」,它的名字叫做「人民」,儘管沒有「人民」能夠分清這四個「人民」的異同。更甚者是當「人民」的概念被抽空以後,剩下的統治階級的意志則成為了肆意立法的託詞。

這當然是荒謬的,我們需要重新找到「人民」的本意,也需找到「法律」的本質。民主選舉產生的立法機關訂立的法律才是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律,有了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律,才可以說一國一地的統治階級是「人民」。

沒錯,「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式的立法可以被解讀成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但這個統治階級是「人民」不需要的,「人民」需要的是由「人民」自己決定的管理者,不是代天牧民的聖天子。香港市民奮起反抗的正是這一搶奪「人民」意志的竊國大盜。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