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2021兩會看點:經濟、扶貧、養老和減碳的下一步

如何刺激內需、穩定就業,「全面脫貧」之後的鄉村如何發展,即將突破3億的老年人口如何養老?

端傳媒實習記者 王一峰 李佳星 記者 柳石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03-01

#養老#2021中國兩會#全面脫貧

每年3月初,數千名來自中國各地的人民代表都會聚集北京,參加一年一度的「兩會」, 確立新一年的發展目標。2021年是中共建黨一百週年,亦是決定中國未來五年怎麼走的「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去年,中國在疫情下仍實現GDP2.3%正增長,但與此同時,消費卻持續低靡,出現197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因此,如何刺激內需、穩定就業,成為兩會備受關注的議題。

此外,疫情防控和國際抗疫合作、「全面脫貧」之後的鄉村如何發展,即將突破3億的老年人口如何養老等議題,也是會議的熱點。而就在兩會召開前,在香港參與民主派初選的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兩會是否會提出具體改革香港選舉制度的方案,亦引發關注。端傳媒整理了有關兩會的一些看點:

2021年兩會如何召開?去年大幅減少的記者名額今年會增加嗎?

「兩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合稱,2021年的兩會將分別於3月5日及4日在北京召開。其中,人大會議將重點審議涉及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規劃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2020年底,中共中央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發布關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長文件(中共自1953年起,以每五年為規劃單位設定經濟政策與發展目標,2021年至2025年是第十四個五年),其中罕見地未提及未來具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指標,並首次提出「雙循環」概念——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內需)為主體,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資源。

除此之外,歷屆人大會議還需審議國務院工作報告、新一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政府預算草案報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而政協會議則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等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兩會一度推遲到5月,並採取嚴格的防疫檢測措施。當時,採訪全國兩會的記者名額也大幅減少,從疫情前的3000人左右減至僅剩數百人,港澳媒體僅獲得10個邀請名額

2021年兩會的媒體採訪名單尚未公布,但官方表示,新聞採訪將借鑑2020年的做法,僅邀請部分在京的中外記者進行互聯網、視像、書面採訪,不設境外記者臨時到京採訪。採訪記者均需提前向相關新聞中心提出申請。

有哪些重要議題?

GDP會被寫入增長目標嗎?

2月24日,「中新社」發布「兩會前瞻」,稱「官方正淡化對經濟增速的過度強調」,旨在將工作重點放於「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報導中援引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的話,建議未來可引入居民人均收入、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等其他衡量指標。

目前,中國GDP維持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但人均GDP卻始終排在世界60名之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的預測,中國2020年人均GDP為10582美元(約合74849人民幣),世界排名59位,約為美國的1/6。

2020年6月15日╴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大霧籠罩。
2020年6月15日╴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大霧籠罩。

多家媒體亦猜測,中國當局或參照2020年,不設GDP指標,而使用物價、就業等指標代替,實現如去年所提的「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及「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目標。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馬駿此前甚至撰文,呼籲永久取消GDP增長目標。

不過,在全國兩會前召開的、31個省(市/自治區)的地方政府兩會均提及GDP增長指標,從6%至10%不等,如北京、上海、遼寧、廣東等多數地區設置了6%的GDP增長目標。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的經濟佈局也受到較多關注。2020年,中國雖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但疫情仍然影響巨大,一方面是消費的負增長,另一方面是地方債和赤字率的繼續累積。

華興證券不久前發布預測指,2021年中國GDP增幅或達8.4%,但部分行業復甦仍然面臨困難,就業壓力依然存在,債務風險與金融風險交織。因此,刺激政策的「緩慢退出」成為各分析公司報告中不約而同的共識。

此外,央企國企在中國經濟佈局中的地位也可能將進一步提升。2月23日,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郝鵬答記者問時提到,「十四五」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在十四五期間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具體舉措有擴大中央企業規模、加大研發投入、鞏固央企在「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地位、在新能源等「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佈局。

全面脫貧,之後呢?

值得一提的是,「扶貧」的下一步會如何進行,也是外界關注的重點。

2月25日,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中稱,「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同時,國家鄉村振興局在當日取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現由農業農村部管理,負責鄉村振興工作。官媒將鄉村振興局的掛牌,稱為中國「三農」(農民、農村、農業)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2019年6月1日,習近平曾在《求是》雜志發表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稱「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2月25日接受BBC採訪,「脫貧是習近平談得最多的一件事」,亦是以中國大陸的貧困線標準最容易完成、最能彰顯成效的政績成果。政治學學者吳強則指出,中國對脫貧的慶祝,是「以生存權和發展權來代替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的要求」。

2月26日,世界銀行(World Bank)中國局局長芮澤(Martin Raiser)表示,建議用每日5.50美元的更高標準(年收入約200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3000元)來衡量中上收入經濟體的貧困程度,若以此標準,中國仍有13%的人口處於此收入水平之下。

2020年,全國政協委員、湖南銀保監局局長田建華曾建議,將脫貧後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和機制常態化,「脫貧攻堅期後持續解決相對貧困、推進鄉村振興仍然任重道遠」。「全面脫貧」之後的低收入人群怎麼辦、從前的貧困村縣會如何實現持續發展,這些問題都等待兩會給出具體規劃。

2020年3月4日,武漢一個老人戴著口罩。
2020年3月4日,武漢一個老人戴著口罩。

養老難題

據中國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整個社會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2月24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涵蓋老年人財產權益糾紛、人身權益保護、家庭內部贍養問題、公權力介入維護老年人權益等方面。

2月26日,人社部副部長游鈞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中表示,或將推出個人養老金制度,並逐步推進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方案。關於「個人養老金制度」,人社部稱是「以帳戶制為基礎、個人自願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養老金制度。

2021年各地方政府兩會上,多個省市推出新的養老政策提案。如廣東省提出運用現代通訊設備為居家老人提供包括緊急呼援、主動關懷等服務,建設智慧養老體系。上海則提出開展老年人社區鄰里服務、低齡健康老年人與高齡老年人結對關愛等互助性養老服務。

近年來,部分地區出現養老金收支赤字,2016黑龍江養老保險虧空200億。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9)》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財務可持續性研究》顯示,2017年後,養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數量維持在13至14個,主要分佈在東北和中西部,接近全國省級統籌單位的一半。而以北京、廣東、山西為代表的「基金大省」則結餘充足。作者劉桂蓮、房連泉分析,這種趨勢與流動人口因素高度相關,特別是在廣東和北京,外來人口對基金結餘的貢獻很大,地區財務失衡將在未來五年進一步加重。2020年「兩會」,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國3億人領取養老金,必須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減碳與生態保護

2020年聯合國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宣布中國將「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其列為2021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並提出向調整能源結構、加快碳市場建設、國土綠化等方面推進。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表示,大力節能,降低能耗強度和開發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是實現該目標最重要的兩個方面。

2月25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稱,2020年生態環境部承辦「兩會」建議提案849件,包括建議532件、提案317件,其中牽頭辦理232件,已全部辦結。建議提案一方面著重水、大氣、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具體措施,另一方面關注制定「十四五」規劃,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實施生態補償制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未來中國將如何節能減排,推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是本次兩會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2020年7月1日,市民在灣仔集結。
2020年7月1日,市民在灣仔集結。

香港問題

2月2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主任夏寶龍在全國港澳研究會召開的會議上表示,「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的核心要義」「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權要掌握在愛國者手裏」。他指出特區要進一步完善選舉制度,選舉的原則包括必須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必須尊重中央的主導權、必須有健全的制度保障等。

2月20日,香港建制派民建聯公布了22條兩會提案,其中包括要求中央向香港提供更多COVID-19疫苗、建立跨境快速支付系統、加強香港的國家憲法和國防、外交教育讓學生建立正確國家觀念等等。

2020年兩會通過的《國安法》對香港的政治及社會環境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就在兩會召開前,2月28日,民主派初選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今年兩會是否會提出具體改革香港選舉制度的方案,十分值得關注。

中國性教育入法「元年」

2021年「家庭教育」入法引發關注。據新華社1月20日消息,《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不得對未成年人有性別、身體狀況等歧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脅迫、引誘、教唆、縱容、利用未成年人從事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活動。

此外,草案就父母離異情況特別強調,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離異的,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於履行實施家庭教育的責任,但被人民法院裁判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或者被中止探望的除外。

2021年也是中國性教育入法「元年」。2020年10月17日,性教育被納入未成年保護法,規定學校、幼兒園應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今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版將正式實施,性教育如何落實受到廣泛關注。

北京如何迎接兩會?

據《明報》援引消息稱,今年兩會沿用去年的模式,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本應持續兩週的會議被壓縮至一週,並將於3月11日閉幕。為避免出現疫情,北京市政府要求來京人員提供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在抵京後按要求向社區(村)或單位等報告健康狀況。北京市交管部門2月21日對北汽出租汽車集團準備為兩會服務的車輛全面體檢,對所有駕駛員接種新冠疫苗。

為迎接兩會,北京安保工作嚴陣以待一如往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從2月26日至3月1日組織全國各地開展嚴重違法行為夜查統一行動,全力保安全保暢通,防範群死群傷事故。

此外,國家郵政局宣布將在2月25日至3月6日(會議開幕次日)期間,對進京郵件快件全面實行投遞前「二次安檢」,無安檢標識的郵件快件一律退回,如發現違規收寄禁寄物品,將向相關郵政管理部門移送案件線索。

為確保北京上空絕對安全,北京市公安局2月23日發通告稱,3月1日至3月12日,北京市行政區內禁止一切單位、組織和個人利用無人機等「低空、慢速、小型」航空器进行體育、娛樂、廣告飛行活動和施放氣球活動,對於其他性質的飛行活動,應當經軍隊、民航空管制部門批准方可實施。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