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影像

他們遵循古法,祈求瘟疫早日退散

台灣「王船」未能與其他區域共同入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這並不打擾信眾們慎重地完成一次祭典。

於大疫之年舉辦「王船醮」,祭典的最後,以焚燒王船形式「送王」為結尾。建醮人員表示,今年適逢Covid-19病毒肆虐全球,眾人特別祈求疫情早日遠離。

於大疫之年舉辦「王船醮」,祭典的最後,以焚燒王船形式「送王」為結尾。建醮人員表示,今年適逢Covid-19病毒肆虐全球,眾人特別祈求疫情早日遠離。攝:唐佐欣/端傳媒

特約記者 唐佐欣、端傳媒記者 何欣潔 發自高雄

刊登於 2021-01-2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王船醮#王船#高雄

台灣高雄茄萣區白砂崙萬福宮,於 2021 年初舉辦「王船醮」儀式。王船醮,又稱為王爺醮、王醮等,與台灣盛行的王爺信仰有關,目的為保境安民、驅逐瘟疫。萬福宮的王船醮為不定期醮,上次舉行已是18年前,睽違已久,地方上慎重待之。

台灣各地「王爺」傳說起源有諸多版本,有綜合各歷史真人武將為英靈王爺者、有認為是起源於民間在清代暗祀鄭成功,也有一說認為,王爺本身即為一種「瘟神」信仰。

王船,在王爺信仰中,是王爺往返天庭與人間的交通工具。祭儀開始前,廟宇必須先行造船,完畢後迎請王爺蒞臨,延請相關專門人士,依良辰吉時、溝通天地神人,施行相關科儀。接著,王爺(含王船)將會以遶境方式巡視庄境,即「代天巡狩」,奉玉皇大帝旨意巡視人間之意。最後,信眾將王船送往海灘,以焚燒王船形式,送王爺離境,返回天庭。

外界不知其所然者,往往將相關祭典稱之為「燒王船」,然而,焚燒王船的意義在於送王離境,亦只是祭典眾多環節之一,只因形式奪目,才成為矚目焦點。早在2009年,即有批評之聲,希望外界停止使用「燒王船」一詞,才能完整還原祭典精神。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