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陸深度被疫情改變的生活2019冠狀病毒疫情

紀錄片裏的武漢封城《76天》,夾縫中定格的人性

一些細節讓萬里相隔的人們共情;一些細節又注定撞上經久的隔閡。

新父親在醫院第一次抱著他剛出生的孩子。

新父親在醫院第一次抱著他剛出生的孩子。圖:76 Days LLC

特約撰稿人 張子竹 發自北京

刊登於 2021-01-21

#武漢封城一週年#76天#紀錄片

編者按: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一個足以癱瘓世界、爲時代畫下轉折點的病毒闖入人們的視線。隨後一年,COVID-19在全球造成逾九千萬人感染、超過兩百萬人死亡。武漢,作爲充滿爭議的「頭號疫區」,漸漸隱沒在其他重災區的塵囂中。在封城一週年之際,端傳媒重訪疫情起點,撿拾失落的個體,叩問疫情留下的改變、傷痛與重生。願回望的目光,溫暖當下的寒冬,並向未來注入力量。第一篇記錄了失親者的故事;第二篇,還原感染者、醫生和基層抗疫官員被疫情改變的這一年。這是第三篇,借紀錄片的鏡頭,回看一年前的細節,也正視疫情帶來的隔閡。

紀錄片《76天》一開場,觀眾彷彿一下回到了武漢封城後,疫情危機的正中心:一名穿戴著防護服的護士在盡全力奔跑。她想見父親最後一面卻不能。看着父親的遺體被抬出病房,她的同事試圖安撫她,不讓她失控。激烈的開場過去,一切又慢慢向上走:一對因隔離無法相見的老年夫婦,在護士的幫助下用視頻關心對方;一對因母親感染而見不到新生兒的夫妻,最終與孩子相聚;來自各地的醫護人員們在防護服上寫下懷念的美食,承諾疫情結束,互相請客。

一位患有老年痴呆、口音濃重的老漁民反覆出現在鏡頭前。從入院開始,他花樣百出:無休止地試圖逃跑,不帶口罩在走廊徘徊,不時將行李收拾好打算出院。不睡覺的晚上,他去拆馬桶蓋子,還要抱走病友的床頭櫃。當病痛來襲,醫護人員給他寬容和照顧,電話那頭的兒子,則讓他要記得自己是共產黨員,老人痛苦哭道,「這關共產黨員什麼事?」出院那天,醫護們為他送行,問他回家第一件事想幹什麼?「抱重孫子!」老漁夫笑着說,但隨即想起,痴呆的自己,總是家人的「麻煩」。

無法再留下隻言片語的是那些被疫情奪去生命的人們。鏡頭裏,護士長把逝者的遺物——通常只有一張身份證、一隻手機和一根充電線——仔細消毒,再一一打電話通知家屬。沒有旁白,《76天》一個半小時的推進,全憑患者、醫生、家屬之間的情感紐帶。

2020年9月,《76天》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12月初在北美發行,作為最早上映的關於2019冠狀病毒疫情題材的影片之一,收獲相當多好評;2021年1月下旬,影片還將登陸英國、愛爾蘭和新加坡。雖暫未有在大陸上映的計畫,卻已獲得不少中國網友關注。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