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全球受到疫情籠罩,台灣因防疫成功、台美關係升溫,集體認同快速凝聚。7 月,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公布三份民調結果,其中「我是台灣人」認同度高達 67%、「支持獨立」則是 27%,是自解嚴以來最高的數字。同時,另一份台灣民主基金會民調顯示,如果兩岸發生戰爭,有八成民眾願意上戰場,如果是台灣宣布獨立而導致戰爭,也有七成民眾表示願意上戰場。
所謂的「台灣統獨問題」,看似已是一個陳腔濫調的老議題,但這些「統獨」民調數字的背後,究竟代表什麼?每個人的複雜思想與認同情感,是否適合被化約成簡單數字?2021年1月4日,端傳媒將推出〈統或獨?戰或走?台灣人心中的一百個祕密〉專題頁面,此篇文章為專題頁面正式出刊前的精華預告。(連結為1月4日更新)
在頁面中,我們訪問了 35 位不同族群、性別、地域的台灣人,包含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的 97 歲老兵、公務員、社運行動者、醫生、台商子女、陸配、東南亞新住民、家庭主婦、海歸青年、學生等,請他們回答三個簡單的問題:你支持統一或獨立?如果兩岸發生戰爭,你是否願意上戰場?你願意拿中華民國國旗嗎 / 對中華民國的看法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看似簡單,卻特別容易引發爭議,可能因為表態支持台灣獨立 / 兩岸統一而面臨不可預知的遭遇,甚至連累親友或事業合作夥伴,平日是多數台灣人不願輕易向外人談論的話題。因此,在進行訪問當中,不少民眾對於公開回答此一問題,充滿猶豫與恐懼;即便最後願意「發聲」,多半也採取匿名的方式為之。「統獨問題」作為台灣最大的政治問題,卻被架空為一個失效的語言,同時,讓「表態」成為一個被恐懼埋進深處的祕密。
這一次,為了呈現這些珍貴而難得的聲音,我們特別以聲音媒材專題頁面的方式,讓你聽見普通台灣人藏在心中,關於國家、認同與戰爭的回憶與秘密。此篇摘錄其中六位受訪者的心聲,化為文字,想聆聽更多的深度聲音故事,敬請鎖定端傳媒在 1 月 4 日推出的專題報導頁面。
紀敦明,97歲,跟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軍人,現居桃園市
「大陸都給你了,你已經夠了,還要把國民黨逼到哪裡去呢?」
我是 1924 年 10 月 8 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出生。在我 19 歲那一年,抗日戰爭還沒結束,我年紀輕,畢業後沒工作,一心只想跟著部隊去打日本人。所以自願加入國民黨的敵後游擊隊。這個跟前線部隊不一樣,不是在前線打,而是在敵人後方擾亂。
但我加入游擊隊的隔年,抗日戰爭就結束了,所以也沒有參與太多抗日戰爭。抗戰勝利之後,我加入國民黨的正式編制,在保安隊擔任分隊長。沒想到,才剛跟日本人打完,現在換打共產黨。不過,畢竟是打自己同胞,跟打日本人不一樣,心裡上還是掙扎的,感覺上總是比較殘忍,但你不打也不行,你不打他,他就打你。
1949 年(民國 38 年),幾乎是每一天都有戰事,因為我是國民黨的軍人,湖北老家常常被共產黨騷擾,我就想應該要把家人從湖北帶走,但當時我兒子才五歲,年紀很小,跟著我太危險了,只好把他留在湖北讓我妻子和爸媽照顧,先把我唯一的弟弟接走。
某天午夜,我帶著弟弟到碼頭,打算搭一艘漁船南下,才上船沒多久,就遇上一個人盤查,他問船長,船上還有沒有別人,那船長很好,跟對方說除了他沒有別人。當時天色很黑了,那人也沒有進來搜,我們這才順利地坐船南下,一直到湖南國軍部隊的所在地。
在湖南時,我是在第一兵團裡的警衛團團部擔任副官。起初,我們的司令官是陳明仁將軍,但 8 月的時候,他叛變加入共產黨,由黃杰將軍取代他成為第一兵團的司令官兼湖南綏靖總司令。
後來戰況越來越不好,我們一面打一面撤退,從湖南長沙往南撤,退到衡陽,再到邵陽,最後退到廣西桂林。本來,我們打算撤到海南島,但還沒到海南島的時候,海南島就已經失守了,不能再過去了。這時候,根本退無可退了,上級就指示我們繼續往南撤,撤到越南的富國島。
當時,中華民國還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所以向聯合國尋求幫助,我們才能暫時待在富國島,加上越南當時還是法國的殖民地。不過,後來韓戰爆發,礙於國際情勢,我們被迫留在越南,無法跟著其他部隊一樣撤到台灣。(註:富台部隊 ,意即富國島的台灣部隊,是1949 年在黃杰率領下,由中華民國廣西省撤退到越南國南圻的中華民國國軍部隊,又稱留越國軍。後駐越法軍以「保護」名義,解除武裝後集中軟禁在越南富國島。透過美國向法國居中協調,加上國際反共陣營的明確化,法國改變了對富台部隊的態度。在1953年,這批部隊陸續轉運回台灣;抵台後重新整編,成為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之一部。)
在越南,一待就是四年。我們在越南每天一樣出操、練習,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變化,但每個人的心中都在想,什麼時候才可以去台灣。我記得當時,有人問有沒有人想被送回大陸,我雖然很掛念在大陸的家人,但我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既然都跑出來,為什麼要回去,為什麼要自找麻煩。今天大陸已經丟了,共產黨來了,我怎麼可能回去。我如果回去給共產黨抓到,日子還會好過嗎,不會有人自願跑回去的,真的有,那叫神經病。
現在想想,我的人生因為戰爭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抗日戰爭之前,我只是中學生,我爸媽給我安排相親,我在很年輕時就娶了第一任的太太,也生了個兒子。如果戰爭沒發生,我應該是繼承我父親的裁縫店,當個旗袍師傅。但後來一連發生抗日戰爭、國共內,我從軍,就跟他們分開了。
一路撤退的過程,我遇上現在的妻子,她是湖南人,父親是醫生。她家就在我們部隊的不遠處,所以我們很常來往,他們一家人也對我很好。在我準備從湖南撤退時,我也不知道怎麼了,就問了她「願不願意跟我一起走」她竟然說好。可是,當時兵團的規定是不能攜家帶眷,所以我就拜託衛生連連長安排一個護士的位置,讓她跟著我們部隊一起撤到廣西,後來馬馬虎虎地就在廣西結婚。
1953 年,我們總算可以離開越南了,不過因為兵團的人實在太多了,大約有三萬多人,所以我們是分批前往台灣,在海上,因為有美國軍艦保護,才能一路平安地抵達高雄左營。一到台灣,我沒想太多,還以為國民黨很快就要收復大陸,我一直抱著這樣的想法,但時間久了,慢慢也就忘了這回事。現在說要收復大陸,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當然,我也沒想到會跟湖北的家人,分離這麼久。
回台灣的第一年,國民黨安排我們住在桃園中壢的「富台新村」(取自富台部隊村),就這樣,我在台灣開始了新的生活,我的第二任妻子也在那一年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幾年內陸續生了四個小孩。我在台灣一共有五個小孩。
十幾年前,一個做眷村紀錄的人訪問我,問我有幾個小孩,我一下脫口而出說五個,後來文章刊出來,他寫五個。但其實加上我留在湖北的大兒子,我是有六個小孩的。後來有一次,我湖北的大兒子來到台灣,在家裡看到文章,很難過我竟然忘了他。其實我事後也很懊悔,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忘記他。
在台灣生活的期間,因為兩岸局勢緊張的關係,我很難跟在大陸的家人聯繫,偶爾是通過香港的朋友給我們帶點消息。我有聽說,湖北家人在文革時期受了苦,但文革之後似乎好轉一些,現在大兒子的事業好像也做的很不錯。但其實,我也不清楚他們在那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1987 年,台灣開放探親,我已經 63 歲了,跟湖北家人也有 38 年沒見了,我第一時間就申請回去探親。一到大陸心裡非常緊張,我跟妻子坐火車到湖北,一下車,就看到所有親戚朋友們在車站外頭等我,大家一看到彼此就抱著哭了好久。我當時的心情很複雜,自然有開心,但也很難過、遺憾,因為我的爸爸已經在幾年前過世了,沒有機會見到他。還有,我在湖北的妻子和大兒子也來了,她沒有再嫁人,但我已經有了新的家庭。
離開越南之後,後續發生的一切都很難以想像,所以就算兩岸開放了,我也只回去大陸兩次,很多事情變了,包括我的生活、身體。
我到現在還是想念湖北的一切,尤其是那裡的親人,住在台灣那麼久,我對台灣當然也有感情,但我會時刻提醒我的孩子、孫子,不能忘了自己是從哪裡來。我告訴他們,你們是出生在台灣,是湖北人,就跟我一樣,我家裡的客廳放著我們的家譜,就是得讓我們記得過去的一切。
我已經太老了,可能沒剩三年可活了,對政治的事情,我覺得活好就好,也沒什麼好說的。我是覺得,大家和平就好,就算你共產黨把台灣佔到了,又怎麼樣呢?我們台灣、中國大陸都給你,又怎麼樣呢?你現在已經夠了嘛,還要再把國民黨逼到哪裡去呢?都打死了,你再來接收,那有什麼意思呢?大家都是中國人,又何必這樣搞,哎心痛啊。
許佩琪,40歲,已經取得台灣身份證的大陸配偶,現居新北市
在台灣的大陸人,不一定就是支持統一
我是 2009 那一年從大陸來到台灣的,已經住在台灣 11 年了,也順利取得台灣身份證。今年一月,我也參與了台灣總統大選,投下人生第一張選票。
如果跟我出生的老家相比,我在台灣待的時間,已經快超越老家了。我喜歡台灣,也很篤定自己未來會一直待在台灣一輩子。如果說大陸是我的第一故鄉,台灣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兩邊對我來說,都是很難割捨的。
不過,當我具備申請台灣身份證的資格時,我還是糾結了很久,一方面,我在台灣已經建立起新的朋友圈、生活圈,在這邊生活也相對習慣了,有台灣的身分證自然是更加方便的,另一方面,我早期的生活在大陸,父母也在大陸,要說真的完全割捨掉過往身份,其實很不容易。
再加上,很多時候我們兩邊都不是很討好,在台灣,人家說你是大陸人;在大陸,人家說你是台灣人。有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人,非常為難。特別是今年,兩岸最近情勢很緊張,加上疫情的關係,因為大家認為病毒是從大陸那裡傳來的,所以對大陸很反感,當很多事件疊加起來,就是極大的反感。
以前,兩岸關係相對緩和的時候,我並不會害怕跟別人說我從哪裡來,但今年常會面臨一種尷尬的情境,我感覺台灣民眾的情緒比較高漲,所以在外面,我不會主動講我是來自哪裡,因為我不希望因為政治立場,造成不必要的衝突跟麻煩,對我來講,即便我現在沒有明確的立場,但你卻無法保證跟你對話的人,是如何看待我的立場。
確實,在來台灣之前,我在大陸的成長過程中,所接受到的教育跟身處在台灣的人接收到的很不一樣。我從小學習的課本,告訴我們台灣是屬於中國,台灣只是暫時離開,台灣有一天會回歸,但基於各種狀況,現在台灣還沒有回歸,一路以來,我們的思維裡就是這種既定印象。
也因此,我們從小,包含我爺爺、奶奶這一輩,即便沒有人真正到過台灣,但都莫名地對台灣有種深厚的情感投射,每個人都會講「台灣是個寶島,台灣有我們的親人,我們期待著,有一天相聚重逢的日子」。
一直到我來到台灣,待了下來,我真正感受到和看到的,原來真正的「台灣」跟我在大陸所學的完全不一樣,台灣人民有著自己的聲音和想法。即便是我在台灣的家庭裡,大家的政治立場也很不一樣,對一件事也時常有著南轅北轍的想法。
可能很多人會直接認定,像我這樣的人,就是支持兩岸統一,但其實我並沒有特別偏向統一或獨立,因為這對我來說真的很兩難,我從小以為,台灣屬於中國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到台灣之後,我發現很多人民對大陸很反感,也充滿著種不同的政治立場,原來台灣社會裡有這麼多不同的狀況時,我的直接感覺就是非常無奈。
以我的立場,現在我生活在台灣,我只是希望未來兩邊能用相對和平的方式解決兩岸問題,並保證老百姓安全與利益。今年因為兩岸敵對情勢升高,很多人提醒我可能會發生戰爭,但直到現在,我都覺得不會發生。該怎麼說呢,我總覺得大陸不會,也不應該用一種過於激烈的手法,例如戰爭這種方式收回台灣,我覺得這個代價太大了。但至於台灣這裡,會不會往獨立的方式走,我就覺得很難講了。
我是大陸人也是台灣人,這是我的身份認同,我也沒覺得這有什麼衝突與矛盾。對我來說,一個人的身份認同會建立在,他在一個地方裡是否被接納、被認可。現在我手上拿著台灣身份證,但我是真的很想知道,這個政府、社會,真的認為我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嗎?
何山,40 歲,記者,現居台北市
中華民國是兩岸最大的分歧點,但也是雙方唯一可以對話的空間。
我擔任記者已經 8 年了,說起來有點好笑,之前我不是特別欣賞這份工作,一心只想從事學術工作,但後來卻因為家庭變動的關係,因緣際會當上記者,就這樣一直當到現在。
在這 8 年內,我對台灣社會的變動感受還是比較深刻的,比如說台灣民眾對大陸的一個觀感。假設今天硬要把台灣媒體區分成兩個陣營,《中國時報》跟《聯合報》相對來說,就比較支持兩岸交流,至於《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就相對少了些,這是個別媒體立場問題。
坦白講,台灣現在真正懂兩岸議題的人都在中時和聯合,但沒有人要看中時和聯合,尤其是真正懂中共黨政運作這一塊的,人才都是在中時和聯合,假設你真的想了解中共對台政策的思路,中時跟聯合是比較好的環境,畢竟現在中時和聯合主事者,其實都有相關背景,且也是有真正駐點在大陸。但很可惜的是,在現在的政治氛圍之下,這群人寫的東西,台灣民眾並不想看。
直覺上,我們總覺得兩岸關係是和我們生活習習相關,但其實台灣民眾普遍對中國大陸是不感興趣的,無論是對兩岸議題訊息的需求,或是在觀察視角上的偏頗。
台灣民眾在看待大陸新聞的時候,普遍會過於關注在其中一種視角,對另一種視角卻視而不見,假設今天有篇新聞在批評中共,說中共快倒了,讀者就會覺得「對!這很對」。但當有媒體好好分析中共接下來的佈局,以及會怎樣因應中美局勢變化所做出的調整,這時候就會被說成中共同路人,替中共大外宣。
我過去曾在大陸駐點過,現階段來說,兩邊的民眾想法、生活方式還是差很多。在差很多的情況下,要談統一真的是很難的事,客觀條件還不到那個點上。
我常覺得兩岸就像是一條平行線,不管你挨得再近,至少現階段我看不到交會的可能。維持現狀我覺得現階段是一個比較理想性的狀況,對中共來說,如果他們腦袋夠清楚的話,我覺得也是一個也是一個比較理想性的狀況。
中共老是喜歡講說求同存異,最終就會水到渠成,你不要說水,你連渠都沒蓋出來,怎麼水到渠成。台灣是不可能跟你主動說統一的,你要怎麼水到渠成?中共現在做的所謂惠台措施,講難聽點,都很膚淺。持平一點講,他(中共)的對台作法有越來越細膩,但是越來越細膩有沒有那個效果,我是打問號的。至少從台灣角度來說,效果沒有太大,除非走到武統。當然,如果走向武統,儘管未來變數還很多,但單純就武力而言,台灣絕對是被統的。
過去四年有點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台灣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戰略機遇,有點像是當時韓戰那個時候,有一個戰略機遇。在這個情況之下,使得台灣民眾對於局勢的發展過度樂觀,從而高估了自己、又誤判了中共的形式。之前媒體調查說台灣民眾願意上戰場的人變多了,坦白講,我覺得這是過度高估了,我們對兩岸發生戰爭,自己所能承受的抗壓的力道過於樂觀,也太低估北京。我覺得對中共的想法是,我可以用全國 14 億人跟你 2300 萬人拼都沒關係,拼到玉石俱焚都沒關係,就算拿回來是一個爛島,全島都爛掉也沒關係。我覺得台灣民眾低估北京對於主權這塊的決心。
兩岸務必是要通過溝通解決紛爭,但坦白說,即便現在是國民黨執政,兩岸談判也走不下去,因為兩岸要談,不光是經濟的東西,肯定是會要談到政治的東西。在政治深水區,一定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要怎麼處理中華民國這四個字?
中共並不否認中華民國,也沒有反對孫中山,儘管他們不是把孫中山定位為國父,也把他定位為革命的先行者。每年十一的時候,天安門廣場另一側會擺著孫中山的頭像,跟著毛澤東對望。
只是,現在他們是把中華民國當作一個朝代,在 1949 年滅亡了,這個說法對國民黨、民進黨來說都不會接受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就是現在式,這要怎麼否認?有一個島,上面住兩千三百萬人,是中華民國的內涵之一,請問你是要怎麼否定這個事實和這些人。
要談,中共務必要做論述上的改變,解套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不然兩岸之間不可能走得下去。我在國台辦記者會上曾經問過,「如果兩岸要和談,該怎麼解決中華民國的問題?」
就我看法,中華民國確實是現階段台灣民眾的最大公約數,雖然我到現在這個年紀,看這四個字早已經沒有太大的情感成分在裡面,不會一看到就肅然起敬、心裡激昂阿,但至少它是現階段比較可以對話的一個空間。
假設兩邊都一直不處理中華民國的問題,那遲早就是被民進黨收割這些論述,現在中華民國這個詞正逐漸弱化,失去歷史厚度和意義。一旦中華民國被弱化到都沒有的時候,你說是最大的分歧點,但同時也是雙方唯一可以對話的空間。
不過,每個國家的發展都只是歷史洪流的一小塊,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假設今天因為台灣堅持某種做法,導致中共攻過來,我也不會因此否定說過去我們在台灣所做的民主的事是失敗的。
黃永勛,50 歲,男性,移民來台的香港人,現居新北市
台灣已經是華人民主的最後一站。
我是出生在 1970 年的香港,還是港英政府時期,我老家住在香港的觀塘區。我媽媽是台灣的華僑,小時候幾乎每年都會陪媽媽回來探親,所以我跟台灣並不算陌生。
有一年,我跟家人來台灣探親,在教會裡遇上我現在的太太,她是雲林人,之前在外商公司工作。後來我們兩個開始拍拖(交往),那段時間我幾乎是每兩、三個月就來台灣一趟。
2013年,我跟她結婚之後,決定搬來台灣,到現在已經在這裡 7 年了,目前在台灣的工作是開計程車,很自由,我很喜歡。2016 年左右也取得台灣身分證。
我離開香港之後,香港發生了很多事,像是 2014 年的雨傘運動還有去年的事,都很難過。一方面我覺得年輕人不應該那麼衝動,因為這樣會有生命危險,然後也會想為什麼這麼小年紀的學生也會出去抗議,但我更同情那些年輕人,很可憐的,他們跟我們不一樣,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以前生活的時候,還有很大一段時間給英國統治,但他們出生沒多久,就給共產黨統治,一些改變很難適應的。
在疫情爆發之前,我回了一趟香港,當時整個香港社會給我感覺很沈重,很多人變得很不開心,走到哪裡都是警察,感覺隨時隨地要抓人一樣。香港變了,跟以前我住的香港很不一樣。
你說看到香港變成這個樣子,現在我來到台灣,我就會希望這裡可以一直像現在這樣就很好。我不希望台灣跟大陸統一,因為我真的看不到現在大陸有什麼想令人想統一的原因,但我還是覺得,台灣真的不要跟香港一樣,跟他們的關係弄得這麼僵。因為你真的不會知道共產黨,當你把他們逼到一個地步,他們瘋掉會做什麼事情,這些事情我也搞不清楚,只覺得台灣暫時不要跟他們統一就好。
所以我覺得,台灣跟大陸如果可以保持基本往來,像國民黨時期,和平一點可能會比較好。怎麼講呢,我們大家都還是中國人,如果大陸方面跟台灣保持交流、和平關係。台灣這裏也會比較好。
有時候我會感覺民進黨好像是想把台灣直接獨立,但我還是覺得獨立比較危險,會把跟他們關係弄得太僵,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我知道台灣很多人想要獨立,但要獨立的話,還是得評估有多少力量。所以個人立場,台灣保持現狀,不要跟他們併在一起,但也不要大家都沒有話好說。
不過,雖然我來台灣定居,拿到身份,但我是永遠都不會忘了自己是香港人。我不會跟別人說自己是台灣人。這種感覺很像以前在香港一樣,英國時代我也不會說自己是英國人,也不會講自己是中國人。確實,我們都有中國血統,但我不是給你中國人統治。好像我們香港人,一直都是給英國人管,管那麼久了,你現在中國人過來說要要管,怎麼都管不了。
這就是我覺得,台灣真的沒有辦法接受,如果大陸用他們那一套統治台灣,是真的沒辦法,就好像我說的,跟香港一樣,留地方不留人。我一直都覺得,台灣已經是華人民主的最後一站,最後一站了,如果還要搞的跟共產黨一樣,沒有言論自由,所有人都要聽他話,那我們華人可能就沒有任何地方可以生活了。
汪堅,36歲,男性,金門影像工作者
就獨立而言,我沒有特別支持,因為我覺得台灣這個島嶼沒有獨立的必要性,它本身的政治體制就已經非常完整了,我們有自己的立法和司法機關,本來就是很獨立的個體了,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獨立,只有要不要改名的問題而已。
但如果你要改名叫台灣,澎湖人、金門人可能無法認同,尤其是我們金門、馬祖人幫你們承受這麼多飛彈,結果現在就要變成台灣人?假如中央政府現在在綠島,我們應該不會逼所有人都自稱綠島人吧?既然中央政府現在在台北,那要不要乾脆就改名叫台北國?如果台灣改了國名能夠飛黃騰達,那我會同意改;如果不能,那幹嘛要刻意去改,然後造成區域局勢動盪呢?
如果問我要不要統一,那要考慮的,就變成是用什麼方法統一:是美國那種聯邦制?還是我們可以聯合其他華人地區(像新加坡)一起組成一個更大的集團?這些我覺得我們都可以考慮,也不需要放棄,重點是如何用不一樣的型態,去達到區域性的和平和利益。如果你要我被共產黨統治,我不一定能認同,他們最多只能用戰爭來逼我投降;但如果有一些別的結合/統一型態,我可能會蠻支持的。
我會覺得我自己是中國人;別人說我是中國人,我也不會感到生氣或被排斥。出國的時候,如果我從金門出發,就會說自己是金門人;從台灣出發,就會說自己是台灣人——我都會看場合來決定說自己是哪裡人。如果有其他大陸人在場,我就會說我是台灣來的;如果在場沒有大陸人,我就會說自己是中國人。
我覺得以現在的情形走下去,戰爭的可能性蠻高的,只是戰爭型態和規模的問題而已——是網路癱瘓、電力癱瘓、還是經濟癱瘓呢?就我自己的了解,戰爭是無所不在的,比如貿易也是戰爭。人類史上其實很少看到那種大規模毀滅性的戰爭,而台灣的價值,應該也還不足以讓大陸用毀滅性的戰爭來取得,但其他種形式的戰爭還是有可能的——但當然,我們是不希望看到這些發生的。但如果我們的執政黨沒有辦法找到一個方法和對方達到妥協,彼此進行善意溝通的話,甚至還不斷刺激對方的話,那發生戰爭不是不可能的。
至於我願不願意上戰場?如果今天我們是因為一個愚蠢的總統、領導人因為個人的主義去發動戰爭的話,我當然不會為此犧牲自己的性命,但如果今天大陸是要屠殺我的親朋好友,那當然我會去抵抗。如果你要我們上戰場去肉搏,我相信台灣人在戰場上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要上戰場太難。但如果大陸要來殺我的家人了,我當然還是會意思意思去抵抗一下。但就我所知,現在很多金門人家裡都有兩面旗嘛,萬一打仗了,可以看哪邊比較強、就昇哪邊的旗。
台灣人沒有看過戰場長什麼樣子,但如果你來金門,就會知道戰場是很殘酷的。
我很願意拿中華民國國旗,我甚至會鼓勵中國大陸的同胞使用我們的國旗。畢竟現在大陸用的國旗還是黨旗,但以前是蘇維埃主義去領導所有的黨,所以它是跨國的政黨。然而現在蘇維埃早就解體了,為什麼還要用黨去領政呢?所以我覺得中國大陸應該要換國旗。
我覺得拿哪個國旗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萬一真的發生戰爭、打肉搏戰了,要放哪面國旗比較安全。所以不是說我不愛中華民國國旗,我看到國旗是會覺得很驕傲的。如果這個國家是被認同的,我當然會對這張國旗感到驕傲,但如果你把國家改名叫台灣了、不認同我們國家的名字,那要怎麼去認同這面國旗呢?
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這三種稱呼我都會用,要看情況。如果我遇到大陸人,我就會用「大陸」,但如果在講國際議題的時候,就會使用「中國」。我很同意自己就是中國人。但我也不會否認我是台灣人;你說我是金門人,我也會很開心。不過你如果要說我是「大陸人」,那我可能就無法認同了,因為我不是在大陸出生的。
在國外的話,如果對方知道台灣,我可能還是會說自己是台灣來的,因為我出國本來就是從台灣出發的嘛;但如果對方不知道台灣,我就會說「我是 Chinese。」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勢來看,加上在野黨也沒有有效措施去抵制執政黨的作法,我覺得我們就是會一直去跟中國大陸做正面衝突。這樣一來,就只能看大陸政府覺得怎麼做對它是有利的。比如說,他們可以一直派戰鬥機來繞台,我們也只能飛戰鬥機去回應,然後飛一飛就失事,我不知道我們還能再掉幾台飛機,花多少錢幫戰鬥機加油。再這樣下去,我們國家是會被掏空的,我們會默默背負很多債務。我覺得沒有必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應該要努力恢復到穩定的狀態,用更理性的方式去溝通。
阿塔,32歲,女性,自由業,原住民
在我們的家族、部落有這麼多人從軍的情形下,我希望不戰爭的時間拖的越長越好,希望永遠都不要打仗。
(統或獨)至少在我有生之年,還是想選擇維持現狀,就是讓現在的生活不被這些事情影響到,我覺得這才是每個人真正在過日子的方式。我覺得「生活」對我來說才是最真實、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爸爸是閩南人,媽媽是排灣族,所以媽媽那邊都是原住民,那像我阿姨,她有四個兒子,都是軍人;他們的孩子,也就是我的侄子、姪女也都是軍人。對我來說,我是非常不想要有戰爭的,我會去想像,萬一有戰爭,我阿姨可能四個兒子、甚至孫子加孫女,他們都要去戰場上,這件事其實很可怕。
每個從軍的人都會知道有這樣的風險,那為什麼我們家族裡面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我覺得跟一直以來,原住民在很多事情上的不平等有關,教育阿、經濟其實是不平等的。父母們把孩子送去軍校,其實他們也很痛苦,我阿姨一直都還會跟我提到,她記得孩子就是小小年紀就離開部落,背著東西下山,去唸軍校的那個情形,想到都還是會很心痛。
因為很多部落父母,沒有能力給小孩讀書,可是又希望他們未來能夠穩定的,那在公務機關上是穩定的,從軍這件事是門檻相對低的,就是說不用花太多錢讓小孩讀書,可是他未來是有保障的。這說起來,還是原住民在社會上的結構問題。
在我們的家族、部落有這麼多人從軍的情形下,我希望不戰爭的時間拖的越長越好,希望永遠都不要打仗。
如果有一天真的打起來,我可能會想要抱著我的貓,躺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因為帶著貓逃難,光是在和平時期就很麻煩了,戰爭時期一定更沒辦法。所以我要跟貓在家裡,直到最後一刻,看怎樣就怎樣吧。
(應受訪者要求,汪堅、許佩琪、何山、黃永勛、阿塔皆為化名)
何山记者这段有错别字,是大陆的“形势”而非“形式”。
作为大陆人肯定是希望统一的,但绝不是网上起哄的那种留岛不留人的方式!一直不赞同武力解决!和平解决又感觉遥遥无期!但仍满怀期待!
没想到时至今日依然有“高砂义勇队”,,,,太残酷了
很有意思的採訪
很想看这样的形式来采访大陆人…
這些發表意見的人的確有邊緣的身份,但以為這些意見不到10趴就太輕視了。別忘了即使是韓國瑜也拿了5百多萬票,所以處於地理的中心的人與這些邊緣身份有相似看法的人也絕非少數。
莉雅和主編心潔還有上 法客podcast 耶!
https://player.soundon.fm/p/ceb508d0-2bde-41de-bbfe-2a1ff222593e/episodes/0af4718c-ed80-4e19-9b3b-23c35f5f6193
要怪就怪当年蒋公不争气
怎麼專門找一些邊緣族群採訪,這些人所代表的族群能佔台灣人口超過10趴嗎
「在台灣住了幾代人的聲音在哪裡」
在最後一個,原住民,起碼比你多住五代以上的人。平常你聽不見他的聲音,現在放到你眼前了還是看不到,繼續講這種「住幾代住幾年才是台灣人」的資格論。
不是只有特定族群特定立場的聲音才是聲音。
只是想說大家面對中共,經過過去一兩年,竟然還仍能這麼天真,特別是移民到台灣的這位香港人……認同樓下說「如果台灣以外的人看了以為是主流意見就好笑了」,標題說是「台灣人心中」,請問已在臺灣住了幾代、生在臺灣的聲音在哪?
完全忽略了新一代天然独的声音…只能看到老一代人对中国的幻想太天真了…
單靠台灣無法反攻大陸。
假如聯合 新疆、蒙古、滿洲、西藏、哈薩克、越南、印度,可行嗎?
好文
我不同意汪坚“台湾独立只是改个名”的观点。诚然,台湾有独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体系,它的政治体制是完整的,但独立绝不是他所称的“改名”那么简单。独立意味着台湾变成一个主权国家,使台湾在外交权利变得合法,外交空间更加广阔,而不会出现今年年初未被世卫告知新冠疫情的尴尬局面,也意味着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大陆对台湾政府合法性的纠缠。
我一直在想个问题:倘若台湾政府不与大陆当局正面冲突,而是加强交流,台湾政府还能多大程度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像香港政府那样对大陆当局的所有决策都亦步亦趋。台湾岛链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拱卫东南海,剑指太平洋。如果双方交流而非对立,中共的最低期望肯定是要求台湾政府立场亲共,而最高期望肯定是控制台湾,将它纳入自己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中共的决策向来坚决,为实现这样的期望又会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这是未可知的,而这样的手段又会对台湾体制的独立性乃至民主性造成怎样的影响,这才是双方交流的最大变数。
在我看来, “两岸关系继续维持现状”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也是无可奈何的抉择。大陆的国力日益增强,大国雄心也日益彰显;台湾的新一代的本土认同感迭代累加,对中国的归属感不断弱化,在大陆向心力和台湾离心力相互作用、博弈下,历史会不断向前进,总归偏向某方。
看到許多不同視角,這篇很好。回望20年前,如果主流意見總是對的,那今天的台灣也不會綠色執政了。我遇見過不少大陸的朋友曾表達過“不希望兩岸統一”的觀點,雖然可能非常少數,但值得不去忽略。至少我們不該因為看似“主流意見”如此,就放棄尋找更好解答的願望。
台湾唯有以核抗匪
每次看中時聯合兩大報的評論總是覺得心累,他們總是高來高去要兩岸領導召開蔡習會、要有胸襟開放交流,今天還有要兩岸一同落實憲法的…在他們眼中,台灣人不會在網路上討論習近平、不會開小熊維尼的玩笑、不會拿著中華民國國旗以台灣人為榮、不會支持香港真普選、不會對黑警義憤填膺…台灣人姿態跪的夠低以至於不會在兩岸交流中受傷,他們只是無知而需要黨的指引。
而所有站起身來的人本就該人頭落地,無奈聳聳肩就好了。連六四新聞都能刪,還有什麼跪不下的?
個人跟記者何山的看法最為接近。
原本有很多想說的,簡單來說:
『中華民國』是台澎金馬紛擾不斷的民主社會中,被「默認」的最大共識。而兩岸交流黃金時期的最大遺產,就是雙方官員不斷用具體行動把『中華民國』變成將兩岸平行割裂的完美尺規。
中共寧願『犧牲十四億中國人,也要留島不留人』是台灣角度的說法。作為中國人的角度,是為了維繫政權,可以『不惜犧牲十四億人』,而這究竟是14億或14.23億,或是6億、700萬、3000或是1個人,都只是細節問題。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就是理當為中國共產黨犧牲一切,而且還必須義憤填膺、義不容辭,好像死得不是自己。
至於其他的,就更像是果了。公民探究政治是為了做出正確的決定;記者疲於奔命是為了探究真相;律師鑽研法律是為了辯求公理。而作為一位律師、一位記者乃至於一名公民,在中國最好也就是像張展這樣了。中時、聯合,是把讀者當作是習近平,也讓讀者個個以為自己是習近平了。
理解中國制度再多都無從干涉之,唯一能做的唯有保持距離;橫豎都是要敬而遠之,那對其理解再多似乎也是毫無價值可言。
對於我這個年紀跟生活環境的人來說真的是異溫層 說真的不知道是人家非主流 還是人跟人的隔閡越來越大 越來越聽不到別人的聲音 所以看到會有一種震撼感 我想獨立不獨立 統一不統一都不是一次公投幾次社運決定的 這些事是滿滿的 潛移默化 感染越來越多人 最後是大部分的人的結果 當有一天我們都取得共識了 就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了 可能會流血或是付出一些現在無法預期的代價 但是當人們心中有一致的理念的時候就會願意為了這個理念付出了 像運動會為了班上拔河或跑接力賽一樣 期待那個我們可以相視的說出我們從何而來的一天
至於國家的名字 如果台灣島以外的人覺得台灣太狹隘 太生疏 可以學一下英國 把幾個大島都涵蓋進去 很物理XD
感覺這些訪查比較適合給台灣人自己看,因為都是比較非主流的看法,如果台灣以外的人看了以為是主流意見就好笑了.
可以尊重言論自由,但是無法認同。什麼叫做臺灣因為有澎湖金門馬祖就不能正名臺灣?臺澎金馬無論法理上歸在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如果國家正名為臺灣,那當然全部都是臺灣人。
墨西哥也不是只有墨西哥城,新加坡也不是只有新加坡島,盧森堡也不是只有盧森堡,巴拿馬也不是只有巴拿馬城。
中華民國究竟要不要正名臺灣其實也不是臺獨派的重點,因為那只是一個名字,只要多數人認同,要繼續叫中華民國、臺灣共和國、福爾摩沙、臺灣澎湖金門馬祖聯合共和國都可以。
臺灣獨立的目的是要將法理回歸現實,重點是要修正憲法脫節的部分,放棄99%沒有實際統治的領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放棄對蒙古/印度/俄羅斯及一大堆國家的領土爭議、國籍法跟僑胞回歸為臺灣僑胞,而不是中國民國在全球有15億國民卻只有2360萬公民。
正告給這篇文章的老兵、中國大陸及香港的新移民,臺灣澎湖金門馬祖還有其他實際控制的島嶼領土,只要符合多數民意,上述的這些領土當然可以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這個稱呼也沒有一定要改,我們可以是一個正正當當的中國人,比起你們不切實際或緩靖主義的示弱,如果真的認同中國,就勇敢的主張兩個中國論,驕傲的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跟全世界,我們是一個民主自由法治平等博愛重視人權,奉行三民主義的中國,獨立自主的存在臺澎金馬,不會屈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非法的侵略。
真的是異溫層啊。但看到金門人的說法的確挺有意思
《十年》裡面,店老闆教育自己的兒子,有句話講得好:“千祈唔好慣,就係我地幾代人慣嗮,你地先要咁(千萬不要習慣,就是我們幾代人總是習慣,你們才會要承受如此)。”
老人念舊,將自己的遺憾投射給後輩,正如之前有人評論,是一種責任的逃避。
這篇預告裏的人物貌似都接受自稱中國人,也想看只想自稱台灣人的人的想法
金门的角度很好
以前與大陸人談起台灣獨立(其實只是台灣人決定自己的未來),大陸人的反射動作是:那新疆怎麼辦?沒錯,中國寧願把台灣搞爛,也要維護它所謂的領土完整。本質上就是那麼簡單。就算是中共倒台了,大概也不會改變。
//你真的不會知道共產黨,當你把他們逼到一個地步,他們瘋掉會做什麼事情// 我還是覺得獨立比較危險,會把跟他們關係弄得太僵,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黃永勛的回應就是回應自己對於14傘運跟反送中運動的心情,上一代外判了抗爭的責任予下一代,又會為下一代感到同情的心態。
多謝,傳播了社會裡的異質的聲音,他們,或者說我們的想法,沒法子用主流的觀點一刀切。其實大陸也是這樣。
To小編
本人雖然只有快速的喵一眼內文還沒仔細看,但是有一點想請小編更正一下
中華民國(台灣)的身分證是使用身“分”證,而不是身“份”證
這點小細節可能要請小編稍作更正,謝謝
民族发明,边界划分的节点必然来临,构建和划界之时不杀伐果断,未来就要多死几十万良家子弟。民主小清新一直想逃掉这门历史的必修课,所以一直试图拖延,然而拖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真的是異溫層訪談,這裡面沒有半個我能認同的,但這些人也都是我們的國人。
很喜歡看這種訪談,謝謝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