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八佰》重歸銀幕: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一個端正的特寫都沒有

一個普通人,有不為國犧牲的自由。而真正值得你愛的「國」,也不會迫你為它犧牲。

《八佰》電影劇照。

《八佰》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賈選凝

刊登於 2020-09-01

#抗戰#國軍#電影審查#中國電影

姍姍來遲的《八佰》與觀眾得見並不容易。這部原計劃作為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片的電影,因為「技術原因」不但取消了開幕放映,更隨即宣佈撤檔。其後的漫長一年裏,《八佰》「究竟何時能看到」以及「還能不能看到」一直是個謎,幾經闢謠、推遲了整整一年又一個月、直到今年八月二日才宣佈定檔的《八佰》,作為中國疫情之後最吸睛的「大片」,更將院線合作模式分成傳統分賬、繳納保底費用和一次性買斷三種。這也無形中意味著許多四五線城市的小影院很可能因無法繳納保底費用而不會上映該片。

去看《八佰》之前,我幾乎毫無期待。點映短短幾日,該片已經從豆瓣開分8.3直降到了8分以下。尤其來自朋友圈、軍事迷以及其他各路短評裏的不滿之意都相當濃烈,我也並沒指望有何驚喜。反而是看完之後覺得好奇:《八佰》真的有那麼差嗎?是同溫層的期待太高還是我的期待太低?

拉抬中國電影復甦熱度

國軍拼死相護的青天白日旗連個端端正正的特寫都沒給(也不能給),給的鏡頭都曖昧囫圇遮遮掩掩。

經過梳理,發現輿論討論裏,對《八佰》的負面評價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四種方向。

首當其衝的是軍事迷和考據派最為憤慨的「不尊重史實」——小到日本騎兵不可能在巷戰裏出現,大到「雜牌軍」不可能被派去駐守四行倉庫,都被一一吐槽。不過影迷們對此倒是相對寬容,畢竟《八佰》不是淞滬會戰紀錄片,與歷史事實有所出入進行了加工虛構也再正常不過,如果僅憑這一點去否定整部電影很沒意思。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