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散場之後慢慢吵電影

戲院停業之後,我在家溫習了去年的法國電影和凱撒獎

不能去到電影院朝聖,家中安坐也可以與錯過的好片再相遇。因為凱撒獎風波,我仔細看了看這些入圍影片。

Les misérable(2019)劇照。

Les misérable(2019)劇照。圖:網上圖片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0-04-05

#法國#電影

電影院停業之後,散場變成不可能。不只是影迷們心急,業界也憂心。疫情在全世界蔓延開來,電影院砍掉場次,很多劇組也無法開工,甚至很多劇集也停止了拍攝。訂閱的藍光影碟廠商生產和運輸多少受到影響,紛紛向會員發電郵解釋狀況,有的給出折扣,有的號召捐贈。影視業從上游到下游均被疫情打亂了陣腳。

戲院關閉之前,我看的最後一部電影是《特殊人生》(Hors normes),去年凱撒獎的大熱之一。如今不能去影院的空檔,正好拿來補課,追上去年一些好口碑但沒有及時觀看的電影。儘管幾大影展和主要的電影獎項在中文世界每年都有不少譯介推薦入圍之作,總是讓人覺得介紹文字玩大堆頭,最後變成拼提名數量和文字遊戲,叫賣意味比較濃。早年發現網站 Metacritic 如獲至寶,它收集英美電影在各大媒體的評分,最後計算總評,從評論角度看較為中肯,具備參考價值,且分數背後的脈絡看多幾年之後會大致明白不同風氣下,當年電影的口碑風向朝何處刮。

遺憾之處是,這網站只能做局部參考。歐洲和很多小國的文藝片,除非在北美上映,否則沒有媒體理睬。最近才由常駐法國的作者十二辰子推薦網站 AlloCiné,它統計電影在法國上映時的傳媒分數,也有名作者和用戶評分,翻查過往一年歐洲電影的口碑相當容易,順藤摸瓜又追到德國版 filmstart,但相比 AlloCiné 品質有所不如。康城只能看到法國電影的金字塔尖,凱撒獎總流露出同奧斯卡類似的迂腐,也的確要加上法國文藝媒體的眼光,才能離如今的法國電影再進一步。

J'accuse (2019)劇照。
J'accuse (2019)劇照。圖:網上圖片

從評論出發,電影的在地視角不可缺少,不然就是隔岸觀火。比如對美國在地視角來講,保守到揮發出惡意的《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Richard Jewell)在法國傳媒眼裏拍得很漂亮,拿下總評4分的高分(5為滿分)L’Obs 雜誌甚至認為這是一部關於自由主義的電影,還是老而彌堅的《電影手冊》給了3分。波蘭斯基極有爭議的新片《J’accuse》(中譯《我控訴》或《軍官與間諜》)在#metoo 運動最浩大的美國口碑平平,法國多數報章雜誌都給出了4-5分,《電影手冊》又只給出了3分。依此足以說明,討論電影時地緣視角之重要。另外,法國傳媒的評論口味,確實也是別有不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