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獲凱撒獎引女星離席抗議:大導波蘭斯基有資格喊「我控訴!」嗎?

波蘭斯基更好的做法是在現實中提出對他指控的有效辯護證據,而不是假公濟私,甚至過猶不及地為自己製造潔癖式的代言形象。

2016年5月24日,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在波蘭出席一個電影發佈會。

2016年5月24日,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在波蘭出席一個電影發佈會。攝:Beata Zawrzel/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肥內 發自四川

刊登於 2020-03-25

#波蘭斯基#電影##MeToo

先後在威尼斯影展與法國凱薩獎引發爭議的電影《我控訴》(J’accuse)看起來註定是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會拍的影片。這位因40年前性侵未成年女童被通緝而不再敢踏入美國一步、後來又有更多性侵指控襲來的波蘭裔法籍導演,過去一定猜想不到在法國為女藝人倡議慎防矯枉過正的「MeToo」風潮,竟讓他晚年生活如此動盪。

就不說2002年以《鋼琴師》(The Pianist)在戛納拿下金棕櫚獎的風光了,即使是前幾部片,在凱撒獎每每入圍都必有斬獲——《影子寫手》(The Ghost Writer)拿下最佳導演、《殺戮》(Carnage)拿下最佳改編劇本、《穿皮裘的維納斯》(La Vénus à la fourrure)再次拿下最佳導演。而今,他又憑《我控訴》再次奪得凱撒獎最佳導演與最佳改編劇本,他怎麼會想到自己竟在已然歸化的祖國法國受到如此待遇:當地時間2月28日凱撒獎頒獎現場上多位女星離席抗議,而在去年11月12日晚間這部電影在巴黎的口碑場放映中,也有女權支持者高喊「波蘭斯基強暴者」、並高舉「波蘭斯基殘害女性」的橫幅,阻止了其中一場的放映。

他確實像是適時地提出「我控訴!」

必然的《我控訴》?

不過,姑且不論他的性醜聞與犯罪,波蘭斯基實際上是以他的美學風格,吸引了這個題材成為他必然的作品。這就好像身為曾驚險躲過集中營之災的猶太人,《鋼琴師》這部片也終究要與他結緣,而波蘭血脈也讓他精準地運用了(波蘭人認為只有波蘭人能夠理解的)肖邦的音樂,且看影片近末處,讓逃亡的主人公在德國軍官面前演奏《第一號敘事曲》,由其選曲與場面調度的配合可見一斑。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