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Randall Schweller:大選過後,台灣將在中美關係間扮演什麼角色?

不少外國媒體將台灣大選譬喻為一場選擇親中或親美的「公投」,而在大選過後,中、美、俄、印列強競逐之間,台灣的位置是什麼?
2020年1月10日選前之夜,韓國瑜在高雄舉行造勢晚會。
2020台灣大選 台灣 選舉

1月11日,台灣舉行2020年總統選舉與立法委員選舉,蔡英文歷史新高的817萬票取得勝選,順利連任總統。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民主進步黨取得61席次,單獨過半,再度成為國會最大黨。

不少國際媒體將此次選舉視為一場「公投」,而以結果來看,台灣人民目前顯然對中國沒有好感。蔡英文也在大選後的國際記者會中表示:「這次選舉的結果揭露了一個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我們的主權和民主,被大聲威脅的時候,台灣人民會用更大的聲音喊出我們的堅持。」

在當今局勢下,冷戰後以美國為霸權的世界秩序已逐漸消逝,轉變成一個權力去集中化(deconcentration)的群雄割據局面。川普領導下的美國瀰漫著反全球化與反中的情懷,從2016大選期間不斷強調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到中美貿易戰,都彰顯川普身為商人所著重的交易主義(Transactionalism)與民間所彌漫的國家主義勢力。

因此,在台灣大選確立新政府仍由蔡英文繼續執政後,不少人轉而關心在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台灣是否真的能持續從中得利?在中美兩大國的角力之下,世界秩序將走向何方?台灣大選結束了,未來台美關係將如何發展?台灣在這新的世界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基於以上問題,《端傳媒》專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施韋勒(Randall Schweller),施韋勒長期關注美中關係發展以及美國外交政策,著有《中美關係的未來,一個新古典現實主義的解釋》(A Neoclassical Realist Approach to the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在一極體系過後:美國衰弱下,中國眼中的世界秩序》(After Unipolarity: China’s Vision of International Order in an Era of U.S. Decline)等書。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施韋勒(Randall Schweller)。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施韋勒(Randall Schweller)。

以下為端與施韋勒的訪談節錄。

端=端傳媒
施=施韋勒

端:美國目前的外交政策是否確實反映川普競選承諾,「美國優先」呢?什麼是美國目前對中國所持有的大戰略?

施:目前,美國對中國的策略是符合「美國優先」的,川普對中國挑起了地緣經濟戰爭,且採納了交易主義導向的新重商主義(transactional neomercantilism)[1]。川普想做的事情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要重新平衡美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帳目。某些人認為這是將美國市場武器化,然而川普的信念是:「如果你想要進入3億2700萬消費者市場,而這市場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國家,那麼你就必須要買更多美國商品,且按照規則來走。」他的目標是修正美國與富饒的東亞和歐洲之間系統性且過度的貿易不平衡,同時保護對美國國家安全相當重要的產業。川普政府傳達一個非常簡單明瞭的訊息給全世界,我們不再容你們玩弄我們,我們不再扮演「凱子」(Uncle Sugar)了。

如果川普政府針對中國有一個明確的大戰略的話,我認為可以形容為非自由式霸權(illiberal hegemony),這反映了川普想美國得到全球霸主卻不信任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協助這一切的機構,以及他對想白吃午餐的傳統盟友及多邊主義表達不信任。非自由式霸權例證了川普政府「美國優先」的方針。

端:川普的這些行事風格,如何展現在中美貿易戰的環節上?

施:川普使用貿易外交手腕來要求北京改變它非常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包括偷竊貿易機密以及擁有政府支持的高科技公司和其他如國家英雄般的企業。川普政權對中國強硬起來,且不會因此擔心貿易談判會破裂。畢竟,一個全面開打的貿易戰並不會影響到美國從2009年6月開始的經濟擴張。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貨物佔美國國民生產毛額的1%,相當於0.6%的21兆產值的美國經濟;然而,從中國進口到美國的貨物約5060億美金,相當於佔美國經濟體的2.4%。
對於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來說,與一個既是大客戶抑是充滿決心的敵人硬碰硬所需承擔迅速經濟成長的數量必然比美國所需承擔的還多。對於川普來說,貿易戰短期的陣痛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換取挑戰中國多次違反自己答應卻濫用的全球貿易規則可得到的長期收益。

川普的目標是提供美國企業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且保障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對外關稅及對內國營企業補助的減少、讓雙邊企業有更自由化的法規以及終止網路資訊偷竊。

中國於2018年4月4日對106種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
中國於2018年4月4日對106種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

端:在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策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文件指定中國為一個「謀求修正現狀的國家」(a revisionist state)。您怎麼看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

施:我同意中國是一個謀求修正現狀的國家,而目前世界正面臨權力轉換的階段,其中一個崛起大國挑戰衰弱中的霸權。也因此,我們正進入冷戰2.0,不過這將會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冷戰,主要是地緣經濟的競逐,而非軍事上的,關鍵的動力將會是中美各自的國家主義。

這兩個崛起與衰弱中的大國皆面臨著國內強大的國家主義勢力,然而,他們各自的國家主義卻專注在完全不同的面相。一個崛起勢力的國家主義是向外醞釀的,而一個衰弱勢力的國家主義卻是向內收縮的。因此,總統川普提到要在美墨邊境築牆,而習近平想要向外鋪他的一帶一路。美國正從深入國際事務中撤退出來,而中國則是尋求更多對外的影響力。

端:可以請您再針對國家主義之間的不同多做說明嗎?

施:一個崛起勢力,尤其是在其發展晚期而經濟、軍事力量開始接近體系中的尖端時,會變得更直接果斷。這會不禁煽動國內國家主義情緒,讓大眾對國際上的舊勢力不尊重自己國家感到非常不滿,也會因為這些舊勢力對自己所做出的退讓妥協,而使他們變得更大膽自信。此外,崛起勢力中的領袖常常為了使其擴張主義政策得到支持,或轉移人民對施政的不滿,而有意挑起國內國家主義。

因此,當川普所領導的美國從全球化中退出,中國卻將精力放在相反的策略上,做出長期投資以求取代美國成為國際強權。這個計畫的關鍵就是中國最新的一帶一路策略。在2013年由習近平推出,以求改善其與歐亞鄰居們之間的關係,一帶一路策略將讓中國位在整個歐亞大陸的經濟核心。這完全不是幻想。就以2017年一月來說,中國政府推出中國與倫敦之間的貨運鐵路服務,穿越亞洲和歐洲,北京-倫敦鐵路連結只是中國鐵路連結的代表作之一而已。目前總共有39個路線連結12個歐洲城鎮以及16個中國城鎮。

而海運的部分,中國正在印度洋開發新的海港,且已經購買了希臘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將其作為中國所建的鐵路的交通網絡之樞紐,從希臘深入匈牙利,然後遍布整個歐洲。這個海運貿易路線也由中國非常迅速成長的藍水海軍所保護,新的空軍及海軍基地建在中國南海的礁石上,以及在吉布地(Djibouti)的中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用來保護其紅海及蘇伊士運河路線直到比雷埃夫斯。此外,這個橫跨大陸的建設主要是由中國所資助給他國的貸款來支付。這些貸款將會使這些國家與中國牢牢套住,整整達一個世代之久。
透過這些基礎建設計畫以及這種另類的全球建築之建設,尤其是在中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底下的亞洲全球金融和信用貸款領域,宛如二戰後的美國,正將自己的經濟實力發揮在世界金融、建設和貿易網絡之中,使中國有機會成為歐亞大陸的經濟中心。

另外,雖然較無法直觀判斷,國家主義也能夠支持霸權退縮的政策。重新派遣海外軍隊、要求盟友負擔更多開銷、重新檢視貿易協議等等,透過重商主義的角度,有著達到利己的貿易平衡之目的。為了這種權力重新分配,相較於自己的支付能力而言,衰弱中霸權所需支付維持國際體系的成本增加。問題也演變成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所說的,「承諾與資源的平衡」。

一個能夠將成本和資源平衡的重要辦法就是減少其對國外的承諾,也就是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緊縮,透過堅持盟友負擔更多責任,透過單方面放棄承諾、透過與較不具威脅性的次等敵人重修舊好,透過嘗試安撫崛起勢力,或透過以上的組合運用等等,這些政策全都能適應在更大的國際退縮主義脈絡之中,如一個筋疲力盡的巨人回到家中。與此大戰略伴隨而來的附帶物也就是具排他心態的國家主義,建立在「我們必須多為自己,少為他人,他們要學會照顧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吶喊之上。順帶一提,與此相反的也就是「為他人也是為了自己」。

最重要的就是,崛起中的挑戰者以及衰弱中的霸權的國家主義復興是與未來和平與和諧相符合的。明顯地,這兩種國家主義並不具備固有的利益矛盾,中國現在想要更多全球影響力,而美國想要少一點。因此,我們將有柔和的摩擦期,同時世界從單極體系移向二極體系。誠然,未來可能會像習近平的「新型大國關係」提案一般,中國與美國共享全球領導地位的想法,打破一個崛起與既有勢力無可避免的衝突的歷史模式。習近平認為,在亞洲顯然有足夠空間讓兩個強權一起並存,只要相互尊重,就能互利共贏。

2013年5月27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Tom Donilon和中國國務委員楊潔在釣魚台國賓館會晤前,工作人員在中國傳統繪畫前熨一面中國國旗。
2013年5月27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Tom Donilon和中國國務委員楊潔在釣魚台國賓館會晤前,工作人員在中國傳統繪畫前熨一面中國國旗。

端:所以美國有準備好要放棄以自己為首的舊秩序了嗎?

施:美國會持續發揮強大實力,但不是為了廣泛且長期的自由式霸權底下的規則、習慣和價值。如果不是步上非自由式霸權的道路,自由主義式秩序已經走到盡頭了,美國已經對長達四分之三世紀之久的、維持其國際地位的價值和意義失去興趣了。川普不將國際政治視為一個團隊運動,他偏好競爭甚於合作,保護主義甚於自由貿易,他否定維持全球秩序這項任務,美國不再願意提供免費的公共財給全世界,如全球和區域安全、市場導向的民主、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以及進入美國市場的免費票券。

川普是一個傑克遜主義者,一個民粹,一個保護主義者,也是一個經濟國家主義者,他主要想解決世界各國如何佔美國便宜。還是一個總統參選人的時候,他就已經了解到冷戰後自由主義式介入的共識以及追求全球統治已經不再得到美國人民的支持了。但這不代表他是一個孤立主義者。以地緣經濟來思考,而非地緣政治競爭,川普想達到美國軍事和經濟至上,意味著川普投資更多經費在國防、防止核武擴散以及打貿易戰等等。

端:在初選辯論會上,我們可以看見民主黨候選人們努力要在中國議題上展現自己比川普強悍的一面。為甚麼民主黨會有如此轉變?

施:民主黨人士必須在中國議題上表現得比川普還要強硬,是為了贏回2016年所失去的鐵鏽地帶(Rust Belt)搖擺州。但這也是批判川普總統的一個工具,無論川普做什麼,民主黨都已經認定是對國家不好,所以不是川普做的不夠,就是做得太過。這就是所謂的本能反應(knee-jerk reaction)。

端:普遍的認知是,如果中美關係惡化,將有利於台美關係。請問您怎麼看?

施:我不認為持續性的中美關係惡化會對台美關係帶來巨大改善。透過誇張的推文及各種震撼彈的娛樂表演,川普所推出的以交易主義為導向的現實主義品牌將七十幾年來美國大戰略所珍惜的價值給摧毀了,如自由貿易、多邊主義、人權及永久盟友。與認定美國必須使用其力量來解決國際問題,甚至促進一個尊重國際機構、代議政府、開放市場以及捍衛人權的自由主義霸權相比,川普對國家利益的定義非常狹隘,並沒有涵蓋像是推廣民主、人權干涉、保護人類遠離災禍的義務、境外人權的推廣等。他不認為美國政府應該花費心血及金錢嘗試改變或維持他國的體制。我對於川普願意去介入台灣這件事感到存疑,無論美中關係如何惡化。

簡單地來看,對美國來說,跟台灣關係增溫而冷落中國對自己自身的國家安全來說有太多風險跟不確定性。那意味著與中國走入戰爭階段,而對雙方來說,那都會是一場災難。

端:話雖如此,2021年將會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年,習近平顯得非常有野心,不少人認為他想超越毛澤東,達到一統中國的霸業。如果那是中國所想要,也是他們將會做的,您認為美國將如何回應?依照這個邏輯來說,您覺得美國如何看待這場台灣選舉?

施:我不認為美國對這場選舉有甚麼特別的關注,有太多其他事情正在發生。而選舉本該公平且獨立,僅此而已。那是個過程,而非本質。話說回來,如果習近平想要嘗試武力統戰,他可能會挑起一場與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爭,顯而易見地,這是中國絕不能不受懲罰便跨越的紅線。

但也可以說美國在這場選舉中,希望看見一個現狀的維持,也就是台海穩定,沒有台獨、也沒有中國武統,以期達到減少不確定性,避免戰爭風險,以及區域穩定等目的。

端:如此說來,即使台灣能在美中貿易戰之中得到短期利益,台灣人民不該期望下一任美國總統在達到美國自身利益以及滿足鐵鏽地帶選民而對中國表現強硬之外,還對台灣做更多事情,如承認台灣國家的地位?

施:對,可以這麼說。

2020年1月11日台北民進黨開票晚會,蔡英文高票勝選並於台上感謝選民。
2020年1月11日台北民進黨開票晚會,蔡英文高票勝選並於台上感謝選民。

端:台灣大選於11日晚間落幕了,現任總統蔡英文以壓倒性勝利打敗親中對手,贏得連任。不少西方的主流外媒報紙將這場大選視為台灣人拒絕習近平在2019年初所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民主黨眾議院領袖佩洛西(Nancy Pelosi)也發表聲明恭喜蔡總統,且對蔡總統領導下的美台關係升溫表達肯定。雖然您曾說過美國對這場選舉並沒有太多的預期,但台灣似乎在嘗試孤立或牽制中國的美國印太戰略中仍扮演著重要角色?請問您怎麼看?

施:我同意台灣對美國的印太戰略非常重要。在這基礎上,川普政府想要打破北京深思熟慮的親俄策略,對於習近平來說,中俄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也是發展最好的大國關係。同時間,國務卿蓬佩奧相信中國的崛起提供了美俄之間一個不一樣的關係發展,雙方能結盟且某種程度上抵抗崛起的中國。這個長遠目標就是將美國所領導的聯盟包括俄羅斯、印度及日本,用來牽制中國的實力及影響力。台灣絕對可以是其中的玩家之一,但不會是這個聯盟的主要成員。台灣將持續得到美國的軍事協助,且不被中國侵略的保證。

雖然川普一直對香港的示威保持沉默,香港反修例運動團結了蔡英文和民進黨支持者。然而,很明顯地對美國來說,與中國之間的競爭不再只是經濟或是軍事,也還是包括意識形態上的。因此,台灣作為一個以漢人為主的民主社會,也是高科技產業大本營之一,同時位在如此具戰略意義的西太平洋區域,這些現象都指向同個方向,即台灣將是抵抗中國帝國主義野心的美國陣線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夥伴。

[1] 交易主義是一種哲學理念認為所有人類之間的互動都可以用交易行為來解釋,而相互交易是人類存在的根本面向。新重商主義鼓勵出口,不鼓勵進口,控制資本流動以及由政府集中管理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交易主義為導向的新重商主義是川普以美國為優先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背後的意識形態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这位Professor还是很有水平的,就事实分析而不是宣扬自己的口号和意识形态。希望端多找这类学者约稿或访谈,少找一些意识形态色彩和个人立场太强的人。